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_许敬宗与其《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_许敬宗与其《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诗

发布时间:2019-04-16 04:32:32 影响了:

  摘 要:许敬宗所处的初唐时期而言,前有齐梁诗风之余韵犹存,后有近体诗之格律完善,实为重要的过渡阶段。《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是许敬宗贞观中期由京官左迁外官后的久违之作,许敬宗必倾尽笔力而为之。本文从《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文本出发,考察其格式、诗意,并溯“三阶静”、“二南风”之源流,再加与君王诗对照。通过解诗,一窥许敬宗的真实诉求,探得贞观中唱和诗的最高水平,也发掘到许敬宗的文学创作与其性格、为官风格,乃至其命运的勾连之处。
  关键词:许敬宗 初唐诗 “三阶静” “二南风”
  许敬宗(592—672),祖籍高阳县,初唐政治家、文人。隋朝末年,许敬宗“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①。江都之难后,父许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投于在李密帐下。在李密处,许敬宗任职元帅府记室,与魏征同为管记。入唐以来,“武德初,赤牒拟涟州别驾,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②,由此仕途遂始。高宗朝,官至右相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监修国史。“咸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仍加特进,俸禄如旧。三年薨,年八十一。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文集》八十卷。”③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二月“乙丑,次陕州,自新桥幸河北县,祀夏禹庙”④。据许敬宗诗可知,当日,君臣众人登陕州城楼,太宗欣然作《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舟碧缀烟霞密翠斑红芳菲花柳即目川岫聊以命篇》,许敬宗侍驾随从,有《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与之相和,全诗如下:
  挹河澄绿宇,御沟映朱宫。
  辰旗翻丽景,星盖⑤ 雕虹。
  学 齐柳嫩⑥,妍笑发春 ⑦。
  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眷念三阶静,遥想二南风。
  前年,即贞观十年时,“文 皇后崩,百官 ,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累迁给事中兼修国史”⑧。许敬宗虽仍官居上州都督府司马,较之前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职位相比,仅有上下阶之别,但一任外职,便远离政治中心,先后境遇自然大不相同。此番奉和发生在被降职后第二年,许敬宗终获亲近帝王的机会,《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是其久违之应制作品,倾尽笔力为此一搏,欲以诗作挽回声誉,重返政坛前沿。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一诗,首句仄起不入韵,奇数句均以仄声结句,偶句押平声韵,不转韵,无错韵。平仄除第二句“沟”字犯拗病外,每联基本能合于诗律标准。而两联之间,失粘情况较多。全篇对仗齐整,每一联均有对仗。此类句句之间相对、但联与联之间失粘的诗作,虽已经没有古体诗的显著特征,也当划归入律的五言古风。这种诗与齐梁体诗歌的平仄情况甚为相近,从其句式较为单一,靠重复两种律联而成诗,且联与联间失粘的角度出发,也可作为齐梁体对式律来看待。这种五言入律古风,常见于初唐诗歌,是律诗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盛唐诗人中,也常有刻意写作入律的古风的例子。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除了首句第三字拗,首联、颔联失粘,其余基本合乎诗律,而出于“中间一联不成对仗”⑨的考虑,不视其为“三韵小律”,判定此诗“勉强可认为全篇入律的五古”⑩。许敬宗的笔力和认识仅供写作类似律体的古风,其目的在于“律”;李白则是把玩诗律规则,游刃有余地创作入律古风,目的则在“风”。
  首联写陕州城建筑,两句对仗工整。“绿宇”、“朱宫”与“挹河”、“御沟”相互映衬,一派富丽堂皇、气宇轩昂之景象。《说文解字》对“挹”的解释是:“抒也。从手,邑声。”段玉裁注道:“抒也。大雅曰:‘ 酌彼行潦,挹彼注 。’”{11}此“挹河”即有水将溢之河流,取汩汩流淌、永不干涸之意味,并被《御定佩文韵府》收集入卷。此情境下,陕州护城河河水连绵不绝,清澈可鉴,寓意皇恩不断,是象征城脉、国运活络的好兆头。第二联写周边景色,使用与首联相同的音节配置。“辰旗”、“星盖”是皇家出游的仪仗,而“丽景”和“雕虹”则同是场面描写。伫立不动的是城楼的喜庆红色,砖瓦的亮眼绿色,不断铺卷、游移的是绣有皇室标记的旗帜、华盖。随护圣驾出游,人声鼎沸,车马浩浩汤汤,若彩虹贯天。
  “学颦齐柳嫩,妍笑发春 ”一联,状似写季节景色,将眼光投向自然景观,实际上还是在写人。像新发柳叶一样嫩、像初长幼苗一样鲜的,是人的笑脸和笑声。许敬宗始终未跳脱“登楼”这个主题,但从这一联起,却可以看出他要把视线从歌咏皇室气派上挪开。这种猜想在第四联中得到了印证——“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这一联写的是锦鳞之鱼以及绣羽之鸟:有着华美纹饰的游鱼、飞鸟,在碧浪、青空中畅游,最大限度地舒展自己。但它们并不是野游,不是作无知猛兽状,而是“文”静地游,是为天空、为河塘添加靓丽风景式的存在。在这君慈臣忠之世,动物界、人界都达到了无比的和谐,杜绝一切莽撞、粗鲁、冒失的语辞,最华丽、最新鲜、最温顺,才能形容这个瞬间。
  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出现在最后一联:“眷念三阶静,遥想二南风”。此联字字相对,端为工整,未出现华丽的词藻。而全诗的重点就是此句“三阶静”和“二南风”上。出句中“三阶静”或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三阶/静”,“三阶”喻指官位、品阶,亦指代权位。《旧唐书?志》有:“基八方,象八方。……基每面三阶,周回十二阶,每阶为二十五级。按《汉书》天有三阶,故每面三阶;地有十二辰,故周回十二阶。”{12}另一种解释,乃是将“三”单纯作数词理解,不含引申义。《御定佩文韵府》中收入了“三阶静”一词,并在列举诗句时,误把“眷念三阶静”纳入李百药名下,此例之后列有岑参“药草空阶静,梧桐返照寒”,及温庭筠的“圃斜人过迹,阶静鸟行踪”。参考岑参、温庭筠的诗句,可知此处“阶静”乃从字面含义理解,在诗句中作为对环境清幽的描述,而“三”无实意,只在对仗中起作用。
  “三阶静”难以定夺,则可从对句的“二南风”入手。其中心语是“风”。“风”的典故,可寻至《诗经》,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13}“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考“南风”一词,《诗经?邶风?凯风》有毛氏作传:“南风谓之凯风,乐夏之长,养棘难长。养者笺云:兴者以凯风喻宽仁之母,棘犹七子也。”{14}均取“南风”育养万物之意。太史公云:“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15}是将“南风”扩展为“诗”,此“诗”有教化天地之大义。《礼记》云:“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孔颖达疏:“《南风》,诗名,是孝子之诗。南风,长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已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生也。舜有孝行,故以此五弦之歌,歌南风之诗,而教天下之孝也。此诗今无,故郑注云:‘其辞未闻也。’案《世本》云:‘神农作琴。’今云舜作者,非谓舜始造也,正用此琴特歌《南风》,始自舜耳。或五弦始舜也。”{16}孔疏完整地叙述了“南风诗”的内涵,是吉祥温顺之风,更是德化天下之诗。《论语》有“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夫,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朱熹注:“《周南》《召南》,《诗》首篇名,所言皆修身齐家之事。正墙面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17}《周南》《召南》乃是其流,遂可认定此“二南风”为“正风”,更是孔子力荐的周文王教化的典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