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让简单的内容教得有厚度:简单一点,傻一点
 

让简单的内容教得有厚度:简单一点,傻一点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7:11 影响了:

  “加法交换律”课堂片段  师:(出示课件,如图)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可以怎么列式?  生1:28+17=45。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2:17+28=45。
  师:既然它们都等于45,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号。(师板书:17+28=28+17)
  师:仔细观察这个等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两个加数相同,但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生:能!
  师:你认为这样的例子多不多?
  生:很多,都举不完。
  师:那么,你认为怎样举例最好?
  生3:我觉得应该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师:不错的建议。那什么样的例子才有代表性呢?
  生3:一位数举一个,两位数举一个……
  生4:还要考虑0的情况。
  生5:不仅举整数的例子,还要举小数、分数的例子。
  师:你们真会思考!那就赶快举例验证一下。
  学生举各种有代表性的例子验证,发现规律正确。
  师:这么多例子都得出这个规律是正确的,那我们能不能说这个规律一定成立呢?
  生6:不行!如果能找到一个反例,就说明它不成立。
  师:你考虑得真全面!那有没有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相等的例子?大家找找看。
  当学生验证出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字母等简洁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研究加法交换律的?
  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过程:仔细观察→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师:加法交换律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其实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回忆一下,我们在哪里接触过加法交换律吗?(课件出示:1.一年级分与合;2.二年级学习加法验算时,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师:看来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思考:“加法交换律”这一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学生从一年级就学习加法,已经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只是为了概括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教学未免过于简单了。如何利用这一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受益呢?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举例验证、质疑等学习过程,教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探索,小学生一般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研究,但即使是不完全归纳法,也要尽可能地扩大其范围。于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想到了要找有代表性的例子,要举反例,从而使研究的方法更加合理,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
  在小学阶段,类似这样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并不少见,比如“10以内数的加减”、“认图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观察物体”,等等。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找准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抓住关键点就抓住了教学内容的核心,能够让教学不产生方向性错误。二是弄清教学的连接点。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果不能使之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进行联系,学生就不能从“数的加减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这一高度去理解计算法则。弄清了知识的连接点,我们才能站在数学知识系统性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三是善于寻找简单教学内容的思维发展点。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往深处挖掘、往广处拓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东西。从这一角度看,简单的教学内容更需要教师挖掘其所承载的深层价值,让简单的内容教得有厚度!只有这样,简单的教学内容才会在课堂上显示出应有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教育集团景山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