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珍珠港》影片和历史上的轰炸东京 1945东京大空袭
 

《珍珠港》影片和历史上的轰炸东京 1945东京大空袭

发布时间:2019-02-08 03:53:41 影响了:

  2001年,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向全球观众推出了历史上投资预算最高的大片《珍珠港》。该片以其形象逼真的三维电脑动画、曲折缠绵的三角恋爱情节、惊心动魄的立体声音响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现了60年前那场举世震惊的战争灾难。这部历时三个多小时的电影,用一段虚构的爱情故事,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个真实的事件――“不列颠之战”、“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杜立特首炸东京”。
  轰炸东京是该片的重头戏之一。历史上是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兵的16架B-25轰炸机,在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的带领下,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长途奔袭,对日本东京等地实施了战略轰炸。轰炸行动是成功的,杜立特将军也因此而成名,但是最后的结局却非常惨烈,由于故障或燃料耗尽等原因,多数飞机最终被毁,多名飞行员牺牲或被日军俘虏杀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历史上的轰炸东京与影片中的艺术再现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让我们从各个不同侧面来看一看这一事件的历史情况……
  
  中国空军的“纸片轰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并非是第一个空袭日本的国家,早在杜立特率机轰炸东京之前四年,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就“光顾”过日本列岛。
  那是1938年5月19日夜,中国空军第十四飞行中队中队长徐焕升、第十九飞行中队副中队长佟彦博,带领机组人员,各驾驶一架美制马丁B-10B型轰炸机(机号分别为1403和1404),从宁波机场加油后起航,越洋飞往日本本土。他们于20日凌晨抵达长崎、福冈、九州等地上空,从3500米的高空散发传单百万份,并投下了照明弹。然后,两机组安全返回南昌和玉山基地。传单警告日本军国主义者:“尔再不驯,则百万传单,将一一变为千吨炸弹。”这就是曾轰动国际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著名的“纸片轰炸”。
  当月30日,中国空军再次派出飞机,示威性地飞至日本九州,侦察敌情。此一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严重挫伤了其武士道精神,给扶桑岛国的民众造成了心灵上的震动。它说明,中国空军有能力从大陆本土起飞,对日本列岛实施轰炸与攻击。
  马丁B-10B是由美国的马丁公司设计的一种全金属双发单翼轰炸机,1932年开始研制,1934年装备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中国于1935年向马丁公司订购了9架该型机,1937年运到后,随即在上海虹桥机场展开训练。抗日战争爆发后,马丁B-10B型飞机曾多次执行过轰炸侵华日军的任务。
  该型机的翼展达21.50米,机长13.63米,机高3.48米,机上装有两台“塞克隆”式9缸气冷星型发动机,单台功率570千瓦(775马力)。其最大速度为383公里/小时,升限7300米,航程2140公里,起飞重量7430公斤,载弹量1025公斤,机上乘员4名,自卫武器为3挺7.62毫米机枪。该机采用封闭式座舱和旋转炮塔,在外形上的最大特点是,机头处设有一个半球形的玻璃罩,领航员兼射击员位于该罩内,既有利于对外观察,也便于对空中目标进行射击。
  马丁B-10B型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较快(与中国空军当时装备的战斗机差不多),航程较远,自卫火力也较强,属于二战初期中国空军最先进的轰炸机。因而,用它担当了“空袭”日本的重任。
  
