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_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_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19-04-01 04:16:32 影响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强调要最大限度把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为此,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充分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共同理想,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将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旗帜能够起到引领实践方向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艰苦奋斗的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发展壮大的精神向导。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我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持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把握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观,它建立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上,建立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的科学把握上。历史唯物主义理想观的特征就是,它是对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的有意识的精神表达。这种意识使正确地预见未来成为可能,绝不是纯主观的、任意的。历史唯物主义理想观强调,理想是一种“自己真正体验到的需要”,因而,理想也是一种社会力量。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不断发展的辩证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理想,理想的阶段性也就是它的过程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现实性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在理想性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作为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为我们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的理想蓝图,是我们走向自由王国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它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历史过程,这其中充满了各种问题、困惑、矛盾和危险。在实践上,首先应注意发展的方向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始终强调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性,要防止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利用资本主义的过程,如何正确利用资本主义事关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在利用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资本主义的崇拜现象,对资本主义崇拜是资本主义化的土壤。正是清醒地看到了这一危险的存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强调,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其次,应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这也关乎中国发展的方向问题。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的学习和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性很容易被遮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很容易被歪曲,在对待理论的态度上,虚无主义、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就会盛行,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很容易成为一种“常态”的价值偏好。稍有不慎,我们这个民族就会成为一个丧失了灵魂和方向的民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理想性,另一方面还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有机统一性,要防止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倾向,这样才能形成整个社会团结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邓小平曾经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期间会充满种种退却、危机以及旧事物对新事物的腐蚀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和理想性都可能受到怀疑和动摇。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知、坚定的信念和百倍的努力。
  责任编辑:丁和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