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焕发生机与活力【动态生成――让化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焕发生机与活力【动态生成――让化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5:25 影响了:

  摘要: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各种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教师要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动态生成式教学中焕发化学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中学化学;动态生产;生机;活力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它所关注的是动态生成中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因而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应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倾听动态生成中“杂音”,捕足动态生成亮点。但教师的这一能力并不是凭空的灵机一动,而是要靠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的积累,是该教师深厚文化底蕴的自然迸发。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放手让学生表现;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活教促活学、活用,让化学教学在动态中生成,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平台。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化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首先,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是变化的,发展的。它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各种可能性、选择性、随机性和偶然性随时存在。因此,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程序展开,真实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探索和创造的不确定的、迷人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次,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才能在化学课堂中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教师也才能充分了解、发现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教学更趋合理、高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让化学教学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完成,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者,师生教与学关系有了实质改善。在宽松、愉快的课堂上,师生才能情感交融,思想共鸣,各有所获,正如叶澜教授所言“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二、动态生成――使“教学”变为“学教”,让化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传统的教学突出了教师的“教”。所谓“学教”,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的、不确定的问题,尝试性、探索性、动态生成性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只重视自己的“表演”,而应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发表的意见、观点,关注学生的困惑、疑问、需要等,用心思考、判断、研究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捕捉学生学习活动中利于知识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起点和生长点,重组教学,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使教学真实自然,贴近学生实际,从而使化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如:在学习“常见的酸”时,我设置这样情境: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可能是盐酸也可能是氯化钠溶液,如何鉴别?多数学生几乎是根据酸的性质来回答的。我继续发问: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吗?能否根据溶液中溶质的性质不同去鉴别?这时有的学生立刻想到用蒸发的方法,我接着问到底需要什么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用蒸发皿,只用玻璃棒和酒精灯就行。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三、动态生成――促进多向互动,让化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现实的、不可避免的。这决定了传统的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过程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学改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为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交流学习,使课堂教学能面向全体。同时,多向互动,能使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动感、生机和活力。教师机智的面对动态生成,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凸现学生的个性,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如学习“酸碱中和”时,在做完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后,我问学生: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了吗?我当初设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可以就着不同的想法让他们设计方案证明,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发生了。”这么难以回答的问题学生的答案竟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其实,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当时的那种回答更多的只是随声附和,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知所以然,可是当时我并没有深入追问下去。后来想想如果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说它们发生反应了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变化的本质上去进行分析,学生的领会会更深刻。
  
  四、调节预设,机智生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的许多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和方法手段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虽说课堂教学是无法预料的,但有时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成为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石。因此,课前预设很重要。生成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动态生成的化学教学既关注教学过程也关注教学结果。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困惑的问题、理解的偏差、暴露的错误、创新的思路甚至课堂偶发事件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态教学资源,但这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判断这些动态资源的利用价值,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化腐朽为神奇,化意外为收获。化学生成式教学的理想状态应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生成性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