  美国陆军首炸东京
  
  与国民党空军“人道的远征”行动相比,美军对日本人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军民死亡2400多人。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电台对美国民众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为了报此一箭之仇,罗斯福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向美国陆军和海军下达了军令: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回击日本!
  经过缜密的研究,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和海军上校弗兰西斯・劳同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跨越太平洋,用航空母舰搭载陆军的中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惩罚性轰炸。
  这一任务交给了阿诺德将军的参谋官――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中校。
  时年45岁的杜立特是美国陆军当时最杰出的飞行员之一,他身材不高,但生性好斗,是一个天生的飞行员。据说,他只经过6小时的带飞,就放了单飞。
  杜立特先后创造了9项飞行纪录:1922年9月4日,他第一个在一天之内完成了跨越美国大陆的飞行;1925年,他驾驶R3C-2水上飞机,以平均374.28公里的时速,为美国夺得了施奈德奖比赛的冠军;几天后,他又驾驶该机创造了水上飞机飞行速度的世界纪录;1929年9月24日,他凭借新研制出来的机载设备,驾机成功地在浓雾中完成了起飞和着陆,成为美国第一位实施“盲目”着陆的人。
  1936年,杜立特曾来华担任广东空军司令部的顾问,对中国大陆和远东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由他担任空袭日本的领队是最合适的人选。
  1942年4月18日早上8时18分,在杜立特的带领下,16架B-25B“米切尔”式轰炸机,依次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长途奔袭1320公里,于12时30分开始,对东京、名古屋、神户等地实施了战略轰炸。此次空袭行动所使用的B-25B中型轰炸机,并非专门的航母舰载机,而是陆军航空兵的装备。这些飞机虽然可以勉强从航母上起飞,但是很难在航空母舰上降落。加之航程太长,油量不足,也根本无法再返回在海上机动避敌的航母。最终,它们中的大多数迫降在中国的土地或沿海。
  在《珍珠港》一片中,这次空袭行动遭到了日军高射炮火的猛烈还击,形势甚为紧张。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杜立特机队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迅雷不及掩耳,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所以,16架美军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未遭抵抗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B-25飞机在轰炸东京等地的行动中,总共投下了64枚炸弹。从直接的军事效果看,得不偿失,对东京的破坏甚微,而自己的损失颇大,由“大黄蜂”号上起飞的16架B-25飞机多数在中国迫降时被毁。但这一军事行动达到了战略上的目的,它极大地振奋了美国的民心士气,并打乱了日军的战略计划,迫使其调整军事部署。这为日后美军取得太平洋海战和登陆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率领第16特遣舰队为“大黄蜂”号航母护航的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称,轰炸东京之举是“历史上最为勇敢的行动”。杜立特也因这一出色的军事行动,而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美军空袭日本所使用的B-25型飞机,是由北美飞机公司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双发中型轰炸机,该机长16.48米,翼展20.60米,机高4.80米。机上配有两台功率各为1267千瓦(1700马力)的14缸活塞式发动机。其最大飞行速度为507公里/小时,升限8230米,起飞重量12292公斤,载弹量1360公斤,带4枚227公斤炸弹时的最大航程可达3800公里。机上乘员为4~5人,自卫武器为5挺机枪。
  这样大的一架飞机,根本不适合作为航母舰载机使用,但要想既能轰炸日本,又不使己方的航空母舰处于日军飞机的攻击圈之内,依靠舰载机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于是,就有了将经过改装的中型陆基飞机搬到航母上的设想。经过紧张的训练,杜立特等人掌握了将B-25B轰炸机飞离航母的要领。由于他们的努力,终于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空袭行动的准备
  
