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朱熹与严州理学的发展]朱熹的理学思想是什么
 

[朱熹与严州理学的发展]朱熹的理学思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4:44 影响了:

  关键词:朱熹;理学;严州  摘要:浙江的严州在地缘上与徽州相近,在血缘上与徽州相连,在风俗习惯上与徽州相似,是朱熹理学衍流深远的重要地区之一。严州地域上的优势、朱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学识、学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这是严州朱熹理学盛行的主要原因。朱熹及其学说对严州理学发展的贡献,一是促成了严州地区理学学者群体的涌现,二是推动了严州“习理”之风的形成,三是影响了严州当地的礼仪制度与风俗习惯。
  中图分类号: B244.9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4049406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旧称新安,治今安徽黄山市)婺源人。其父朱松曾为福建延平尤溪县尉,寓居在尤溪城外毓秀峰之郑氏草堂。朱熹生于闽,并长期在此生活,所以他的学说常被称为“闽学”。但据相关史料记载,朱熹实为徽州婺源朱氏九世孙,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新安理学的开山宗师。①其理学思想传播极广,影响深远。朱熹虽长年生活在福建,但他的踪迹却遍历当时两浙东西路、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广南东西路等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大致在今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他曾于乾道、淳熙年间至严州的丽泽书院和遂安的瀛山书院讲学,在瀛山书院论道讲学时,还写下了著名的《题方塘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卷10严州曾一度被称为“理学名邦”,而该地理学的发展,朱熹之功莫大焉。
  一、朱子之学在严州的流布
  作为朱熹祖籍地的徽州,与严州毗邻。两地在地缘上相近,血缘上相连,朱熹在严州一直被认同为“乡人”。他的学术思想、精神乃至品格,在此具有很大影响力,其理学思想在该地扩散,成为当地学子乐于探讨与研习的学问;朱熹曾与吕祖谦讲学于严州的丽泽书院,还曾于遂安的瀛山书院与詹仪之论道和讲学,在当地形成了浓厚的朱学氛围,引领了当地的学术思潮,并影响其学术思想的发展;严州的知名理学家詹仪之、方逢辰、赵彦肃、喻仲可都是朱熹的及门或再传弟子,在他们的传承与传播之下,朱学在该地区渐趋隆盛,以致于元、明、清三代严州地区的理学都深受其影响。明代王阳明心学曾风靡一时,至清代朴学又渐成主流,但严州地区很多学者仍祖述朱子之学,对程朱理学思想表现出了一种坚守不渝的执着。
  严州的淳安县“本汉丹阳郡歙之东乡新定里”[2]卷1。这里与新安地缘相近,血缘相连,风俗习惯与人文精神十分相似。朱熹在此被认同为“乡人”,深受当地士民的敬重。人们建祠堂、书院纪念朱熹,又通过书院讲学传播其学说。在淳安,书院讲学成为朱熹理学思想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淳安有石峡书院,是朱子学者方逢辰的讲学之所。方逢辰在此“抱周程之学以私淑其徒”[3]卷2,阐扬朱熹学说。其后逢辰之弟逢振继之,讲道于石峡书院,也是朱学的得力宣传者。淳安县还有紫阳书院,“仿朱子白鹿洞规立之仪节,仿分年读书法予之课程”[3]卷13,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规程完全以朱熹的思想为准的。