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 [浅谈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 [浅谈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8:01 影响了:

  创新是小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首先就得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启蒙创新意识,从小就让他们在心灵深处萌生一种敢想、敢问、敢闯的探索意念与天真幻想。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心灵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纳“上不封顶”的教学策略
  有什么教学策略,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其次才是教学活动的充分展示。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上不封顶”与“下要保底”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努力完成双基教学任务,在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精神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超越大纲、突破教材、挑战未来的精神,想方设法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鼓励他们大胆思维、勇于探究,让他们的思维更广阔,思路更奇异,方法更灵活,速度更快捷,争论更激烈。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夯实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也易于他们施展自己才华,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健全,创新精神逐步提升。
  二、全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完全发自内心的探究,只有充分发挥了这一内在潜力,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发挥出他们超乎想象的能量。所以,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不仅要他们“学会”数学,更要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事实上,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不是在“学会”中产生,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慢慢积淀而成的。好多东西都是在“会学”中慢慢领悟到的,如学习方法、研究策略。然而,我们首先要经历“学会”,才能慢慢过渡到“会学”,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教师的“引”升华到学生的“会”,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鼓励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掌握技能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做足准备,狠下工夫,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要内容有趣、方法新颖,让学生感到新鲜;引导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亲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还要接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对学习内容做到易启发、能动脑、善想象;引导更要有适当的深度、广度、坡度,能引起学生乐于从相关问题的各个方面去质疑问难,积极思考,寻根挖底,发扬“打烂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也就是要使学生带着“为什么”去自学,还要达到对新知识的解决办法有所认识,进而逐步形成有疑之处见新招。这就达到了创新的境界,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成形。然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大力的表扬,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长此以往,方可逐渐形成学习不止、创新不息的优良学风,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也使小学生的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很多创新是在学习中积淀而成的,而这些创新意识的提高与巩固,只有在善始善终的教学中才会得到保证。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把握好分明的教学层次,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还要精选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尤其要选择大量形式新颖、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现实题。除此之外,教师特别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多变、一题多解的创新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使学生乐学善思,思中出奇,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智能,焕发学生的创新魅力,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结果不是垂手可得的,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方法如果充分运用到探究学习中去,将会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创新目的得以实现。
  总之,我们只要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每位学生从小就正确认识到创新意识的迫切性,从而使他们从小立志敢创新。在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只要我们共同合作、全面互动、大胆探究,就一定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责编 张晶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