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分层教学在语文学科预习中的体现]
 

[分层教学在语文学科预习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8:37 影响了:

  摘要: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性格特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分层施教必不可少。分层施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
  关键词:分层教学;语文学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3-01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性格特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分层施教必不可少。分层施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现就我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谈一下分层施教的感受。语文教学工作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不仅在于语文,即所谓的母语学科最为学生所熟悉,还在于语文学科也是最为学生所忽视的,语文学科的教学成绩要想得到最佳水平实属不易,而且似乎这个学科具有很大的不定性、不可控,因而学生一边热爱语文一边又痛恨语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开讲分层教学之首就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明白这门学科的艰巨性和科学性。所谓艰巨性即任何想不劳而获者在语文上想有所战绩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但不排除个别的机缘巧合,但巧合不代表必然,具有极大地风险性,而科学性是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想认真学好这门学科,任何人都可以有所建树,关键在于你是如何体悟与消化、加深与强化。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从备课、上课、练习等环节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力争能够着眼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众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中,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与新安职高艺术生的实际相吻合,近两月来,我校尝试分层次教学改革试验,四十分钟的课堂实行因“层”施教也有诸多的不便,且常常会顾此失彼;但这并不妨碍在局部给学生划分层次以及在课堂之外实行层次训练和指导。在此,我只想谈谈分层次教学在预习中的实施与体现。
  前提:承认预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学,有两个习惯必须让学生养成,一是一字不漏的阅读教材(即课文)的习惯,二是广泛的龄前 阅读大量课外书的习惯。如果说后者是为了积累知识,那么前者就是培养一种能力,一种自学能力。而预习,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备课环节我比较重视学情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提出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不盲目。比如在讲《报任安书》之时,我先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发现绝大多的学生对字词句等基本知识通过预习就能大略掌握,而学生对很多处语言的表述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列为“分析司马迁的生死观和价值观”,通过和对士大夫“死节观”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效不错。有专家说“其实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常常讲废话,讲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学生需要的。课是为学生上的,要对学生有帮助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要多思索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真正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而对不用层次学生情况的把握便于我们在授课环节中寻找教学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采取课前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他们预习的情况,也可以在课后询问相关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教师要在不断地变通中把握好备课环节,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不同程度的要求,达到全体充分发展的目的。
  1.分层预习的指导
  根据预习程度的深浅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可以把课前预习的目的分成由低而高的三个层次。即障碍性预习、感受性预习、发现性预习;姑且定之为C、B、A三层。
  C层:障碍性预习——扫除课堂上的基础性障碍。内容有:①默读课文一遍。②给生字、词注音释义。③参看课文注解和补充资料。④识记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
  B层:感受性预习——整体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脉络。内容有:①整体把握全文结构。②筛选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A层:发现性预习——研读课文,从两方面入手:①正面借鉴,有获得便有了借鉴。②反面质疑,有阻碍便有了质疑。
  2.分层预习的检查
  在这由低而高的C、B、A三层预习中,C层的预习是全局性、整体性的,分层预习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恰当的层次上。而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向更高更深层次拓进,我就借助课堂检查通过表扬与分数来实现。所以,搞好课堂预习的验收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怎样确认学生预习达到的层次呢?
  我设置了每个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时必须明确回答的三个由浅而深的问题:①完成了A,B,C三个问题中的量②有什么感受?③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只能回答问题一,或者虽然能回答第二、第三问题但却是肤浅或不得要领,则证明该学生对本文的预习只达到了C层;若能对课文有较全面的感悟甚至有独到的发现,提出的问题精辟而深刻,则可证明其达到了B、A层。然后,可根据预习的表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或让C层的同学上台书写拼音、解词;或让B层的同学划分段落;或引导全班同学讨论A层同学提出的问题。
  成功的验收,最能体现层次预习的优越性。教师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契机,有效调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实现能力转化的机会,极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会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