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教师的组织和调控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的组织和调控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7:10 影响了: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及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如今,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学习已被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采用。
  学者靳玉乐曾指出:“合作学习, 虽然主要指学生之间的合作, 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为此,笔者认为,在影响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诸多因素(如教师、学生、环境等)中,教师的有效组织与调控尤为关键。它贯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的有效实施。
  一、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有效合作的前提
  在合作学习中, 决定小组创造力的并不是小组成员的个体水平, 而是小组成员的互补方式。由于家庭环境、文化氛围、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均衡,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除了根据特殊需要对学生进行临时性分组或自由组合性分组外,根据班额等实际情况,一般我们将前后两张桌子的四个同学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小组的组合时,我们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如下四个“互补”因素:
  (一)品行互补
  不同性格、气质、品质的学生,可以组合成一个“互补对”。如:将独立性较强的学生与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脾气急躁的学生与稳重有耐心的学生组合在同一合作小组中。这种“互补”,学生相互熏陶,相互促进,弥补各自品行中的缺点,远远胜过教师的直接传授,也有利于和谐的小组合作氛围的营造。
  (二)智能互补
  要尽量让知识和能力不同者互补,达到优化组合、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目的。如每个小组有四个学生,优等生、中等生、潜能生的比例大约为1:2:1,这样中等生、潜能生学有榜样,优等生在活动中重习旧知,实行智能互补,更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小组内部的竞争与合作。
  (三)环境互补
  不同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个性。如城镇与农村、生活富裕家庭与生活拮据家庭、幸福的家庭与不幸的家庭之间的差异会在学生身上打上很深的烙印。因此,在进行合作小组的组合时,也要能有所顾及,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性别互补
  性别因素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互补和诱导作用。女生的细致、含蓄与男生的粗犷、爱表现,女生的形象思维、注重感性与男生的抽象思维、注重理性等均可优势互补。
  二、有效调控——有效合作的保障
  有效的课堂调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调控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气氛,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学生的互动过程。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你在专心观察他们,并不是无意识的走来走去。比如,使用观察表,记录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些记录可以在任务结束以后和学生分享讨论。第二,在课前就计划好在教室中的行进路线及观察每个小组甚至某几个学生所要花的时间,以便在一节课内可以观察到所有小组,并将各小组不同学习阶段都尽可能观察记录下来。第三,训练和利用学生当观察员,让学生记录和评价自己或组员在学习小组中个人参与和合作努力的质量。在每次小组活动的最后,应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对观察员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讨论。
  (二)提供适当、及时的任务辅助。学生在具体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知识上的、学习方法上的、人际关系处理上的问题等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有清晰的指导语,既回答了学生所提的问题,又教给学生一些解决任务的技巧,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或认知所存在的偏误。
  (三)教授有效的合作交流技巧。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合作技巧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却不能很好的使用。因此,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学习合作技巧。比如, 在课堂上展示适当的合作行为;聆听学生汇报在课堂内外的技巧运用情况;介绍有关的合作技巧和社交语言;纠正一些不合适的合作行为等等。
  (四)提供有效的课堂总结。在每节课末尾,为了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教师应系统总结课堂所讲的要点,并让学生回忆主要内容或举例,以及回答一些终结性的问题。
  三、科学评价——有效合作的催化剂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的重要因素。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一)评价目的赏识化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带着赏识的眼光,善于发现合作小组及组内成员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激发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尤其对于游离在小组学习之外学困生,每组每课关注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每节课关注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平时多一些关爱,给这些学生通过设计浅显的问题,让他们能够说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为他们小组加分,使学困生也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让人人都能享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充分张扬。
  (二)评价主体互动化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组员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尤其要重视小组自评。小组自评的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的合作、以促使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对合作小组及组员作综合素质的考察,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有机地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结合起来,给合作小组及组员一个广泛认同的评价。
  (四)评价过程动态化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习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应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激发学生更持久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辛继湘.课堂教学管理策略[M].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10,86.
  [2]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06.
  [3]朱圣宏.有效:小组合作之底线[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2).
  [4]蒋牡丹.合作学习有效性之探究[J].读与写,2008,(1).
  [5]叶颖青.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有效的组织和调控[J].教育导刊,2010,(4).
  [6]王东升.奖状的力量[J].教师博览,2007(3) :47.
  (缪莉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2260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