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欧洲游记散文 欧洲游记|欧洲旅游攻略
 

欧洲游记散文 欧洲游记|欧洲旅游攻略

发布时间:2019-06-24 17:58:08 影响了:

欧洲游记散文

西方有哪些散文大家?

《托尔斯泰传》等,代表作品《约翰•克利斯多夫》,作家。

主要作品有剧本《克伦威尔》、《欧那尼》,诗歌集《颂歌集》。

朴仁老,印度古代长篇史诗。

(2)日本。

紫式部,古代女作家。

所作《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第一部长篇小说。

松尾芭蕉、《苏格兰人》、《一朵红红的玫瑰》等、《巴玛修道院》。

大仲马。

德永直,诗人。

代表作《诗艺》。

奥维德,诗人,19世纪小说家、《红与白》(一译《吕西安•娄凡》),其中《农夫与蛇》、《狼和小羊》十分有名。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戏剧家。

代表作品有喜剧《威尼斯商人》,古代哲学家。

(4)越南。

代表作品长诗《金云翘传》。

2.欧美作家与作品(1)希腊。

菲尔丁。

荷马,到处行吟的盲诗人。

拜伦,19世纪初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著作有《东方叙事诗》;爱》。

艾米丽•勃朗特,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

代表作品《呼啸山庄》。

莫里哀,19世纪自然主义小说家、《雅典的泰门》,《复乐园》,古代著女抒情诗人。

伊索。

代表作品为《追忆流水年华》。

让一保尔•萨特,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

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小说《厌恶》、《墙》、《自由之路》,剧本《禁闭》、《可尊敬的妓女》、《肮脏的手》等。

加缪,现代作家。

代表作品为小说《局外人》、《鼠疫》。

尤奈斯库,现代荒诞派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为《椅子》。

贝克特,现代荒诞振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为《等待戈多》。

(5)德国。

莱辛,18世纪文艺理沦家。

代表作品为《拉奥孔》、《汉堡剧评》。

歌德,18世纪末19世纪初伟大诗人.剧作家、小说家。

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亲和力》、自传体作品《诗与真》、以及《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浮士德》。

其中《浮士德》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席勒,18世纪末期剧作家,歌德好友。

代表作品《强盗》、《阴谋与爱情》。

海涅,19世纪诗人和政论家.马克思之友。

著有诗集《时代诗歌》,其中《西利西亚的纺织工人》十分著名。

另有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亨利希•曼,近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帝国》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托尔斯•曼.近代小说家,亨利希•曼的弟弟。

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布登勃格克一家》。

雷马克,近代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品为《西线无战事》。

(6)意大利。

但丁,13世纪至14世纪时期诗人。

著有《新生》、《俗语论》、《宴会》、《神曲》等作品,其中《神曲》是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

彼特拉克,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诗人。

代表作品为《歌集)》。

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7)西班牙。

塞万提斯,16世纪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唐•吉诃德》。

维加,16世纪末17世纪初戏剧家,世界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据传写过一千多部戏剧,代表作是《羊泉村》{一译《羊井》}。

(8)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

昔希金,19世纪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著有诗篇《致恰达耶夫》、《自由项》、《囚徒》、《给克.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长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代表作品为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

果戈理,19世纪小说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中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喜剧《钦差大臣》,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死魂灵》。

莱蒙托夫,19世纪诗人。

着有诗篇《诗人之死》、《帆》等,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赫尔岑,19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谁之罪?》。

屠格涅夫,19世纪作家。

主要作品有《猎人笔记》及六大长篇小说(《父与子》、《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烟》、《处女地》)。

涅克拉索夫,19世纪诗人。

代表作品是《谁在饿罗斯能过好日子?》。

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世纪剧作家。

代表作品是《大雷雨》。

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哲学家、小说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怎么办?》。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伟大作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19世纪作家。

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罪与罚》。

契诃夫,19世纪末期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套中人》、《变色龙》、《姚尼奇》、《苦恼》以及剧本《樱桃园》等。

高尔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作家。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母亲.》。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诗人。

代表作品为长诗《列宁》《好!》。

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法捷耶夫,苏联作家。

代表作品《毁灭》、《青年近卫军》。

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

代表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托尔斯泰,苏联作家。

代表作品是《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

肖洛霍夫,苏联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代表作品是《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也非常有名。

索尔仁尼琴,苏联...

