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混搭艺术【艺术越界与不合身的“混搭”】
 

混搭艺术【艺术越界与不合身的“混搭”】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2:03 影响了:

  这几年在时尚界“混搭”理念的指导下,年轻人的穿衣风格越发自由,甚至没了谱调。倘若搭得好,还能让人觉得别具一格,倘若以为“混搭”真的与规矩无关,那只能归于乌合之众了。   舞蹈这些年也开始“混搭”,不过多了样工具,那就是影像,这个也被称作多媒体的玩意儿,本来是在影视动漫的领域,但从“混搭”风行以后,便成为舞蹈创作的新宠。自从影像技术被引入舞台创作,舞蹈家们的想象力就像是涅磐重生,在远离童话世界百年之后,又开始踏上了新一轮的虚幻之旅,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分身有术,不必再插上双翅假扮仙人,而是站在此岸踏实地与彼岸对接,享受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娱人,也自娱。大幕拉开,夺人耳目的不再是舞者的动作技术,而是作为背景的投影银幕,它就像是舞蹈编导放大并打开的脑壳,所能想到的东西,尽现其中,影像也就在现实的肉身和虚幻的思想之间穿针引线,缝合着穿越时空的事物和情感。
  法国蒙塔沃・艾尔维舞团和西班牙拉斐尔・阿曼戈舞团显然都不是“大河之舞”那种大红大紫、众人皆知的舞团,他们各自的《拉莫的异想世界》和《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却是方向感鲜明的新生代表。
  以两个编导名字组合来命名的蒙塔沃・艾尔维舞团近十多年来,针对年青观众群,通过影像和舞蹈搭配的方式进行当代舞蹈艺术启蒙,让他们能方便地接触到广义的艺术。于是,让・菲利普・拉莫――这个17世纪的宫廷作曲家,几百年来,人们通过他的音符感受着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宫廷的巴洛克情调――在蒙塔沃・艾尔维舞团的影像设计中,站在了音乐视觉化的21世纪舞台上。那和谐优雅、跳跃轻灵的乐音就像琴键一般,把凡尔赛城堡的影像一个接一个弹到了屏幕上。一忽儿,大象、老虎、飞鸟、袋鼠……一众飞禽走兽开始徜徉其中。一忽儿,舞团的演员们又飞到了天空的云端,他们和动物们做着不同凡响的接触,或者站在蜗牛壳上爬上云端,或者抬着大象过凡尔赛……虽然让见识不浅的观众一眼就看透使用了抠像的特效制作,但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好玩,寓教于乐了。这作为艺术欣赏入门的课程都无可非议,直到舞台上演员的真身开始街舞、芭蕾、非洲舞、现代舞、滑稽戏的表演后,影像里的和谐就被打破了。他们类型多样但各自为战的舞蹈在巴洛克音乐中,独自高唱,像一锅沸腾的粥,兀自吐着热泡,模糊了煮粥的材料,实现了“混搭”字面上的意义。在这里,先不管舞蹈和影像谁主谁客,关键是他们对接不上的方式,仿佛那些舞者套了件巨大不合身的影像外套,愈发显得孱弱而乏味。
  《堂吉诃德――过渡的旅人》中有多达六、七段传统弗拉门戈歌舞的即兴表演,但每当歌舞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观众都会努力在刚刚结束和即将开始的影像部分里寻找与其关联的情节。但是,不用多久,人们就会跟随骑着驽马的唐吉诃德和牵着病驴的桑丘奴仆二人,开始温习他们名满天下的荒唐行径,舞台上的弗拉门戈歌舞早就与此无干,不知被遗忘到哪去了。如果把被分开展示的影像部分连缀起来作为独立电影发行都不成问题,可就是难以让人觉得它跟舞蹈有什么联系。这个剧目和《拉莫的异想世界》以及其他很多运用影像技术的舞蹈创作一样,原本只是打算拓展自己的语言世界,却迷失在借用的工具里了,或者想用影像技术丰富一下舞台的色彩感觉,却没有摸准影像与肢体如何搭配的门径,让观众跟着迷乱了。
  如今,“混搭”在文化生活中发生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算得上国际流行色,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像统统打破了界线,彼此渗透,希图在“混搭”中玩出新天地,但也良莠参差。不管怎样,最后,就在金属说唱风格的“林肯公园”乐队的歌曲Nobody’s Listening中,感受他们于阴柔的日本尺八和坚硬的重金属“混搭”中所寻找到的微妙气质吧!
  
  刘晓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艺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傅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