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不妖魔化,也不能漠视] 漠视
 

[不妖魔化,也不能漠视] 漠视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2:01 影响了:

  道德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一是因为,现实的问题激发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质疑,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道德评价来自现实。二是因为,道德状况的变化,也来自现实。如马克思、恩格斯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媒体“商”德问题,很难界定,以我的理解,大致就是关于媒体在生产经营等商业活动、市场活动中的道德问题。最突出的,是虚假新闻和虚假广告问题。检讨媒体“商”德问题,不能妖魔化,也不能漠视。应该着眼于应然,而立足于实然,看看道德问题的现实机理。
  媒体“商”德之产品质量问题:为什么虚假新闻易发多发
  媒体“商”德问题,首要的是产品——新闻报道质量问题。企业和商家的产品,都应是无毒无害而有益的,媒体也不例外,应当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优质安全健康”的前提,就是《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里讲的:“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现实中很多媒体不要命呢?
  一切不真实、不准确、不全面、不客观的新闻,都可归入虚新闻、假新闻之列。虚新闻、假新闻的弥散,不能一概而论视为“害群之马的捣乱”,“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确实有,但少之又少。并且,不少虚新闻、假新闻,还是“好心办坏事”。 所以,虚新闻、假新闻不能简单地与新闻人的“思想品质”画等号,尤其是在虚新闻、假新闻渐成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更不宜单从新闻人的“灵魂深处”找原因。
  虚新闻、假新闻时有发生,说到底,是因为很多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不适应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虚新闻、假新闻的实质,是媒体落后的新闻生产观念、传播观念和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的体现。
  1.在复杂而多变的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必然导致信息泛滥,并对信息的选择、甄别、价值判断、传播方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人观念和能力的不适应,必然导致虚新闻、假新闻比过去多得多。
  2.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不断涌现,话语权的竞争日趋激烈,必然对媒体影响力的塑造与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虚新闻、假新闻,属于不正当竞争手段,是原始的下三滥的手段。有人把虚新闻、假新闻归咎于新闻竞争,其实,虚新闻、假新闻不是“新闻竞争的结果”,而是“不适应新闻竞争的结果”。
  3.媒体求量不求质的考核机制和新闻人的“社会化”、“网民化”,也是重要因素。媒体对编辑记者的工作量化考核,当然有调动积极性的好处,但量化应有度,一切都量化,难免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尴尬。并且,时效重于“验货”,难保新闻质量。就新闻人而言,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个人与媒体是聘用关系,很多生活保障都社会化了,个人与媒体的依附关系弱化,直接导致新闻人对新闻质量管控的敬畏度降低,也导致媒体对新闻人的激励、管理、约束成了问题。新闻人的“网民化”,就是在“人人是记者”的年代,媒体记者专业水准提升不足,自觉不自觉降格为网民,甚至不如网民作风硬、业务精,引导者总是被引导。采编队伍里,“二五眼”、“二把刀”、“二愣子”、“二道贩子”多了,虚新闻、假新闻也就难免了。
  4.改革攻坚期,有些权力部门和强势集团,或出于部门利益考虑,或出于“维稳”考虑,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该报道的新闻不让报,或者在背后操控舆论把媒体当枪使。这与媒体“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诉求产生矛盾。一般而言,信息的获取难度与保证信息真实的难度是成正比的。
  媒体“商”德之经营规范问题:为什么虚假广告易发多发
  媒体“商”德问题,相关部门年年治理、代表委员两会热议的,该算是媒体虚假广告问题。
  虚假广告,涉及公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个方面。虚假广告出现在报纸版面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在电台节目里,当然也出现在网络媒体的各个角落。媒体的广告经营,相关法律规章不少,但问题仍多。突出体现在:一是审查不严,二是知假卖假。
  商业经营,我们历来讲童叟无欺、诚信为本、信誉为天、客户至上、客户是上帝等等,可为什么现实中不少媒体忘本毁本、糊弄“上帝”、伤天害理呢?
  1.在思想认识方面,不管是媒体还是相关部门,很多人认为媒体的首要职责是搞好宣传,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报道好了,政治上、导向上不出问题,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虚假广告,当然也就不是多大的事了。其实,广告事关公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也是媒体的重要内容,是媒体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性质上来说是这样,从内容容量上来说也是如此,“广告里插播电视剧”、“广告缝里找新闻”、“躲着广告不断换台听新闻”,虚假广告又占比太高,公众深受其扰,以致到了政府部门专门出台文件治理的地步。有些媒体,做新闻义正词严,做经营却蝇营狗苟,成了“二皮脸”。有人说,什么时候农村好了中国才算真的好。我们可借用一下:什么时候广告好了媒体才算真的好。
  2.知假卖假,知错犯错,心里愧疚照做,虚假广告对媒体真这么重要?是的,是真的重要。尽管在媒体人思想认识里面广告算不上“重要内容”甚至都不算内容,尽管广告经营人员在媒体里普遍属于“二等公民”,但让很多媒体老总最揪心的却是“广告收入下滑”。从过日子的角度来说,广告才是媒体的命根子。这与媒体经营普遍采用的“二次售卖”经营模式有关:亏本卖报,做大发行,再把受众“卖给”广告客户,靠广告客户投放赚钱。
  “二次售卖”作为一种模式被媒体普遍采用,有其历史合理性。历史地看,这种模式对社会的贡献很大。以报纸为例:低价亏本卖报,让公众以极低的成本获知新闻、知识等各类信息,对提升国民素质、构建社会和谐功莫大焉;广告经营,对于促进商品流通、企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功莫大焉。但是,对媒体自身而言,这种模式却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时候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