英国文学史

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时期 古英语时期是指英国国家和英语语言的形成时期.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 以口头形式流传,主要的诗人是吟游诗人.到基督教传入英国之后,一些诗歌才被记录下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用头韵体写成. 古英语时期(1066?1500)从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到1500年前后伦敦方言发展成为公认的现代英语.文学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骑士传奇,民谣和诗歌.在几组骑士传奇中,有关英国题材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代表了骑士传奇的最高成就.中世纪文学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民谣,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录在一起的唱咏绿林英雄罗宾汉的民谣. 3,最重要的诗人是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首创了诗歌的双韵体?每两行压韵的五步抑扬格,后被许多英国诗人采用.乔叟用伦敦方言写作,奠定了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尤其兴盛. 诗歌方面,新的诗体形式如十四行诗,无韵体诗被介绍到英国.重要的诗人有Philip Sidney,他不仅写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还创作了最早的诗歌理论作品之一《诗辩》.Edmund Spenser用斯宾塞诗节创作了著名长诗《仙后》.莎士比亚除了戏剧创作之外也是一位伟大诗人,著有两部叙事诗,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英文的《圣经钦定本》作成于1611年,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英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纯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风格奠定了英国散文的传统.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随笔》,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58篇随笔,思想深刻,文笔简洁,富有警句格言. 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戏剧家有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 17世纪的英国文学 17世纪是英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之一,由于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1642年的内战并导致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政治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紧密相连的是宗教斗争和清教徒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多展示革命思想的发展与成长,并带有浓厚的清教主义倾向.两个代表作家是弥尔顿和班扬.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都取材于〈圣经〉.〈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达天国的历程象征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 18世纪的英国文学 18世纪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体现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梯尔(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帕美拉〉(Pamela)采用书信体形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方法.哥尔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感伤小说之一.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创作了〈项迪传〉,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 19世纪的英国文学 19世纪英国文学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布来克和罗伯特?彭斯属于前浪漫主义诗人.布来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爱情,自由,平等的诗歌,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广为流传. 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以华滋华斯与柯律维治联合发表〈抒情歌谣集〉为开始,到瓦尔特斯各特的逝世为止,主要文学成就为诗歌,涌现了华滋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和拜伦,雪莱,济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颂扬自由与解放的诗人. 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对人民群众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萨克雷则善于描写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George Eliot.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并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托马斯?...

【请推荐几本由独立情节的旅游游记或者散文组成的书~整本书由一...

我以前看过女作家陈丹燕的散文游记,但记不起是不是你要找的,下面是她的百科上的内容,你可以看看:旅行——“欧洲文化旅行随笔”序 《漫卷西风》跋 《木已成舟》跋 《咖啡苦不苦》跋 《今晚去哪里》跋 葡萄酒瓶子里的智慧 为什么将这些故事说给女孩子听 《我的妈妈是精灵》序

推荐法国或者欧洲游记书籍

水浒 【背景资料】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作者介绍】 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作品内容】 《水浒传》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写起义发生是“乱自上作”。

统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乃至吏役狱卒,全国上下,朝廷内外,形成统治网,公然用恶。

像梁中书两年就搜刮几十万贯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贿赂公行;高俅为报私仇迫害王进,为高衙内霸占人妻而害林冲,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

小说真实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

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吴用、宋江上山以后,以梁山泊为中心,联合各山头,形成强大统一的组织,取得大规模战争的胜利,挫败官府和朝廷的“进剿”,揭示出农民革命斗争的规律。

小说还叙写了起义的失败结局。

梁山英雄排座次后,“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要求已经实现。

农民革命的平等、平均主张,使斗争只能有三种前途:一是像方腊称王后被镇压;二是像李逵说,夺位自己当皇帝;三是像宋江“全伙受招安”。

受招安有总结农民革命经验教训,探索出路和寓意。

宋江受招安后,朝廷想“尽数剿除”,派去征辽、征方腊,梁山好汉死伤离散,剩下的宋江、卢俊义、吴这样领袖人物,也被御赐药酒毒死或伤心自杀。

一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起义,108位英雄只落得风流云散的悲剧结局。

对这一英雄悲剧结局,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但对施耐庵总的思想倾向却看法一致:揭露批判封建统治的罪恶,赞扬颂美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挚朴,令人动容。

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傅雷家书》给了我...

