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教育问题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教育问题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5:36 影响了: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不同,阐释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本科院校办高职高专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探索在这种体制下的高职高专教育应怎样扬长避短,培养具有内涵、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本科教育 高职高专 教育 内涵
  
  一、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
  在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并存的复杂背景下,研究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不同就尤为重要。那么,本科与高职高专在学生培养教育上有什么不同呢?
  1.承担的教育任务不同
  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一般以精英教育为主,重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尖端型科研人才,其发展主要在于学术质量的提高。
  以教学型为主的普通本科教育介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教育之间,一般综合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方面的特点,培养既具有比较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的职业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一方面为研究型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高专优秀毕业生提供继续受教育的机会。
  高职高专教育,一般以大众化教育为主,重点培养职业型应用技术人才,其发展主要是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灵活设置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在“适需对路”的前提下可以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2.培养目标、学业年限和学业标准不同
  (1)培养目标不同
  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培养与技能培养并重,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较厚实、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开发能力,为从事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业年限和学业标准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年至三年,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至五年。
  3.教学方法不同
  本科层次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经有定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4.培养质量标准不同
  大众化背景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学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轮岗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大知识融通能力的培养。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不同
  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学时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6.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不同
  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教育尽管都同属一个大的校园文化氛围,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各有侧重。本科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本科院校中高职高专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经过几年的努力,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教育为全国高职教育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而且有一些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得很好,例如同济大学、北京联大、西南交大、笔者所在的就是这样的学校。
  1.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教育的优势
  (1)良好声誉,传统优势
  拥有高职高专的本科院校,其前身很多都是在原来高职高专基础上组建合并而成。笔者所在的本科院校其前身就是由三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的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
  (2)强大的学科支撑优势
  本科院校办高职高专的背景优势可以为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全面的人格素质;学科支撑优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后发优势。
  2.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劣势
  (1)关系不明,体制不顺
  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首先在体制上关系不明确,是普通本科院校下设的二级单位还是具有独立办学资格的法人?这个需要明确。据统计,全国有42%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没有设立独立的学院,而是挂靠教务处或者本科教学院系。
  (2)人才培养类型特色不鲜明
  高职高专教育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很多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学院照搬本科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也是本科的“压缩饼干”。虽然高职高专教育界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方向已经达成共识,但很多学校的校园形态仍然以教室为主,课程体系仍然是“三段式”结构,理论和实践还是“两张皮”,学生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即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校内技能得不到训练,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识实习,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得不到提高,校外的“放羊式”学习,缺乏有效指导,达不到技能训练的要求,这些都背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本科院校这种大环境中,高职高专教育很多都迷失自己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逐步模糊,或者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作为本科院校的一根“鸡肋”存在,不能体现高职高专的类型特色。
  (3)重视不够,人才培养层次下移
  近几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导向的指引下,高职高专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得以确立,其人才培养开始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但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当前的高职高专教育过多地强调了“职教性”,而忽视了“高教性”的存在,培养的高职高专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的忽视,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实训教学,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片面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办学层次向中职教育下移,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这些都严重影响高职高专学生的后发优势的蓄力。
  (4)师资缺乏,队伍建设软弱
  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办学必须要有一支独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这是高职高专办学成败所在。而师资队伍的建设又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5)投入不足,技能训练不达标
  本科院校下的高职高专教育,无论从教学还是教学资源以及与之配套的硬件设施都是服务于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的。
  三、高职高专教育的内涵
  高职高专教育和本科教育一样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它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内部逻辑体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高职高专教育有自己的内涵。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
  1.人才培养方案
  在现代教育学中课程建设是一个弹性概念,应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另一个是具体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建设,涉及到课程内容、师资配置、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其专业不是本科的“学科专业”而是“技术专业”,强调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上,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培养的综合化过程中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培养知识观”、“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实践观”以及树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发展观”。
