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析教材范例辟赏读蹊径_教材解读好用吗?
 

析教材范例辟赏读蹊径_教材解读好用吗?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5:53 影响了:

  小说作为最具可读性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历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板块中,是常常令考生无所适从的阅渎文本,其中原因不乏考生不了解小说阅读的方式方法,缺乏鉴赏技法的训练,因此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一单元小说文本教学时,笔者先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每一课时设立一个教学要点,力求学生一课一得,接着又进行课外文本延伸阅读,强化阅读技巧的细节引领,效果出新,心得如下。
  一、切入一点,深入探究
  笔者选择《水浒传》节选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教学范例,教学设计为三个课时,依次设立教学重点为:情节梳理、人物分析与手法探究。
  第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熟悉文本内容的前提下,以梳理情节,抓住高潮为教学中心,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解读文题。明确来龙去脉;2.整体感知,梳理情节思路;3.品读冲突,抓住高潮所在。
  学生了解《水浒传》的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有关的基本文学常识,对于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情节设置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在课堂上,我先是抛出一个问题“你对《水浒传》了解多少?”以明确学情,在此环节中,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涉及一些经典人物和经典情节时,更是踊跃,接着师生互动解读文题,引领学生从课题中筛选信息并揣度侮息,从而明确课文主人公及其所处特定的环境,再通过相关资料了解文本前后情节,然后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进行情节梳理,并给学生两点提示:
  1.可以林冲行踪为线。看林冲到何地遇何人行何事。2.可以陆谦伎俩为线,看陆谦如何步步陷害林冲。
  学生在梳理文本过程中很快发现文本的双线结构,并注意到情节的起伏与波澜,然后布置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文本情节安排前后有什么勾连?注意铺垫和照应关系。文本情节高潮你认为在哪一节?为什么?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明确文本结构,为后来的人物及环境分析做好铺垫,本课时难度不高,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从纷繁的情节中整体感知不同阶段的板块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每一节的关键词句,以提高结构分段的效率。
  第二课时,以分析林冲形象为教学重点,教学之初先以金圣叹评《水浒》人物性格的语录和林冲题诗为铺垫,尤其强调学生理解金圣叹所言“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的意义所在,然后根据文本情节发展的顺序设计了四个讨论题目:1.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思想状况?2.林冲无辜受害,刺配沧州,不想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得知阴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3,当林冲并不知道看守草料场缘由何来,这时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4.草料场火起,亲耳听闻贼人想置自己于死地时,林冲是什么态度?此时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借此让学生通过文本中对人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描写来提炼归纳人物形象特征,以明确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接着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认识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的意义,并特意强调在分析时要结合人物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经历等方面因素,最后学生明确了林冲形象与《水浒》****的主题的紧密关联,认识到“有人在一种极复杂的特定情况下,他会背叛自己的阶级,被逼迫着反戈一击。林冲由最初的忍辱偷生,苟且妥协,委曲求全到最终手刃仇敌,逼上梁山的经历,正可见当时社会黑暗与不公的现实于人无尽的逼迫,不但体现了作品****的主题,而且成就了林冲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二课时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中,我强调了学生对人物的个性化解读的可贵,因此课下布置学生写一篇探讨林冲形象的文学小评论,学生因为课上认识充分,便不再畏难课下的写作。
  第三课时。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艺术手法为教学重点。主要关注三种手法的运用:风雪描写的作用、伏笔的巧妙、细节的魅力。在让学生寻找文本伏笔情节的过程中,学生开始不知从何找起,到后来屡有发现,学习的热情顿增,而且学生的某些新发现体现了他们的细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令人欣喜。例如有学生发现林冲随身带的酒葫芦和被子的前后照应,复仇前须臾不离,打算长久之计,复仇后却全都抛弃,可见英雄走投无路之后终于走上反抗道路的决绝之意。,这一处伏笔的发现与解析是学生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证明。
  另外,在第三课时对文本细节的赏读中,我特意强调学生尝试文学评批的鉴赏方法,并自作第二段细节评批为例,,文中陆谦及其随从出场,连用两个“闪”字,先是“_一个人闪将进来”,后是“又一人闪人来”,两个“闪”字。即将二人鬼祟模样尽现,进门就“将出银子”,并嘱小二“不必要问’’,再次表明所为乃见不得人勾当,等到客来,又嘱“不叫,你休来”,反常之举,更加令|人生出疑惑,为下文小二揣测其“来得不尴尬。伏笔。另又细细嘱托小二邀请管营、差拨的话,且特意强调“专等”二字,将陆谦施诡计又恐走漏风声的急切与慎重表现在冷静的叙述间,接着又细细铺排三人到齐饮酒相识的繁琐细节,所以铺垫十分,正可见所谋事关重大,而小二貌似殷勤懵懂i。其实暗藏机敏,察言观色,不由令人感叹市井之人自有世故,不是此等小二,林冲何来信息可寻?所以,小二卑微,却是英雄恩客!而文段字字用心,无一闲笔。因为例子是直观的,所以学生也就不再以文学批评为神秘。他们的批评练习得以顺利进行。
  以上三个课时都是以教材文本为赏读对象、,力求每课时切入一点,深入探究,让学生在三课时学习完毕,回顾所学所练,有一条完整的赏读脉络,不至于再读文本无从下手。
  二、明确方法,延伸阅读
  在教材文本赏读过后,我先是分项梳理了小说阅读的几点方法策略,然后以课外的两篇小说文本为例让学生作延伸阅读。
  我选择了一篇2008年高考安徽卷小说文本,一篇含风雪描写的小说文本,阅读环节如下:1.运用课内所学赏读步骤,自读文本,作整体感知;2.学生互动探讨文本主题;3.学生提出自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4.师生互动共读文本,教师点拨,学生发现,解决疑惑;5.学生答题;6.教师点拨答题技巧,形成规范表述。
  在延伸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引起我的反思:第一,学生质疑,促使教师注意到许多未曾关注的小说细节,而恰是这些细节是解读文本的最佳途径。因此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去探究文本,而且可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的成就感,并可教学相长。第二,师生共读环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的发现为引领,从而使教学跳出预设的窠臼,促进课堂新鲜的生成,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这是教与学角色重置的体现,也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践,这样的过程中,教与学都令人愉悦。
  由于高考应试的特点及需求,许多师生轻视教材文本学习,甚至会认为为教材没用,还不如多做题,但是我们的教材文本都是编者精心选定编排,无论思想形式都具有示范性,所以用好教材文本,作课外阅读延伸的范例_"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然后在课下阅读中学以致用,其实于高考应试也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河北黄骅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张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