要去欧洲旅游,不知道哪里好玩

故都的秋(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

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与组织“创造社”。

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

有一篇现代写秋散文名字跟秋声赋很像

戏剧、小说之外、《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

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

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蒙太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

他不仅擅长诗歌;流浪人。

代表性剧作有:《母亲》、衰落的古典主义,1843年6月7日卒于图宾根。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散文家和思想家,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

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他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庭,中学毕业后当过书店学徒。

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文学,不久被征入伍:口头文学——早期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民间史诗和宫廷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巴罗克”文学——启蒙运动——狂飚突进运动(浪漫主义先驱)——古典时期——浪漫主义(与“古典时期”在时间上基本同步)——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开始的反法西斯文学(所谓“流亡文学”)——当代文学。

德国在十六世纪是封建统治下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政治上是分裂的,经济力量是分散的,但是资本主义因素在个别城市中有所发展。

罗马天主教会、神圣罗马帝国皇权和封建诸侯对人民进行重重剥削,使农民、城市平民直至部分小贵族都对现存制度感到不满。

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标志着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冲击。

宗教改革在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十六世纪二、三十年代,路德派新教已传入北欧以及英、法、波兰等国。

德国的民族感情在这一世纪的革命高潮中觉醒起来。

德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延续数十年之久,他们“所怀抱的理想和计划,常常使他们的后代为之惊惧”,但最后遭到诸侯们残酷的镇压。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人文主义者反教会、争取思想自由的作品,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中富有战斗性的政论文和从中古时期发展来的民间文学。

狂飙突进-- 18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运动的名称源出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

当时,德国的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在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以表达他们摆脱封建束缚、解放个性和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的新时代的要求。

运动的矛头主要针对封建专制暴政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狂飙突进运动在文学上的成果以戏剧创作最大,代表作有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以及克林格的《孪生兄弟》和《狂飙突进》,伦茨的《家庭教师》等。

小说方面的代表作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及荣格·施蒂林的传记小说《亨利希·施蒂林的青年时代》等。

在诗歌创作方面,以青年歌德的抒情诗,尤其是以他的《普罗米修斯》为代表。

格廷根林苑派是狂飙突进诗歌创作的中心。

废墟文学--二战以后的德国文学被称为“废墟文学”。

这种战后产生的废墟,不仅存在于城市乡村中,更存在于人的理想和意识形态中。

他们的作品常以生活的一个片段为内容,语言简朴,去并非平淡无味。

没有高潮,没有说教,却具有深厚的震撼力。

不仅仅是断臂残垣,更是苦闷彷徨和空虚迷茫。

废墟文学所反应的是一片片废墟中赤裸裸的战争死亡、毁灭和苦求生存。

正如汉斯·维尔那·里希特说:“恐怖改变了活着的人,这以前的一切都再也无法把握......另一种声音决定着生活......”要传达这一声音,新一代作家们必须背离内心流亡和保守主义所继续的传统,净化曾被纳粹使用的语言,客观求是的进行表述。

在坚持传统者与尚不成熟的新一代作家之间,还有一片持中庸态度的作家。

他们和“砍光伐尽”的新一代作家一起影响甚微。

【特点】德语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思想厚重,既有法兰西文学的古典浪漫,又不失丹麦文学的那种童话般的浓郁,它又不同于美国文化粗犷豪放和俄罗斯文学的宗教精神深厚。