  (1)明确就业岗
  通过市场分析,找出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生就业岗位上的差异,从而明确专业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
  (2)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分析,进一步明确专业的能力目标。
  (3)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系统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确定4~6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核心课程系统;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5门左右的拓展课程,形成拓展课程系统;根据服务于专业和拓展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形成通识课程系统。二是对于具体的课程。首先,每一门课程要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的项目与项目之间均应体现清晰的工作逻辑主线,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前后衔接,内容不脱节。其次,要明确每一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作用,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讲授哪些知识点,专业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一般1门核心课程要让学生掌握1~2个核心技能,3~5门核心课程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其它拓展课程则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课程要进行整合,要根据工作过程或项目教学的要求,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学模式选择上要摒弃以往的学科型理论化教学,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注重强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双师型”为特征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高职高专教育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能力的师资,即要能“教学生动手”,又要能“教学生动脑”。
  高职高专教师若是没有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开发服务的意识、能力和经验积累,没有所从事教学专业对口的知识积累,或者不熟悉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不具备教学的能力,还是无法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特色人才的要求。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应由过去的“请企业走进学校”转变为让“老师走进企业”,对引进的教师必须要拥有在专业对口企业工作一定年限的经历,要实行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工作,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要结对一位企业兼职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课程指导交流、应用研究的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
  3.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一线的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的鲜明特征在于不仅应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过硬的、优于本科教育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实验实训教学具有自己独特功能与价值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是高职高专教育类型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标志。实训体系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实训的物质载体――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二是实验实训教学以何种方式组织实施。
  在本科院校办高职高专教育的环境下,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仍将承担大部分实验实训教学任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以及高职高专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抓校园形态改变,高职高专的校园形态应该是以实训场所为主,而非教室为主,从校园形态体现高职高专特色。在形态改变的过程中,一要注重对校内实训基地先进设备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与区域产业先进性生产设备一致,并要成立能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提供研发服务的机构,以先进的设备和研发实力吸引企业入校,提高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二要突出实训基地的育人功能,实训设备必须体现教学性,以学校让“利”的形式引入能代表区域支柱产业的实力型企业,在学校让“利”的基础上要确保企业的教学功能落到实效,入校企业至少有40%的生产力用于育人,并分担实训成本的50%左右。三要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建立真实职场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运用市场机制运行。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形式可以多样性,例如,学校主导模式,学校提供场地和主要设备,企业以打折或赠送部分设备的形式参与基地共建;优势互补模式,校企双方按照各自的优势合作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企业为主模式,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主要设备共建。高职高专教育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技能掌握的层次规律,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4.教学管理制度
  本科院校办高职高专教育,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大量借鉴或照搬了本科的管理模式。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化,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活动的组织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现有的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学管理制度已暴露出许多不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地方。如依托企业生产进行的实训教学带来的易变性和灵活性与传统的学期初下达教学任务的做法产生冲突;实训课的大量增加,提高了教学的管理难度;校外实习更是教学管理的难点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设计要求.
  (1)建立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教学管理运行制度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规律要求,围绕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与实践教学运作过程,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与促进,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2)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教职工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等措施。
  (3)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立足于培养学生后发优势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对质量监控,建立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正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学校督导、院系督导、学生信息员和督教、督管、督学的“3+3”教学督导体系,形成与之相配套的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发挥教学质量监控档案的作用,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与执行力。
  四、结语
  本科院校办高职高专教育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本科院校自身要更多地给予高职高专教育关心和指导,在本科教育自身优势支撑下,扬长避短,明确高职高专办学的理念,正确定位高职高专办学的目标,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办学的评估体系,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规律,引导我国本科院校下的高职高专教育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天祥.大学本科教学与专科教学的比较及其启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6).
  [3]董大奎,王廷瑞.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4]汤兆平,孙剑萍,黄稚龙.本科院校高职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3).
  [5]魏双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辽宁教育研究,2004,(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