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现代学校管理变革趋势研究]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现代学校管理变革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3:57 影响了:

  现代学校管理变革作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学校管理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研究体系呈现出新的态势。探讨这些新的现代学校管理变革方向,对于把握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有效进行现代学校管理创新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追寻人本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在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上逐渐失落和丢弃了其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主体――人。而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重新找回失落和丢弃的主体,让教育返璞归真,把人作为主体,实施人本管理。学校人本管理需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应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之上,需要把握好学校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建设好学校人本管理的有效机制。
  1.以教师为本,全面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学校管理应该树立“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使其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和认同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让每个职工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2.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顺应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这就要求做到:一要把学生当人看。我们直面的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而不是一群供我们操练训化的异人。二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把学生的未来视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三要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每个学生就是某一个“个体”,每个学生都是自我发展的主人,他们有权自己做选择。四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既要强调师生平等,又要注重生生平等,班内学生应该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3.积淀学校文化,实施文化管理
  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因此,在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学校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现代学校管理变革最根本的就是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重塑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使教师真正实现从“管理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人―超越自我的学习型的人”的发展进程,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现代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学校办学行为和师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作用。这种文化管理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走向校本
  校本管理倡导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1.从学校特色出发,确定办学的理念,设计发展的蓝图和策略
  每一所学校总有自己的校情和个性特点。校本管理主张要从各校的校情和特点出发,选择和确定办学理念和策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之路。如果不认清和把握学校自身实际和特点,就无法面对学校现实和未来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行为选择,就难以科学地设计和确定学校发展蓝图和发展策略。比如,有的学校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研究和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既根据国家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方案,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课程体系正是在对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校本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走自己的路,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从本校实际出发来决策和规划学校的发展。
  2.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学校教育自身的特点
  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日益社会化、开放化,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关系,而不能“就教育论教育”。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具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是其他社会现象、社会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首先,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学校管理者就要树立教学质量观念,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其次,学校工作具有周期长、潜隐性、迟效应等特点,学校管理者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企求毕其功于一役。再次,学校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管理者要以青少年的眼光看待青少年,顾及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而不能成人化、简单化、模式化。因此,从校本管理出发,学校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教育的自身规律,探索和研究现代学校教育的新特点,做一名自觉的头脑清醒的管理者。
  3.校本管理要求校长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分式校长”
  校本管理以校为本,就要求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学校教育工作。校长要把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学校事业中求得自身发展。学校领导如果没有全身心投入学校教育工作,就难以实现校本管理。只有全身心投入,才可能去钻研探索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索学校教育规律和办学特色,校本管理的理念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可见,校长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态度是校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包含在校本管理之中。
  三、关注成本
  随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成本意识、成本核算越来越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成本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新课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效益,而且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带来重大的变革。学校是非赢利性机构,学校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以学校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力争以有限的教育经费创造出最大的办学效益。
  1.依法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成为有法人资格的办学经营实体
  首先,要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和联合办学为辅的格局。改革传统“切蛋糕”式的财政拨款机制,打破学校对教育财政拨款的依赖心理,通过市场来配置教育资源,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引入平等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办学机构的竞争意识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政府只享有教育产权的占有权,而将使用权和支配权交给教育的经营者。政府要从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府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推行校长负责制,确立校长的教育法人资格,保证学校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
  2.要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确定学校适度规模
  学校规模与成本、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适度规模是指在教育的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所有资源得以充分和恰当利用,并在不违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保证培养规格、教育质量不受影响的合理限额的班级数和学生数。学校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不能充分合理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因此,确定学校适度规模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应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变农村学校“小而散、零而乱”的状况,撤并一批规模小、质量差的学校或办学点。在减少学校数量的同时,可多办些寄宿班,或像有些地方一样购置大客车解决路途远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对于规模过大的学校,也要适度控制,应在考虑社会有效需求和可能供给的基础上,从经济有效的角度出发,使学校规模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3.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学校教育成本
  提高学校工作的管理水平,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人力资源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控制教职工数量,努力使学生、教师、干部之间的比例合理化;推行全员聘任制,实现按需聘任,择优上岗;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拉开工资差距,实行按劳取酬。在物力资源方面,要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体制,对学校资产实行统一预测、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努力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寿命周期成本。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改变由学校包揽而形成的“大而杂、小而全”的封闭式后勤的自我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职能,确保服务质量。在经费使用方面,要合理确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间的比例(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一般为3∶7),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各自内部的各项开支中,也要注意使用恰当。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树立起全员成本意识,构建学校教育成本控制责任制,每个教职员工、每个岗位都要制定成本目标,各自承担相应的成本控制责任,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酬劳和职务的升降挂钩,以此调动教职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教育产品产出。
  四、和谐发展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作为管理者,就是要把这种教育的和谐管理理念,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
  1.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很难想象一名与学生关系紧张的老师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教育计划。所以,学校应该要求老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干群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要做到干群和谐,校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倡导并做到“五要五不”,即要互相信任不猜疑、要互相交流不隔膜、要互相支持不拆台、要互相谅解不指责、要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诚和善待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各人所长,相互补充,弥补个人之短,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二是提倡做“三种人”,即做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做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往下推;做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三是要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干群关系时,校长要十分注重把人心当做一项伟大的工程来“经营”,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这样,既能消除校长和教师之间的隔阂,又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干群关系也得以建立。
  3.家校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要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走出去”就是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到学生家中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交流学生在家中和学校的各种表现。“请进来”就是召开“学校发展研讨会”,邀请家长代表参加,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开家长会,班主任和校长都要向家长述职。这样,既能融化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冰山”,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作者单位:徐吉志,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李霞,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山东 胶南,2664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