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教师应当转变的几个观念
 

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教师应当转变的几个观念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6:13 影响了:

  [摘 要] 新课改开展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的问题。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课改的前提,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做到教学行为的改变。文中介绍的七种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指导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观念;转变;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6-0068-03
  
  新课改开展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按着课堂改革的要求,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课上讲的多,学生主动参与少。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仍然较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的时间较少。教师错误的认为只有多讲,学生才能学会,才能保证教学进度,而实际上,满堂灌往往会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教师课上发问多,学生提出问题少。 在一堂课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中一些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回答上来,这样的问题缺乏思维价值,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课堂不能只追求表面形式上的活跃。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三是课堂上自学探究多,课前预习做得少。 当前许多教师不做课前预习设计,不发预习提纲,也不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只布置学生课前看看书,或上课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学看书,导致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会造成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效率降低,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是教师讲解实验多,学生动手实验少。 目前许多中学教师为了省事或其它原因,课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不让学生亲自操作,而由教师代替学生讲解实验目的、过程、方法和结论,教师还错误地认为,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有利于备考,其实这是扼杀了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剥夺了他们直接感知知识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是课上重复训练多,灵活运用知识少。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解题技巧,常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做题训练。教师过于注重解题的数量和技巧,自认为题做得越多,所学知识就会越巩固,反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延伸和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六是教学目标单一的多,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少。 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多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培养这一单一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其他的教学目标。这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的基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是关注问题结果多,重视解题过程少。 当前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对问题结论的记忆,而忽视生成知识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对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思路和方法出现的错误,没有当成教育资源认真分析:错在哪里?为何会出现这些错误?今后在解题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在教学中,结果和过程同等重要,两者不能顾此失彼。
  上述七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应试会考的压力,教师自身潜能发挥不够,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不彻底,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观念问题。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课改的前提,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做到教学行为的改变。为此,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必须做到如下转变。
  一是由教师一言堂向师生群言堂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独占课堂,自己一讲到底,叫学生适应教师,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叫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适应学生,把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的课堂、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多留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二是由“知识权威”向指导者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被认为是学科专业知识的权威,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不得质疑。新课改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自主研究,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调控,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教师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应当做到: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策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是由传统备课向以生为本转变。 传统的备课是教师备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只重视课本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章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备课时充分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新教材和教参,深入了解不同层面知识基础、学生的困难及实际需求。教师要设计预习课的指导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情境、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手段,安排学生课上的展示活动,设计与准备课上点评的内容、课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设计不同类型知识内容的学法以及巩固联系的内容和方法等。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所有学生服务,设计出来的教案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
  四是教师由重“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常常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实际需要。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还会扼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这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探究学习是关键,而合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补充和促进。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实验操作分析中探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探究等。让学生逐步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如要点记忆法、分类法、图示法、比较法、分析法等。通过不同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重“学”的体现:教师要改变教法,不能单一地采用讲授法,应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采用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启发式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让学生重点背诵,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而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忽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过程。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思维的训练。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给予充分重视。目前,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剥夺学生从感知到概括的学习过程;在解题推导过程中,简化步骤,过早的出示结论;在习题教学中,领着学生逐个核对试题标准答案,不分析探讨解题的思路,这样就造成了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使学生对学习的问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养成“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习惯,其害无穷。
  六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重知识传授,课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传授书本知识,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用教材教教材,照本宣科。教师只要弄清教材的知识点,把知识点讲懂、讲全,再进行机械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教学目标是三维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发展多种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通过自学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和实验设计与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上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反馈巩固练习,使多种思维活动得到训练。
  七是师生关系由专制式向民主平等式转变。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呈现出专制式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自视为教育教学的权威,在课堂上独断专行、发号施令,对学生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要求学生只能老实顺从地被动听课,不准接话和插话,更不准交头接耳,配合教学活动不好的,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和惩罚,甚至体罚。这样不良的师生关系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提心吊胆,心理压抑。在此种状态下,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会大幅度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师生之间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师生相处和谐、融洽、愉快。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不断得到教师的关爱、支持、帮助和鼓励,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敢于大胆想象,敢于提出问题,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融,平等和谐,这就是新型的民主平等式师生关系。
  上述七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切实实现这些转变,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作者分别系辽宁省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校级研究员,副校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