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激发中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激发中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0:21 影响了:

   [摘要]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任,做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自已学业结果的原因,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归因 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
  
  一、归因理论简介
  归因就是“寻找结果的原因”。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因此,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最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况),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加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反之,则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从而避免去参与成就性的任务;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的外在因素(试题难度、运气、外界环境),那么,学习结果就不会对其自我意向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试题难度),则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且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者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行为。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则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者产生一种沮丧感;反之,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会产生一种感激心情,或者产生仇视报复的情绪。
  二、影响职校学生归因的因素
  1.以前的学习表现或成绩。其原理如下:学生在以前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或成绩(能否达到预期的要求,会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能够”或“不能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的知觉。这种经历会成为学生学习归因的重要线索,影响学生的学习归因。
  2.学生的自我成就预期。专家研究发现,自我成就预期高的学生,更多地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和个人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类学生一般对未来的成功充满信心,并在学习中自强不息,努力进取。而自我成就预期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他人帮助、任务较易等外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等内部因素,这类学生一般对未来的成功不抱多大希望,因而在学习上就不愿做尝试性的努力。
  3.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总是抱着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信念来进行归因活动的,而且这一信念是相对稳定的。造成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归因时如果单纯考虑某一方面的原因,就容易造成归因分析的错误,起不到应有的激发作用。
  4.环境信息的影响。其原理是:教师、家长、同伴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自然会不知不觉地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又会从周围人物的评价和自身的体验中推断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并逐渐形成关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在学业中能否成功的信念。如果周围其他人对学生的态度是欣赏、崇拜等,学生有自信心,就容易将成功归因于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如果周围多的是指责和抱怨,学生没有自信心,就成功时多归因于运气,失败时归因于能力差。
  三、引导职校学生正确归因的方式方法
  1.多与学生交流,了解职校学生归因倾向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真意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关系。教师通过对各类学生的了解,正确诊断他们的归因,定期评价,并对学生所作出的积极归因及时给予肯定,促使其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对学生所作出的消极的不正确的归因,及时予以矫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积极的归因,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2.针对职校学生归因倾向,因势利导
  在对难题的分析讲解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播,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让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只要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也能够与他人一样得出正确结论。
  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成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失败认为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够千百万的不良后果,认为自己今后只要努力,相信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许多研究表明,学生把过去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往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倾向于难度归因时,成功认为是任务难度小,失败认为是任务难度大。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归因于外界因素。对于倾向于难度归因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逐步提高的原则。在解决较难的问题时,应预先设好铺垫,分散难度,阶梯式推进,螺旋式提高。
  当学生倾向于运气归因时。长期习惯于运气归因,必然导致学生学业荒废,不思进取。教师必须设法克服运气归因的不良影响。幸运之神不可能永远降临在你的头上,机遇从来只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只有平时不懈努力,才能不断取得好成绩。
  3.布置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给予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太难则又会使其望而却步。一般情况下,学习任务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目前的学业水平,使他们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要求,然后立即总结进步的原因。这样,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产生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课堂提问时,问一些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设置一些由浅至深的思考性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求得答案,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感。并将学生的成功回答归因为“内部原因”,那是他们努力学习,具备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和偏差,教师要真诚地给予更正和讲解,多做正面引导。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并不完全在个人的原因,只是由于知识结构、知识深度可能超过学生现有的水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完全有可能将这些问题解决。通过这种课堂提问,可有效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因素和外部因素,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总之,教师可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以便形成积极有益的归因方式。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才能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使他们不论在学业的成功与失败面前都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伯纳德.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3]德尔涅伊.动机研究与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王振宏,刘萍.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9-9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