它有自己的优点,细腻典雅、端庄深沉、博大厚重。

德语作家最擅长的两种文学体裁便是诗歌和Novelle,诗歌则主要体现在抒情诗方面,Novelle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学体裁,可以近似理解为中、短篇小说。

说到诗歌,特别是抒情诗,英国有拜伦、雪莱、济慈三大情歌王子,俄罗斯有伟大的普希金,这些诗人都让使人敬仰。

但是德语文学虽然起步没有邻国法兰西和英格兰早,却也产生了像被拜伦称之为“欧洲诗坛君王”的歌德,还有海涅、席勒等一大批时代歌手,这让德语诗歌在当时的欧洲占有一席之地。

Novelle是德语文学中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

这种起源于意大利的文学体裁在这些德语作家笔下魅力四射,抓住了无数读者的心。

德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作家...

三毛的生平

三毛,当代著名的游记散文作家。

她的一系列描写海外生活的作品,在华人世界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三毛热”,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三毛出生于四川重庆,原籍浙江省定海县人。

本名陈懋平,3岁那年,她嫌“懋”字不好写,自更名为陈平。

后取笔名三毛,英文名ECHO。

1949年,三毛一家迁往台湾。

6岁时三毛上学,由于酷爱语文致使数学等其它科目学习成绩不佳,再加上身体健康原因,三毛于初二那年休学。

但休学并没有影响三毛的成长,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在诗词古文和英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为她日后从事创作以及游历世界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毛从小酷爱读书,并对艺术有良好的感觉,先后跟随顾福生和邵幼轩两位名家学习绘画,这种艺术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三毛日后对平凡生活的发现和感悟。

1964年,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作旁听生,用三毛自己的话说,在哲学系三年的学习,虽然没能告诉她生活和生命的真谛,但教会了她观察和思考,这对三毛日后的人生道路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967年,三毛离开台湾,远赴西班牙。

三年之中,先后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歌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图书馆工作。

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有很大助益。

1970年,三毛回国在台湾文化大学德文系和哲学系任教。

后因未婚夫猝死,极度悲痛之下,再次远赴西班牙,和苦恋了她六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开始了她人生中最灿烂的一段。

大漠的神秘绚烂,大漠人的纯朴善良,和荷西的深深挚爱,激发了三毛潜在的创作激情,在停笔多年以后重新写作,并且一发而不可收,迅速成为华人世界里最受瞩目的女作家。

1979年,夫婿荷西意外身亡,这件事对至情至性的三毛的打击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也许就是从这时起,三毛已经不是那个我们所熟知的三毛。

1981年,三毛回到台湾定居。

虽然不断有新作问世,但在感情世界里三毛一直是极度孤独和寂寞的,这给三毛的生活蒙上了挥不去的阴霾。

1990年,三毛完成了她的最后一部作品,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三毛生平及作品集 本名陈懋平,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 浙江省定海县人,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

曾留学欧洲, 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 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 写成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九八一年回台后, 曾在文化大学任教, 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 而以写作, 演讲为重心。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 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 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 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

共有二十四种。

“懋 ” 这个字是家谱上的排行,而“ 平”则是她老爹期望和平而选取的。

洋名叫“Echo”,但“三毛”这个名字,真是不知从那里钻出来。

从三毛的《闹学记》一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

但又是什么玄机呢?真是不知道。

只知道是一个“懒”得可爱的名字。

爸爸说 : 她很复杂 妈妈说 : 好, 狼又来了。

三毛说 : 暧, 这你们就不懂了。

生平 1943年3月26日 ( 农历2月21日) 生于四川重庆。

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的爱好, 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

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 由父母亲悉心教导, 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 打下深的基础。

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 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 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 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 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 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 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历练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 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后因未婚夫猝逝, 她在哀痛之余, 再次离台, 又到西班牙。

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 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 与荷西公证结婚。

在沙漠时期的生活, 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 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 作品源源不断, 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 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 三毛在父母扶下, 回到台湾。

1981年, 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 在国内定居。

同年1月, 《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 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 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 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 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 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 辞卸教职, 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 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

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 一偿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 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 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 享年48岁。

三毛生平 三毛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九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