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党员现状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党员现状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4:42 影响了:

  [摘要]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得复杂,大学生党员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素质的主客观因素,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包括:教育重视不够、教育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等。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员教育 成因分析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党建工作逐渐形成了符合高等教育自身规律的一些模式和机制;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学生党员素质总体得到提高并在广大学生当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任务的加重以及学生党员数量的快速增大,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也带来新的考验,这种考验表现为如何在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的同时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党的自身建设任务当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面对新情况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因此,正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探索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一、目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组织观念不强,组织生活走过场
  一些党员组织参与意识不强,认识不到党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挥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把参加党员组织生活仅仅当作一种形式、一种负担,会前匆匆赶,会上举举手,会后拍拍脑,仅把自己当作组织生活的过客。
  (二)学习脱离实际,理论学习空对空
  不少的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不清楚学习目的,不领会精神实质、不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不愿意触及自身。完成总结、体会,喜欢文件摘摘、网上抄抄、天马行空。学习效果总是三月里来,四月里走。
  (三)是非观念不清,原则面前左右摆
  少数的党员对身边同学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不仅不及时规劝和制止,甚至还充当他们的保护伞,加大了校风学风建设的难度。对于校园中一些可能影响秩序和稳定的苗头,缺乏政治和组织层面的考量,甚至容易受人唆摆,随波逐流。
  (四)宗旨意识不牢,利益当前争先后
  极个别的党员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仅仅理解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月”,而不注意细水长流地做好服务工作,对近在咫尺的经济贫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漠不关心,缺乏关心和帮助;相反,在对待“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等关系自身利益、荣誉的事情上却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当个人利益、荣誉与集体或他人利益、荣誉发生冲突时,寸步不让,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和功劳,而忽视作为党员在荣誉和利益面前应有的清醒和谦让。
  (五)吃苦精神缺乏,遇到困难易泄气
  一些党员在社会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稍遇困难便手足无措,打退堂鼓,特别是在工作上得不到同学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时,容易患得患失,进而改变初衷,致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六)进取精神不强,模范作用不明显
  还有不少的党员对自身的要求不够高,满足于现状,自以为贴上了党员“标签”便可以高枕无忧。学习上徘徊不前甚至是出现滑坡,工作上习惯于旧思维、老做法,不求创新,总体表现出来的是“船到码头”的懈怠思想,丧失了作为一名党员所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避免地导致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本位和利益最大化的特点极易诱发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影响,一是很容易影响个别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使他们仅满足于组织上入党,不求思想上入党。二是容易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方向逐渐模糊,追求的目标发生了改变,追求实惠,以满足“自我”为中心,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三是容易使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业务学习上不如入党前努力了,工作上不如过去积极了,忘记了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从而混同于一般同学。
  2.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在文化教育层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选择上的迷茫
  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带来新的理念、知识、文化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以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文化渗透提供了机会。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可塑性大,抵御外界错误思想、错误观念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小部分党员往往会迷失自己,造成理想上、信念上的动摇。
  3.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上的快速增长,容易给他们“党员大众化”的错误认同
  当前,很多同学(包括党员自身)对党员比例的提高不是很理解,普遍存在着以下想法:党员越来越多了,党员没有以前那么受人尊重了;入党标准降低了,入党不再是一件难事,入党越来越容易;一般的同学也可以入党;入党没有以前那么光荣了。有了这种想法以后,有一些学生在入党后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有一些非党员在申请入党的时候动机会更复杂。这将会进一步有损学生党员的形象。
  (二)教育因素
  1.大学生党员教育在党建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客观上处于“弱化”态势
  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通过人才的培养以支撑国家发展的科学和可持续性,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被赋予了无比光荣而沉重的历史责任。多年来,一些高校为适应这一形势,不断地加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力度,实现了学生党员在数量上和比例上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基层党组织,为了追赶党员队伍的数量和比例,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党员的继续教育,为了实现数量上和比例上的增长,仅仅把党员数量和比例列入硬性考核的主要标准,而把党员教育、党员质量视为陪衬的、弹性空间很大的软任务。当前,学生党员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的认识偏差所造成的。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与学生党员数量比例的快速增长和规范性管理的必然趋势相对应,党建工作队伍在数量上和总体素质上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这是制约学生党员教育的人力因素;其次,在一些高校里,学生党员教育所投入的经费非常有限,属于学生党员学习、交流和活动的场所仍然比较稀缺,学生党员开展活动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场所经常因时间、距离和经费的原因令学生党员们望而却步,这是制约学生党员教育的物质因素;另外,当前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老师绝大部分都是由政治辅导员来兼任的,高等学校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断加重,客观上造成了政治辅导员工作越加繁重的局面,政治辅导员通常是迫于无奈地挤占了比较弹性的党员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是党员教育走过场,教育效果收效甚微,这是制约学生党员教育的时间因素。各种因素的存在,其主观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结果就是党员发展工作与党员教育工作的失衡,党员教育在党建工作中处于“弱化”态势。
  2.大学生党员教育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一方面,教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有些高校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深层次思想问题的研究不够,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满足于一般号召和提要求。另一方面,教育的系统性不强,一是普遍注重某一时期党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的学习,忽略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性教育 导致大学生党员甚至部分教职工党员都感觉新理论层出不穷又比较零散,摸不着头脑,而不知道这些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脱节,特别是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综合考察环节上,团组织发挥的作用较弱,有时还被忽视。再一个方面,党员教育缺乏连续性,有些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认为提高比例数量是硬任务,教育培养是软任务,因此在发展中“前起步,后完善”,以后的再教育可以“从长计议”,发展前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但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了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
  3.大学生党员教育未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体自我教育作用不明显
  当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过多地采用由上而下的说教方式,过于强调党组织的主导地位,忽视了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经常把大学生党员教育演绎为灌输思想、提出要求、布置任务的单向说教方式,使大学生党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产生厌倦、抵触情绪,削弱教育的实际效果。具体来看,一是大学生党员对教育内容缺乏选择空间,教育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实践生活相去甚远,造成了大学生党员对教育活动的疏远和抵触;二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总体目标和系统要求不清晰,大学生党员容易对“一时一个教育、一会一个活动”感到被动和迷茫;三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没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不能采用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学生党员失去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四是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缺乏依托的阵地,组织归属感不强。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的资源较多的是以下发的文件、订阅的杂志、不定期的讲座、零散的学习材料和影像资料以及一些难得更新的网站的形式出现,由于没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和设施,通常这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这既不利于学生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也不利于学生党员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互动,更不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4.大学生党员的监督评估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学生党员中出现一些不良表现,也有机制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群众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在身份识别上有障碍;二是对学生党员监督的途径不为广大同学所了解或还停留在一般学生管理的层面,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监督的渠道得不到畅通;三是学生党员接受群众监督的基本内容比较模糊,导致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的监督还仅仅停留于比较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而在模范带头作用层面缺乏应有的督促。其次是学生党员的评估机制欠缺完善。一是比较多的是停留在党内评先和党内树典型,缺乏对全体学生党员评估的量化指标;二是把党员评估的常规标准等同于学生党员的评估标准,造成了对学生党员考核标准认识上的模糊;三是学生党员的考核较多的是通过阶段性的党内检查、剖析和整改的形式展开,而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
  三、小结
  应该说,当前大学生党员素质总体上是好的,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客观因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信息科技日益发达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形态、价值观念受到强烈碰撞;主观因素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监督评估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笔者期望,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做一些铺垫性的工作,以引起高校党建工作者对大学生党员教育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颜新娟.新时期发挥、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探索和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
  [2]喻小莉,刘波.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