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app 继续教育与农村大力资源素质的再提高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app 继续教育与农村大力资源素质的再提高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3:09 影响了:

  一、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是在60年代由美国学者舒尔茨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是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向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在对全体农村人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农民为主的不同人口类群中质量、知识和技能的差别,利用培训和教育等多种渠道,有效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大问题。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发展时期,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题与核心。当今发达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人力资源成为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而且人力资源中劳动者的质量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直接运用者,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操作水平,直接关系到生产的结果。提高农民素质,能够产生更多的农业科学技术运用人才,产生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熟练劳动者,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一代代农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素养与能力来实现。因而要在整体上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素养与文明素养,实现农村经济全面繁荣,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做到人与社会的最终和谐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二,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我国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农业大国,农村有8亿人口,占总人口的63.91%。并且我国人口每年大约以13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其中农村人口的增长占了绝大部分。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为数不少的农村扫盲后的剩余人群、小学毕业后未升学的人群、初中和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人群。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8.64%,小学毕业占34.63%,初中毕业占45.67%,高中和中专毕业占10.73%,大专以上的占0.33%,在我国教育史上这些数据可谓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按照我国农业发展要求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为明显。1998年,西部地区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盲率为14.8%,比东部高出1倍,而高中(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在西部又比东部低出1倍。农村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4.8亿人,其中有近1.5亿剩余劳动力,并且我国农村每年还将新增600多万的劳动力。我国农村平均每万人中的技术人员不足7人,约占农业人口的0.06%,平均406.6公顷耕地只有1个农技人员,也就是100多个乡镇只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我国农村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能够看懂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不多。据2001年中国科协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村居民仅占0.4%,仅及城市居民比例3.19%的1/7,81%的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的“观察、观望”态度。据抽样调查,农业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6.4%,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合计占被调查人数的7.3%。
  根据上述数字能够看出: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在量上极其庞大,在质上则相对落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迫在眉睫。
  
  三、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水平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农村教育的滞后是造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我国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农村较大的贫困人口群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四、加速发展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推动性的重要意义。一是继续教育可以使劳动者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劳动者同快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保持同步。二是加快农村继续教育是当前力口快农村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三是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迫切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当前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即使已转移的从业者大多也只是在城市中从事一些相对较低收入的繁重体力劳动,成为现代都市中的弱势群体。可见,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增强其就业能力,使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成丰富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五、全力加速发展农村继续教育新的运行体制
  
  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农村继续教育必须积极改变原有旧的发展体制,一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办学思路。在发展农村继续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转变单一的学历教育观念,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要改变学制长、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不适应实际需要的问题。要克服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实际技能差的问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与农村生产实际合拍。注重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基地里参与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安排专业教师带领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到农户中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在实践中完成能力培养。使继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地更加紧密,成为农民喜爱的乡土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改变农村继续教育中现有的较为单一的学历教育结构,造就出一大批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农业发展实用新型人才。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扩大融资渠道。农村继续教育一直处于不发达的状态,财力不足,经费无保障是阻碍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政府对农村继续教育资金投入过少,极大限制了农村继续教育的发展,要改变现状,政府必须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统筹力度,通过财政出一部分,社会筹措一些,农民个人拿出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这样就要求政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视发展继续教育,而要力口大对农村继续教育的投资,要通过立法,为农村继续教育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财政支付渠道,保证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农村继续教育。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有计划地发展农村教育债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使继续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到有机的结合。逐步实现农村教育主体的多元 化。要积极研究制定农民教育收费减免政策,降低农民的学习成本,使更多的农民不仅愿意学习,而且能学得起,从而保证稳定的学生生源,真正使农民在继续教育上受益。三是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农村继续教育发展要充分挖掘现有农村教育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利用原有的县、乡、村三级农村教学网络体系的作用,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构建起农村继续教育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地。利用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设施开展农村继续教育,发挥现有资源的多重职能,学校既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中心,又是农民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的培训中心,还是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和传播科技信息中心。学校在搞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可以开办夜校,建立长年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学校成为乡村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同时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科技手段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育把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使农民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学以致用,及时掌握新知识、新信息,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文化差距。四是提高师资水平,改革专业设置。要尽快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水平,没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在现有的农村继续教育体制上,缺乏吸引更多有用的人才留在农村教育战线,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一方面吸引在当地有影响力的科技人员和农村现有职教人员走上继续教育岗位,使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现有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任教,解决现有继续教育教学人员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专业设置上,要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和专业技术组成方式的变化,对农村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改革。要设置适应农村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综合性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急需,要规划专业结构,合理配置课程,提高现代科技含量。在教学内容上,除一般文化学习外,应重点加强与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进校有学头,学了就有用。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产业结构的实际需要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未来,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全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