  二战时,美国没有独立的空军,其航空兵分别隶属于陆军和海军。海军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吨位小、航程短,要想用舰载机去轰炸东京,航空母舰必须远离美国本土,跨洋越海,跑到靠近日本列岛的水域活动。而在日本周边800公里的范围内,日本海军布置了大量的巡逻艇。为防止被日军发现,美军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必须在880公里以外的区域起飞,往返就是1760公里。对此,海军的舰载机无能为力。何况,为了保证航空母舰的安全,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必须立即撤离。这样,舰载机一离舰,就等于再也回不到舰上。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陆军的远程双发中型轰炸机B-25B进行改装。
  轰炸东京的计划是1942年1月制订的。杜立特受命后,亲自在陆军航空兵中挑选了24架B-25B飞机和24个机组人员。并于3月初开始,在佛罗里达的陆军航空兵基地一边实施改装,一边进行训练。
  此次轰炸东京行动的关键是,如何保证大型陆基飞机从海军的航空母舰上顺利起飞。因为,“大黄蜂”号航母的飞行甲板的长度不过150米,在这样短的跑道上,飞机满载升空是极为困难的。B-25B型机与其它型别的B-25相比,机载自卫武器较少,重量较轻,但仍嫌太重。因此,改装工作主要是拆除机上对作战使用和飞行安全影响较小的次要设备,以减轻飞机的起飞重量。而训练工作则主要集中在突破从短跑道上起飞的技术难关。在《珍珠港》一片中,对此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渲染和再现。
  由于计划使用的“大黄蜂”号航母装不下24架B-25B,杜立特最后只选了16架飞机和16个机组,其余的机组人员作为后备。1942年4月1日,入选人员、候补队员及飞机,从加利福尼亚州的阿拉美达海军基地上舰。
  第二天,杜立特在舰上的餐厅召开会议。他对入选的机组人员说:“诸位对我们这次要执行的使命可能还不知道。现在,我要公布这个谜底,此行是去轰炸东京。任务分配是,13架空袭东京,剩下的3架分别攻击大阪、神户和名古屋。所有起飞的飞机都不再返回航母,轰炸完毕后从日本直飞中国,在大陆境内的一些机场着陆。现在是否有人要退出?”
  结果,无人回答。
  当天中午,“大黄蜂”号由多艘巡洋舰、驱逐舰和油船护航,在光天化日之下缓缓驶过金门大桥,进入太平洋。两岸围观的群众没有人想到,即使是日本的间谍目睹了这支航母编队的出航,也不会猜出,舰上搭载的飞机,竟然是用于轰炸东京的。
  
