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注学生课堂体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摘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文章围绕“关注学生课堂体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的 目标指向。阐述了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构建的见解。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机制;课堂体验;生命活力;互动;综合;过程;定位
Concerned about the lives of their students to experience radiate vitality of the classroom
Li zhong-Min (Laiyang Furuyanagi Center School Code: 265202)
Abstract: To construct classroom full of vita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operating system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Article around the “attention to student classroom experience, radiate class vitality” objective point. Elaborat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operating mechanism to build understanding.
新一轮课程改革有许多突破口,就课堂教学运行机制而言,其目标指向就是“关注学生课堂体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这将为传承和实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美好理念提供有力支撑。事实上,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笔者对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恳请专家和同行斧正。
一、摒弃陈旧教育观念,注重培植生成课程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不少积极的尝试和探索,诸如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等等,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这些工作的进展为新一轮课改做了必要的铺垫。
但几轮下来,课程改革终究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在教学实践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比比皆是:教师一讲到底,纯粹是“单向播音”,哪来教学民主可言?标高一样、要求一致,谈何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绝不会让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教师的设计之外,教学过程活脱脱是一出程序化的“教案剧”,学生怎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
摒弃陈旧教育观念,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
这就必须牢固确立“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观念。教学设计时,要将重心从过去的认真编写教案转移到重在学案的设计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教学过程的焦点、教学行为的重点,真正做到“为学习而设计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变原本的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盲目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
这也必须逐步树立“教育生态”的观念,注重培植生成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始终关注和努力实践“训练是主线、思维是核心”的指导思想,尤其要把握“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利于学生发展”这一生成课程的理念。教师实施的一切教学行为,如讲解、提问、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指导实验等,都要紧紧围绕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原理、养成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重使学生在新构建的平台上,“生成”新的问题并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二、反思固有教学方式,关注学生课堂体验
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我们都偏重于教。君不见,备课时,教师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上课时,教师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把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思考、领悟和感受的过程。究其实质,就是以“教”代“学”,学生的课堂体验少而又少。
教学改革不仅要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敦促他们反思固有的教学方式,努力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事实上,课程的意义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进入了课程,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动力才有根本保证,教学才真正地进行了。
学生的课堂体验是那么地重要:有了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对学习的态度才会越来越积极,信心也越来越强;有了体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才得以凸显,才能触动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触及孩子的灵魂深处,使其因触动而感动,因感动而内化;有了体验,学生才能在问题情境、矛盾冲突、思辨碰撞中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心领神会,才能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百感交集;有了体验,才能实现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较高达成。
三、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一统僵化的教学策略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怎能激活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
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充满情趣、呈现真正的活力。
在新一轮课改中,许多教师愈来愈认识到实施有效教
学策略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上,他们重视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自学、开展小组讨论、尝试角色扮演、参与游戏、动手操作等等,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而导致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将因此而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课堂上,他们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听讲与质疑、思考与调查、论理与探究,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果、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间接经验与直接体悟的统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鲜活的过程。
他们还重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增强设问的针对性、启发性、价值性;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对学生在课堂中意外的答案、新“生成”的问题以及探究给予首肯和鼓励。凡此种种,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课堂也就自然变得生机勃勃了。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