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钟叔河的《偶然集》】 偶然电视剧第3集
 

【钟叔河的《偶然集》】 偶然电视剧第3集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6:28 影响了:

  《偶然集》是钟叔河先生惠赠我的一本书。   书的前折口上印有作者自撰的一段文字:“本书为钟叔河1980―1999二十年间所作文章的选抄,承好意被列入‘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散文方阵’。而作者本怯于‘投军’,插在‘方阵’中有点怕跟不上队,于是把留着送人的几本书换成了这个封面。取名‘偶然’,是因为写写文章本出偶然,印这一本更是由于偶然;恰好最末一篇的题目也是《偶然》,所以便叫它《偶然集》。”
  一本书用两个书名同时出版,出版史上虽说不是绝无仅有,但也属罕见。更为引人的是书的后折口上竟然印了一张勘误表。
  勘误表上方一行文字:“本书因作者未能终校,留有下列错误,乞改正并恕罪。”表中列出了十七处文字标点错误。如“淹没于世矣”,“淹”应为“湮”;“辛末除夕”,“辛末”应为“辛未”;“我找拟的挽联”,“找”应为“代”;“郑振锋”应为“郑振铎”等。尤其是一处“比较亲日匿”,更错得离谱,猛一看会莫名其妙,细看才看出是把一个“昵”字排成了“日”“匿”两个字。这样的错误,简直让人要出离愤怒了。钟先生却把责任揽过来,归咎于自己“未能终校”,请求读者“恕罪”。
  这本在中国出版史上算得上别致独特的书,让我们看到了钟先生的认真。
  钟先生享誉出版界,为广大读者所瞩目,缘自1980年他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十年浩劫之后,创剧痛深,三十年闭关锁国,中国该走向何处?钟先生正是为改革开放寻找历史烛照而编辑了“走向世界丛书”。这套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实录,对新时期的思想启蒙影响深远。
  1957年,钟叔河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体力劳作,后又入狱劳改,但忧国济世之心始终未变。“走向世界丛书”包括了清末最早接触欧、美以及日本的先哲的游记和笔记二百余种,其中不少就是他在那二十多年的非人生活中阅读、收集的。
  钟先生为“丛书”已出版的近四十种,每种写了一篇叙论。这些叙论,钱锺书评价为“中肯扎实,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引导我们提出问题”。李一氓则说:“那些导言尤有意义。可惜搞改革的、搞近代史的多没有注意及此。”叙论显示了博大的世界眼光和犀利的识见,隽俏的辞章又极富思辨色彩。摘抄两段如下:
  长期封闭的社会使得人们对于外部世界极度无知,而无知造成的偏见和固执又加深了敌视一切新事物的病态心理,给无知穿戴了一套理直气壮的冠服,以致士大夫,讳谈外国,固步自封到了愚昧可笑的程度。(《乘槎笔记及纪游诗二种》)
  
  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害怕人民的专制政权,本质上是不可能实行真正走向世界开放的政策。(《西学东渐记》)
  
  时隔三十年,而今再读,一种身经劫难的历史反省所形成的历史批评的态势,依然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量。
  “丛书”第一辑即达八百万字,先生一人除编选之外,还要分句逗、加边注、校错讹,用力之巨,用心之细,令人敬佩。
  我在《寻根》创刊之后,即写信邀约叔河先生赐稿。1998年去长沙,又专程到他的念楼拜访。钟先生的家住在一座二十八层高楼的二十层。念楼,即二十楼,廿楼。我见到钟先生夫人朱纯女士才知道,先生住院了。因之,我和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住的病房里。我曾就《寻根》的内容设置、版面设计等向钟先生请教。同业、同好,有很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可谈。
  我和钟先生还有一次共同编辑的经历。
  先生有一篇《念楼的竹额》寄我。文章写所住高层,户户外貌咸同,为避免来客走错门,先生请竹刻家叶瑜荪君刻了上书“念楼”的竹额,挂在门外。闲闲落墨,娓娓道来,淡笔而有真情。
  文章排好之后,我曾就文句斟酌、版面安排与钟先生有过几次书信往还。先生是行家,又极为认真,文字的推敲取舍自不必说,版式的设想也细密周到。信中说:“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即是务求先生将拙文发‘直排’,两面不能排完也可排三面,或和图版结合凑成整版。因为我投稿的基本要求就是文内不排1、2、3、4,浙江文艺所出散文集亦是如此的(报纸是一过性的出版物,故听之)。千万请予照顾为幸。(直排但不翻阴)。”这些意见我都赞同。文章刊发在《寻根》2001年第五期,钟先生和我都非常满意。
  看到《偶然集》想起这些往事,贯穿其中的钟先生的认真,最为难忘。
  责编:思 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