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体育教师需适应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
 

[体育教师需适应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

发布时间:2019-02-02 04:08:50 影响了: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学校教育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光荣职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体魄,体现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是当代体育课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在教学中因循守旧,不积极自觉的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必然被发展所抛弃。
  
  一、体育教学工作要有新观念
  
  全面推进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因此体育教师应配合学校的整体工作,更新思想观念,主动投身到素质教育之中。
  (1)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抓住机遇引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把体育课变成学生喜爱且身心受到锻炼的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一种宽松和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而且更喜欢体育课。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锻炼,组织文体交融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选择性的课余体育。组织体育兴趣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种课余体育锻炼方法,强化“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3)适应素质教育,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在打破“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开展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用新思维、新观念对待学校体育工作,使体育与学校的整体改革相结合;课堂与课余相结合;校内工作与校外工作相结合等。从而对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本身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改革,用艰辛的汗水创造一个更新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所应努力的。
  
  二、提高体育教学要求
  
  在进行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是一个主渠道,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必须改革以往的教学形式,建立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此应提高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师正确引导,以理服人。学生与教师平等交往展示能力,形成和谐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明确具体,方法针对性、实效性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形式上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达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和谐,使学生有内容学,有方法练,从情感意志等方面建立起师生之间教学活动中的和谐关系。
  (2)要建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的观念。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学中首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考虑学生各方面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要求,亲身感到教材的实际价值,不过分强调行动一致,为学生创造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情感上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而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的一个过程。
  (3)要建立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创造了愉悦的氛围,师生的共同参与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才是教学的成功标志,发展学生终身锻炼能力,对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培养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以及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特长,这些都将为学生今后的再提高创造条件。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就是个性化教育,尽管现阶段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还受到一些限制,但它毕竟是一个发展要求,教学中树立发展的观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
  
  三、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三基”(知识、技术、技能)知识,创造性的运用到体育实践中去,这就是能力的具体表现。
  (1)加强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促进智力的发展。目前,体育教学中基本理论的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时数少,内容缺乏系统性,在加强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深入浅出的介绍,运动时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征和运动创伤的防治,以及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现代科技在体育中的应用等等,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电化演示最新技术动作促进学生的记忆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考虑问题和探索知识的灵活性,全面增进智力的发展。
  (2)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当学生感兴趣时就会注意力集中自觉锻炼,教师在培养体育兴趣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手段。注意在教学中,集体学习时大家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竞赛和各种体育评比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他们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真正从能力上完成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3)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和课外锻炼竞赛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这对陶冶学生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相互观察,保护帮助等教法,使学生在各种练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助人为乐的精神。体育教学同时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示范,队列和技术练习,以及各种竞赛表演都要做的完整、规范、优美,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4)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加强健康教育。运动能力强,身体协调性好,那么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就快,增强体质的效果就好。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基本体操等练习手段,使每一节课都能根据教材重点,发展学生的某些运动能力,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方法上有意识的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理解力,使学生在日常的锻炼实践中能把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上,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抓紧健康教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是今后素质教育推进的方向。使每一个学生在得到体育教育的同时也得到健康教育,既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也掌握养护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也要教好健康课,把增强学生健康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自身健康能力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作为教师分内的事。
  体育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必然。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决定,确保体育工作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开展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责任。因此,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尽快适应素质教育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尽快解决的新课题。我们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