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小小出版商”】出版商
 

【“小小出版商”】出版商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1:40 影响了: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操作系统:Windows 98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应用软件进行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树立学生购买正版的音像制品和电脑软件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展示几张VCD,内容涉及旅游、世界杯集锦、动画片、学习等方面)你们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2.布置任务
  假如你是红领巾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编辑,你想出版一张VCD,内容可能涉及旅游风光、教育、科技、军事、文化、体育等, 选择你感兴趣的主题用PowerPoint创作一幅关于该VCD的宣传海报。
  要求:四人一小组,海报上要有VCD的效果图,VCD的封面要有和主题相对应的画面、标题等。要有宣传介绍本VCD内容的相关文字,字数不少于200字。建议小组进行如下分工:美术设计负责VCD的效果图的创作;文字设计负责说明文字及宣传标语;总监参与制作过程,并负责协调工作。海报中要注明美术设计、文字设计、总监的名字。
  3.学生创作
  学生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确定制作主题,明确了分工。多数小组由两人负责制作VCD的效果图,另两人负责介绍文字的搜集、编辑,最后大家一起对海报进行设计制作。负责文字编辑的学生结合主题搜索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保存下来;负责制作VCD效果图的学生先结合主题搜集到了一些图片,小组讨论并确定VCD封面图片后,很快画出了VCD的轮廓图。有学生先画一个大圆,然后画一个小圆,并把它拖到大圆的中间,尽量使两圆同心,尔后选择透明模式,将VCD的轮廓图移到背景图上后,将内圆以内和外圆以外的背景图部分用橡皮擦去。学生很快就都抱怨这个方法太糟糕了,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很差。于是有些小组纷纷停下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但没有好办法。
  这时教师请学生思考:(1)大家已经学过了同心圆的概念,那么如何使VCD轮廓图中的大圆和小圆同心呢?(2)如何将VCD的轮廓图中内圆以内和外圆以外的背景图用橡皮擦擦除时,既省时又省力,又效果好呢?学生开始讨论。
  教师引导:对于问题(1),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在画圆的时候通过改变线宽来实现呢?学生受到启发很快找到了方法,首先画一个正圆,这时按住左键不松,鼠标尽量不要移动,按住 “+”键,这时图中圆的轮廓线会越来越粗,中间会产生一个小圆,继续按“+”键,直到内圆大小适中为止。若移动了鼠标不是正圆,则按住左键不要松, 再按住“Shift”轻轻移动一下鼠标,这时就又变成正圆了。
  教师继续引导:这时,如果我们选择透明模式,把它拖到背景图上,会怎样?
  学生:正好和我们想要的效果相反,要是图中黑色的部分变成白色而其余地方是不透明的颜色,那就好了!
  教师: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学生:要是有个东西把我们不想要的地方挡住就好了!
  教师:对呀!我们可不可以添加一个辅助的图形,即在轮廓图外添加一个图形,然后再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呢?请大家小组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很快学生发现了解决的办法)
  学生:我们可以在轮廓图的外面画一个长方形。
  教师:很好,画一个长方形有什么用呢?
  学生:我们可以先把我们不希望透明的地方涂上灰色,然后轮廓图部分涂上白色,选择透明模式,把它们拖到背景图上就行了!
  教师:很好,这样就完成了吗?
  学生:还得用橡皮把多余的部分擦掉!(学生情绪高涨)
  教师:怎么擦才能更方便呢?是不是用和原来一样的方法?
  学生:不是,先把图中的灰色涂上白色,然后把橡皮调大再把多余的背景图部分擦掉。
  学生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气氛也活跃起来。
  许多小组的学生在加入背景图后将主题、出版社的名称添加上去,VCD的效果图看起来很逼真。同时,负责文字编辑的学生将文字资料整理好后,大家一起编辑制作宣传海报。
  其中一个小组以位于我区的“南唐二陵”为主题制作了宣传海报。限于篇幅,此处只给出该小组制作的VCD效果图(如图)。海报中还介绍了历史上南唐的兴衰及“南唐二陵”的发现和如今的风光。此外还对南唐后主李煜作了简要的介绍,文中还引用了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
  
  
  
  
  
  
  
  
  效果图
  4.学生交流、评价
  学生完成创作后将作品上传到教师预先制作的主页“红领巾电子音像出版社目录”上,学生相互浏览,并在网上留言进行评价。教师请小组代表讲述制作思路、过程,教师就小组协作、分工、制作过程及作品效果,并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5.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出版社出版一个电子出版物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家今天在课堂上付出的劳动是远不能比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出版社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要购买正版音像制品,如正版的CD、VCD等。我们还应该自觉做到:购买正版软件,坚决不用和抵制盗版软件。
  
  课后反思
  
  1.挖掘技术
  画图软件的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技术应用上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用画图软件到底能干什么?我想,对于技术的应用若教师都想不到,那学生就更想不到了。因此除了教材上已给出的范例外,教师还应积极去思考,在技术方面进行挖掘,拓展技术应用的空间;结合不同的主题进行教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人以渔
  在制作VCD效果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如何将背景图添加到VCD的轮廓图中”这一问题上,学生的思维遇到了障碍,当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办法,而是积极地利用言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克服思维上的难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转移到问题解决的行为和过程上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同时,也学会了新的知识,即利用添加辅助图形的办法为指定图形加入背景图。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同时也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学生运用这一策略可以解决相类似问题。运用这一策略,学生还可以在非矩形图形中添加背景图,如电视机画面的背景图填充、扇面的制作中背景图的填充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尽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解决通常是以任务驱动形式体现出来,但二者不能完全等同。笔者认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没有经历思维上的“跌宕起伏”,而只是运用软件完成简单的作品,严格来讲这不能叫问题解决。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就如同“授学生以渔”。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教材内容和编写顺序上均按照“指导纲要”编写,各个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学生在某一个学段学习完的某一模块,基本上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涉及到,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的遗忘。此外,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时也往往需要多种软件的结合运用,而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则人为地造成了学生所学软件在应用上的割裂,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教材中很难见到综合运用的教学案例,因此笔者建议在信息技术教材的最后部分可增加一定的综合运用案例,从而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案例设计要有现实性、趣味性,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可以结合一定的主题,合理考虑各应用软件的功能与特点,巧妙地设计任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去开发这样的案例,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在高年级进行教学,从而与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互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