  轰炸东京的过程
  
  4月13日,“大黄蜂”号航母编队与从珍珠港出发的第16特遣舰队会合。早在4月10日,两支舰队间的往来电报就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无线电监听人员截获。日军推测,美国人可能会用航母舰载机袭击日本。但他们判断,美军的航母要靠近日本后,其舰载机才能出动。只要尽早派出海上巡逻监视哨,便有足够的时间来拦截敌机。但他们分析判断错了,美国航母上搭载的不是海军的单发攻击机,而是陆军的双发轰炸机。
  4月14日,在“大黄蜂”号上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该舰舰长米切尔中校将5枚日本政府颁发给美国人的勋章移交给了杜立特中校。因为这些勋章的得主,要求将它们绑在炸弹上送还给日本人。
  4月18日凌晨3点,美国特遣舰队发觉前方有军舰活动,后查明是两艘日本海军的小型巡逻艇,其中一艘是“日东丸”23号。舰队司令哈尔西海军上将当即下令:迅速将敌舰击沉。但此时,“日东丸”号已用明码电报向日军指挥部发报:在离东京1120公里处发现美国的航空母舰。
  经与杜立特商量之后,哈尔西命令:为了达到攻击的突然性,B-25B飞机提前几个小时起飞,由黄昏攻击,改为白天轰炸。这样一来,按照原先的计划勉强够用的燃料,可能因增加800公里的航程而难以维持。为保证飞机在执行完任务后,能从日本飞到中国大陆,他们决定:除将油箱全部加满外,每架飞机还把部分机枪拆掉,并在机舱内另外放置10桶罐装的汽油,以便途中补充。
  8时18分,带队长机杜立特第一个起飞。由于他驾驶的飞机排在第一位,因此,可供使用的跑道长度最短。何况,驾驶满载的B-25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其危险性可想而知。果然,加大马力的飞机冲到航母甲板的尽头,才被免强拉起。飞机离舰后立即下沉,使众人惊出一身冷汗。所幸,航母的飞行甲板离海面尚有一定的高度,飞机在下坠的过程中,积累了速度,升力逐渐增大,才最终克服了地球的引力,爬升到安全高度。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就像以往经常发生的那样,一切都取决于杜立特。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如果杜立特的座机葬身大海,此次轰炸东京的行动很可能会被取消。
  后续的B-25B轰炸机,因可用的跑道较长,起飞倒还算顺利。9时21分,最后一架B-25B成功离舰。根据已拟定的计划,整个机群不进行编队,各自单独活动。
  日军在接到“日东丸”23号巡逻艇的报告后,已知道美国人的空袭不可避免,但他们依照美军舰载机的性能分析,断定美国的航空母舰必须驶到离日本550公里处的海域,其舰载机才能起飞。对付美机,应该还有一天的准备时间。日军已为此而专门调派了200来架作战飞机执行拦截和抗击的任务。他们还计划出动十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袭击美国舰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日本人判断失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4月18日9时40分左右,日军的海上巡逻机发现在距日本本土960公里的上空有一架双发飞机在向西飞行。报告传到了东京,但无人认为该机是美军飞机。因为到那时为止,美国的航空母舰从未装备过双发的舰载机。
  凑巧的是,为了应付美国可能进行的空袭,当天上午,东京地区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防空演习。但东京的市民并没有将这一实战演练当回事,人们纷纷伫立街头,观看消防队的表演。整个防空演习大约在中午时分结束。几分钟后,杜立特率领的美国机队就抵达了东京上空。多数市民见到低空飞过的飞机时,仍以为是演习的继续,一些人还向B-25飞机招手欢呼。
  更巧的是,日本首相东条英机陆军大将当时正搭乘一架美国制造的民航机去外地视察,刚好在空中与美军的B-25相遇。东条英机的秘书西浦大佐从舷窗内向距离不远处的飞机望去,觉得这架飞机的样子很奇怪。等他定睛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该机竟涂有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标志!可惜,美军飞行员不知道旁边那架民航机上坐着什么人,没有开火就飞走了,丧失了一次极好的立功机会。
  领头的杜立特驾驶B-25第一个飞过了日本的海岸线。不过,他向北飞偏了150公里,于是又左转修正。该机组在空中盘旋时,未碰到日军的战斗机,只看见一架教练机在附近作特技飞行。12时30分左右,杜立特的飞机到达东京市区上空,轰炸员普雷默用轰炸瞄准具瞄准目标后,投下了第一枚复仇的炸弹。随后跟进的各机也一一掠过东京上空,陆续将其所带的4枚炸弹和燃烧弹投向地面,整个过程历时不到一分钟。另外3架B-25则按照原计划,分赴神户、名古屋等地执行了攻击任务。
  此次空袭,由于提前行动,大大出乎日本军方的意料,从而达成了奇袭之效。16架B-25B轰炸机均未遭到日军战斗机的拦截和高射炮的射击,顺利地完成了轰炸日本的使命。但提前起飞,也造成了与中国方面的联系出现误差和间断,使得本不该损失的十多架飞机,几乎全部坠毁。
  