这些书院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纪念朱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传朱熹的学术思想。由于淳安人对朱熹的尊崇,通过建祠堂来祭祀他,建书院来宣传他的学说,使得朱子之学成为淳安境内的显学,学者“莫不惟朱子为宗师”[1]卷10。朱熹学说在淳安地区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授受途径,主要是通过家学、师学的传承。如淳安著名儒士方镕为朱熹的再传弟子,方镕二子逢辰、逢振又将其父学说发扬光大。《宋元学案》将方镕列为《晦庵学案》之晦庵续传。光绪《淳安县志》载:“方镕,字伯冶。两魁郡试,后弃举子业,尽心圣贤之学。每曰:‘人与天地相立者,文艺云乎哉!’其训诸子务先穷理尽性,至应事接物则以持敬实践为功。二子逢辰、逢振前后及第。乃曰:‘此吾昔以为不足为者,尔曹勿谓足也。’历官奉直大夫、两淮制置司参谋官。”[3]卷10可见,方镕轻视举业,不喜文章之学,而专意于圣贤之学。而他的“务先穷理尽性,应事接物以持敬实践为功”的思想则是得朱学之真谛。在他的训诲教导下,他的两个儿子逢辰、逢振也是孜孜不疲地为宣扬朱子学说而尽心竭力。方逢辰的学说“会极周程朱子之学,以格物为穷理之本,笃行为修己之要”[3]卷10。他与其弟逢振在石峡书院聚徒讲学,“以程朱之学私淑其徒”,传播朱熹学说。逢辰之后又有其孙方一夔,继承家学,“尝主石峡讲席”[4]卷82。此外,桐庐人魏新之“受业方蛟峰(方逢辰)”[4]卷82,传承师说;淳安人汪斗建“从蛟峰讲道石峡书院”[4]卷82,传播朱氏之学。还有淳安人邵桂士也是师承方逢辰,为逢辰的弟子。正是在方氏父子及其弟子的传播宣扬下,朱子学说得以在淳安流传,在淳安形成了朱门一派,而朱子学说也成为淳安地区最盛行的学术思想之一。朱熹理学在淳安的流传与发展,使得淳安许多学者都着力精研朱学,探寻理学之奥赜。如何日章“家教悉宗程朱”,童孝锡“积学力行,精研易理,所著《易义》能阐程朱之蕴”,方楘如“潜心于濂洛关闽之学”[3]卷10。由此可见,以朱熹为开山宗师的新安理学在严州淳安县的传播,主要是朱熹在此地有信奉其学说的忠实弟子,弟子又通过家学、师承等,不断发扬朱子之学,对淳安学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遂安原为歙县南乡安定里,“据两浙之上游,依万山为险”,“地限僻邑,路出通衢,为两浙之咽喉,系三安之要害”[5]卷1,地理位置重要。它“介徽衢睦婺间,阻岭带溪”,“人文鼎盛,为浙中望邑,至今袭美无替”[1]卷10,文风浓厚,理学兴盛。这里的理学同样深受朱熹的影响。遂安著名的理学家詹仪之,为朱熹弟子,学术思想秉承朱熹。两人往来密切,经常通过书信论辩学术和政事,介乎亦师亦友之间。詹仪之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去世后,朱熹曾撰《祭詹侍郎文》以悼念他。在交往中,朱熹与詹仪之相互探讨、辩论学问,观点虽有同有异,而倾向基本一致。在朱熹的提携与影响下,詹仪之的理学思想日益成熟,并通过书院讲学、家学相承、师徒相传等方式,在遂安乃至整个严州地区传播开来。
  朱熹能够对遂安地区的学术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契机是他曾与詹仪之在遂安瀛山书院的讲论道学。据县志记载:“瀛山书院在县西北四十里。宋熙宁间邑人詹安闢建于山之冈,凿方塘于麓,其孙仪之与朱晦庵往来论学于此。岁久圮。明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周恪访先贤遗迹,建书院二十四楹。龙溪王畿记:后为祠,祀晦庵、仪之二先生;绪山钱德洪记:祠后建大观亭,复方塘旧址,构一鉴亭。五年(1571年),知县吴撝谦诣其堂,作《方塘解》。邑人方应时、方世义,邑民方□□等共捐田四十余亩以供祭祀,并周令祀于祠,额曰‘三先生祠’,春秋以二仲月次丁日祭。”[1]卷5朱熹与詹仪之在瀛山书院中论学,当地众多儒学之士前往聆听。通过书院讲学的方式,遂安的许多学者接受朱熹学说的洗礼,朱子之学由此流传开来,也使得瀛山书院成为遂安乃至整个严州地区的理学研习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