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突出重围_在整合优化中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_在整合优化中突出重围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0:25 影响了:

  语文实施新课改以来,笔者一直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每当有老师问及高考与素质教质相关问题时,总觉有些尴尬,底气不足。因为高中阶段既能不怕考试,超越考试,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改革试验少之又少。高中语文课改,由于受到应试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尤如“戴着镣铐跳舞”,举步维艰,这些压力甚至成为阻碍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吴泓老师十年磨一剑,以专题性学习为突破口,通过多层面的整合优化,实现了战略突围,为破解21世纪语文教育难题,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谈吴泓改革实验的整合。
  一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博览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基本方法。然而,这些宝贵经验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已七零八落。许多教师认为:高中阶段,学生学科门类多,应试压力大,强调多读多写这怎么可能完成呢?吴泓以其超凡的勇气和毅力,完成了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0年间,学生的专题学习每年均在12个以上,每个专题学习学生阅读的文字都在10万以上;两年时间,每一位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学生的写作平均不少于2.5万字。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也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现代教育认为:过多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违反了学生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现代教育注重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加强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吴泓的专题材料来看,有历史的、有文化的、有文学的、涉及到多方面的学科知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我所用”,他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把那些与教材密切关联的、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经典作品“拿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训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其次,吴泓还借助现代教育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一句话颇含哲理: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相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你有一种观点,我有一种观点,两相交流,就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巨大的能量。而网络的最便捷、最快速的特点为思想交流提供了最好的方式。媒介语言进入语文教育领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借助现代电子信息的传媒技术可以实现读、写、听、说更有机的整合。吴泓的教学改革试验也正是在这方面作了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
  二是理念与实践的整合。语文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这些理念都具有突破性与前瞻性,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欢迎。然而,理念与实践总有一段距离,尽管课程标准也从不同层面提到语文学习实践的问题,但如何去实践,高中老师感到很困惑。吴泓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专题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经典阅读是内容,专题研究是形式,读写一体是原则,言意互转是过程,实现“精神和言语共生”的教育目标。实践性的活动在专题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用吴泓的话来说:“我的课不是‘听’的,而是‘看’的”。“看”什么呢?“看”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这里的实践活动就是过程的流动,过程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三是聚焦与发散的整合。经典是历史长河中经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具有不朽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典范之作,是对宇宙、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其思维的包容量大,具有延展性。通过聚焦专题,让学生反复阅读,多次体悟,用心去感受经典作品的语言文字之美,思维深邃之美,哲理思辩之美,逻辑论证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不同视角的材料,多光源聚焦,激活学生的思维风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吴泓认为:“当一个学生聚焦某个‘专题’时,材料不断积累,认识逐步加深,体验点点汇聚,思想层层积淀,分解化合,发酵蒸镏,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即精神、思想层面的东西。”这种认识相当深刻,前面说的是聚焦,后面谈的是发散,聚焦是为了更好的发散,发散是聚焦的目标也是结果。
  吴泓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还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埋头苦干精神,二是教师的素养与教育智慧。他对语文本质的认识,对高中学生学情的分析都十分到位、深刻。吴泓的改革实验要走的路还很长,还会充满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从这里的的确确看到了高中语文课改的希望,也看到了新时期语文名师的教育智慧与风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