  中国军民的救援行动
  
  在《珍珠港》一片中,只反映了一两架迫降在中国大陆的B-25B飞机机组人员与侵华日军斗争的情况,对参与救援美国飞行员的中国军民却很少着墨,片中出现的中国人仅仅是几个模糊的身影,而且只说了一句话:“美国人,我们是中国人。”
  事实上,杜立特航空队的大部分队员能够生还,并平安返回美国,与中国军民的救助是分不开的。
  按照与中国当局事先秘密商定的计划,杜立特航空队在完成空袭日本的任务后,中国方面将用无线电引导B-25飞往浙江衢州的丽水机场或江西的南昌机场着陆。然后,在中国地面勤务人员的支援下,迅速加油挂弹,对华东和台湾地区的日军航空队设施进行连续轰炸,以夺取局部制空权。
  为了便于与盟军飞行员联络与沟通,国民党空军指挥部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密令,特地从有关单位抽调了王受符、王培生、谈镐生等英语口语好的几位大学毕业生,到空军基地担任翻译工作。由于遇到意外情况,轰炸东京的行动提前,而当时的通讯系统和引导设备又不够完善,等消息传到成都的空军总部,再转发给备降机场时,连续飞行了13个小时的杜立特航空队的飞机,大部分已燃油耗尽。时值晚上9点多,天气不好,又因联络中断,找不到机场,飞行员们只好跳伞或在沿海迫降。
  由杜立特中校亲自率领的一号机组,在衢州以北112公里的地方跳伞。机组成员分别被当地农民和自卫队发现。获救后的杜立特对帮助过他们的小学教师朱学三说:“美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救援过自己的中国恩人。”生还的机组成员被送至浙西行署主任的家里。在那里,杜立特给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发了一封电报,电报称:“轰炸东京成功,中国沿海天气恶劣,据信全部飞机已毁,至今发现5个机组无恙。”后来,杜立特及部分美军飞行员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辗转抵达重庆。
  由飞行员胡佛任机长的二号机组在宁波附近成功迫降,机组人员无一受伤。他们意外地遇到了当地游击队。在清华大学毕业的刘同生等人的协助下,该机组于5月14日被护送到了重庆。二战后,刘同生赴美留学,后加入美国籍,现为轰炸东京人员协会的名誉会员。
  而由哈尔马克任机长的6号机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其座机迫降在浙江沿海,两名机组人员受重伤,还没游到岸边就淹死了。剩下的3个人――哈尔马克、梅德和尼尔森虽然上了岸,但很快就被日本人俘虏,押到上海审讯。迫降时,机长哈尔马克已负伤,不久即被日本人枪杀。飞行员梅德在恶劣的环境下死于狱中。只有尼尔森侥幸生还,二战后被释放。
  参加轰炸东京的16架B-25B飞机中,除一架飞往远东的海参崴,被苏联当局扣留外,其余的15架飞机,均因负伤、故障、油料耗尽而迫降或坠毁在中国的沿海和大陆。其中,6架落在衢州附近,4架迫降在浙江沿海,3架掉在南昌周围,两架坠毁于福建山区。5名飞行员在跳伞、迫降中牺牲,8名飞行员被日军俘虏(后来,1人死于狱中,3人被日军杀害),剩下的60余名机组人员包括杜立特在内,均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被中国军民救出。
  
  历史不会忘记
  
  1942年4月底,宋美龄代表国民党政府向安全抵达重庆的杜立特等美国陆军的飞行人员授勋,以表彰他们奇袭东京,英勇作战的功绩。
  5月5日,杜立特奉命先行返回美国,受到热烈欢迎。他被美国国会授予了最高荣誉勋章,并破格由中校晋升为准将。
  对这一历史性的胜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答记者问时,曾留下一句名言:轰炸东京的美国飞机,是从“香格里拉”起飞的。其心中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空袭东京,还日本以颜色的决策,正是罗斯福总统亲自作出的。
  战后,好莱坞根据杜立特机队轰炸东京的史实拍摄了一部著名的影片――《东京上空30秒》。
  1952年,杜立特航空队的幸存者们,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团聚。以后,每隔十年或五年,他们都要聚会一次,以纪念那难忘的日子。
  1990年9月,杜立特将军和44名健在的机组人员,委托一个5人调查团,联袂来华寻访救助过他们的恩人。在浙江省对外友协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找到了数十位曾经营救过美军飞行员的中国公民。
  1992年,在杜立特航空队轰炸东京50周年之际,美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朱学三、陈慎言、赵小宝、曾健培和刘芳桥等五位中国老人应邀赴美与杜立特机队幸存的成员会面,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和杜立特将军分别致信祝贺,并向“保护过美国飞行员的中国公民致以特别的问候”。布什总统在信中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救过他们的中国人为自由和正义的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同年,杜立特的侄女代表杜立特到中国访问,希望能在大陆找到一架轰炸东京后,迫降在中国的B-25B型飞机的残骸。结果,仅在浙江地区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台破损锈蚀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成为目前唯一保存的历史见证。
  在浙江象山港访问时,当地渔民向她提供了一个情况,有人曾在退潮后的港口外海面,见到过一架飞机残骸的尾部。不久,中国航空博物馆在海军有关单位的协助下,派人到这一带海域搜寻,未果。
  第二年,96岁高龄的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将军在美国去世。
  2001年,在日军偷袭珍珠港60周年,杜立特轰炸东京59周年之际,美国出品了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钟头的大片《珍珠港》。
  责任编辑:思 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