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修改作文的符号_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
 

修改作文的符号_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4:12 影响了:

  很多学生经常这样感叹:“写作多难啊”“我不是那块料”……不错,作文确实难,对于学生来讲,也并非易事。多数同学作文时,一提起笔却没什么可写,或草草了事,或东拼西凑。其实就是“不会写作文”。
  如果说作文有秘诀,那秘诀就是学会观察、好读书、勤练笔,养成观察、读书、练笔的习惯,学生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写出好的作文来。
  一、会观察就有材料
  我们知道,写作文时,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情景、细节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和感受才能获得,正所谓“生活处处有文章”。即使是合理的想象,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被誉为“人类灵魂的猎者”,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一般人没有捉摸到的灵魂深处的蛛丝马迹为材料的,尤其以《法官与妻子》这篇小说最有代表性。我们知道鞋匠最能看懂鞋子的样式和质量,裁缝最能看懂衣服的款式和布料,金银店老板一眼能看出金银的成色,买瓜的一眼能看出瓜的生熟,这是因为长期练就的职业眼光。同样,一个写手必须练就写作的职业眼光,养成勤奋细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习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透过现象,发人之未发,见人之未见。比如,一个同学在家里写作业,这时客人来了,于是他放下笔,让客人坐,并给客人端来了糖果。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注意加以分析,就觉得这事说明了这个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的本质。有些事,从表面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是认真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就是这两件事的共同本质。很多小说单论语言是很平常的,但是内容很能发人深思,原因就在于小说揭示了生活的本质,给人深刻的启发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锻炼自己观察思考的本领,使其在生活中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二、好读书就能悟到材料
  学生读书,除了读好语文课本外,还应当广泛阅读与自己生活、认识感情、气质等方面较为接近的文章。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读书多了,便如船在滔滔江水里顺流而下,自由自在,或快或慢,随心所欲。读书多了,可以帮助开拓思路、生发联想、创造形象。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是粗读的方法。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笔记本上,想想、说说,写读后感,时常温习,不至忘掉,日子长了,思想认识就会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这样,等到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构思的过程之中。
  三、坚持练笔积累素材
  清代唐彪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收获大。经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进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所以,我们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
  练习时,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一个意思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这个意思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这样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
  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修改文章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
  如果养成了会观察、好读书、勤练笔的习惯,作文就不难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