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原型理论与现代汉语词类教学_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
 

原型理论与现代汉语词类教学_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6:59 影响了:

  摘 要:现代汉语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汉语词类教学的疑难和分歧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原型理论对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现代汉语词类数目、现代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词类活用等方面教学的启示,从而更好地促进现代汉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原型理论 现代汉语 词类教学
  一、引言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是语言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认知语言学理论一经介绍到国内便引起汉语语言学界的极大兴趣。这一方面是以langacker、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所依据的认知概念与规则,有坚实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心理实验基础,我们在日常思维活动中也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所以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的语法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种重要理论,Lakoff在其著作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g一书中重点阐述了原型理论。“原型”(Prototype)这一概念最早由Rosch(1975)及其同事用于解释人类范畴化的过程。他们将“原型”定义为“某一范畴的范例”①。从Rosch(1975)对“bird、fruit、vehicle、furniture、weapon”以及Labov(1973)对“cup、mug、bowl”等家用物品的范畴化的研究证明人们对某些范畴的成员的原型性有不同的评估。范畴成员之间有家族相似性,其中与其他成员有更多的共性的成员具有中心成员的地位,即范畴的原型。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互相渗透的。
  现代汉语词类问题一直存在诸多分歧,涉及到分类标准、词的不同历史层次与领域层次等问题。其实,现代汉语词类是一个原型范畴,利用原型理论可以解释汉语词类中诸多的分歧现象。下面分别利用原型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现代汉语词类数目、现代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词类活用等教学方面的分歧现象,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汉语语法教学。
  二、原型理论与汉语词类
  (一)原型理论与词类划分
  划分词类的标准有三个:形态、意义和语法功能。对于汉语词类划分而言,一般的语法教材认为语法功能是主要标准,其他两个是辅助标准。语法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词在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与词的组合能力。即词在句子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总和。曹起(2009)、张望发(2007)建议用原型理论来划分词类或进行词类教学。黄明亮(2009)运用原型理论分析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范畴划分。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单个词的归类。每个词出现的语言环境复杂,又存在共时与历时的差异。这样我们对词类归纳的理论就不能用经典理论,而应该用原型理论。张谊生(1998)运用原型理论对“永远”一词进行了词类划分。从句法分布来看,“永远”主要充当状语,但也可以充当定语、宾语和谓语。研究发现,“永远”一词最典型的语法功能是充当状语,其充当状语的时候分布是比较自由的,可以带标记(带助词“地”),也可以不带标记,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可以是连用形式(永远永远),也可以是重叠形式(永永远远);而“永远”充当定语的时候,必须是有标的(即带助词“的”);“永远”充当宾语时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都出现在表示时间推移终点或方向的“到、至、向”等的后面,极少数出现在判断动词“是”之后;“永远”充当谓语比较少见,一种情况是同“是……的”一起合成谓语,一种是直接作谓语。有人根据“永远”的语法功能把它归为副词、形容词和时间名词,其实这种一词多性的分类方法,对于语言学习和语法教学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永远”的典型功能是充当状语,典型词类是副词,非典型功能是先扩展为定语,然后扩展为宾语和谓语。按照这些功能的变化,“永远”的词类或许会由副词向其他词类转化。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一定要区分词的典型功能与非典型功能,根据典型功能来归纳词类。
  (二)原型理论与汉语词类数目
  我们把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数目归纳如下:
  表1
  实词 虚词 其他
  朱德熙[8](P40) 名、动、形、区别、数、量、代、处所、方位、时间 副、介、连、助、语气、 叹、拟声
  胡裕树[9](P284~298) 名、动、形、数、量、副、代 介、连、助、语气、叹、拟声
  北大本[10](P279~297) 名、动、形、状态、数、量、区别、代 副、介、连、助、语气
  黄廖本[11](P8) 名、动、形、区别、数、量、代、副、拟声、叹 介、连、助、语气
  张斌[12](P285~288) 名、动、形、数、量、区别、副、代 介、连、助、语气 叹、象声
  邵敬敏[13](P174) 名、动、形、数、量、区别、副、代、叹、拟声 介、连、助、语气
  邢福义①[14](P159~242) 名、动、形、副 介、连、助 数、量、拟音
  吴启主[15](P309) 名、动、形、数、量 副、介、连、助、语气 (半虚半实)代、叹、拟声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词和虚词的下位类别并不一致,其中分歧最大是副词、代词、叹词、语气词。这几类词为什么分歧大?我们可以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就汉语词类范畴来说,实词的原型成员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虚词的原型成员是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所以,上表中显示的这些词类是没有分歧的。之所以这些词类能成为实词或虚词的原型成员,是因为我们划分词类范畴的时候运用的是双重分类标准:一是意义标准,二是语法功能标准。一般来说,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空灵(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而实词原型范畴成员名词、动词、形容词既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也能充当句子的主干成分,意义非常实在;而虚词原型范畴成员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既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又空灵。数词、量词意义实在、数量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法成分,但是一般情况下充当修饰语或补充语的成分,即一般情况下不充当句子的主干成分,相对名词、动词、形容词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成分词,作为实词没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那么典型,在上表中邢褔义先生把数量词单独列出。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的分歧更大,因为副词意义比较空灵,代词具有指代性,但是它跟指代对象的联系是不确定的,叹词和拟声词只是模拟声音的,更谈不上是什么词汇意义,然而这四类词与虚词的语法功能不一样,它们能够单独成句或充当句法成分。所以这四类既不是实词的原型成员、也不是虚词的原型成员,原型理论认为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互相渗透的,是一个连续体。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是处于实词与虚词交界地带的词类。教学过程中面对教材的分歧,我们可以利用原型理论来给学生解释清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