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关注个性发展,构建生态课堂|构建生态课堂
 

关注个性发展,构建生态课堂|构建生态课堂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4:24 影响了: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中学,浙江 温岭)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使它由认知领域扩展到生命全域,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的对话过程是非常重要。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在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灵活、合理地安排、组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真正使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真正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发展 构建 生态课堂
  
  课堂生活是师生间心灵、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自然的生态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教师,应致力于“构建生态的课堂”,从研究教学过程中师生、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几个因素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走近生态课堂。
  
  一、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意义
  
  要构建数学生态课堂,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生态课堂,为什么要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源自多方需要。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下,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数学课堂,促进和谐、科学发展,理应成为我们思考和聚焦的重点。
  2.教育发展的需要
  传统教育存在“惟科学”和“惟工具”的两大误区。教育必须从这两大误区走出来,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理解生命的意义,研究生命的规律,挖掘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3.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挖掘教材资源,构建生态课堂
  
  关注生本、整合创新,分析学生知什么,想什么,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因为教材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教师树立生态型的教材观,自觉地用生态的理念去钻研,做到既尊重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教材的处理――深入钻研,整合创新
  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资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深入钻研,把握本质。首先,要研究知识系统的生态链,要有整体的认识,掌握教材总体思路和价值取向,理清知识脉络及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其次,还要研究每个具体知识点之间的生态链,明确该知识点发生、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2.内容的精选――艺术处理,合理利用
  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我们只有认真解读所教内容,对自己所教内容进行一番详尽解读和艺术处理,才能找到思维训练与内化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才能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
  
  三、构建成长的场域,激发课堂生命活力
  
  1.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
  课堂是充满着人情味的良性物质空间,犹如温暖的家园。师、生双方在此可以最大程度上获得身心的放松,从而以充沛、饱满的情绪共同投入学习活动。
  (1)创设平等、民主、宽容的心灵家园
  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真正赋予了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尊重他们的内心需要,从学生身边鲜活的生命空间、沸腾的社会现实、怡人的自然景象出发,深刻领悟学生心灵世界的广袤和深邃,理解、原谅学生的失误,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探究等多种能力,精心打造一个平等、民主、宽容的心灵家园。
  (2)营造安全、信任、愉悦的情感流向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害怕因失误而受到讥笑和指责,他们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愉悦基于学生身心的安全,只有当安全、信任的情感在师生心间流淌,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变得轻松,彼此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敢于质疑、对话、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鼓励的掌声带进课堂,教师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贯彻于教学中,没有任何歧视、批评,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人情味儿”。
  2.构建师生互动的时空,关注学生的发展
  动态生成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应当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1)在动态生成中“及时捕捉”思维亮点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如果教师不假思索,就会扼杀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动态生成中“适时更新”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概念,“适时更新”学习方式。
  
  四、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具体措施
  
  “水至清无鱼”。课堂教学亦如此:太“清”――没有思维含量,没有认知冲突,有的只是唯唯诺诺,久之则丧失学习、思考的乐趣和动力,失却生命亮色。太“浑”――若干杂音,都沉浸在自己狭小的思考空间里,主次不分、没有倡导,在喧闹中迷失目标,久之,则学习无序、效率不高、思域狭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课堂,使生态课堂在 “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
  我们的做法是:
  1.探究接受,适度引领
  我们要求做到探究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相辅相成。引领不限制自主、自主源于引领,有意义接受要为探究引领服务,探究要在有意义接受下尝试。具体要求可用三句话概括:引而有序、悟而有助、扶放有度。
  2.多维互动,情智共生
  多维互动是生态课堂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方式。多维互动包括人与资源、人与人、人与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互动。互动的进程是“基础资源――生成资源――深层次资源”的渐进式的循环互动。多维互动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数学的三维目标。
  3.练习反馈,学以致用(1)练习反馈,承载学生心灵之旅
  数学生态课堂的练习立足人的发展,施之有效的练习并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学以致用,护航学生创新之舟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生态课堂就是要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获得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4.自主开放,反思提升
  数学生态课堂主张不同化学生的头脑、不克隆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少一点束缚限制,多一点轻舞飞扬,为学生开放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经历――反思――提升,真正做到:还学生自主权、授学生自主法、留学生自主时、学做自主人。
  (1)开放――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中舒展遨游
  数学生态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倡导在民主和谐、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下,开放心态、内容、方法、手段,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经历“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良性循环。
  (2)反思――让学生在探索的轨迹上总结提升
  人生的真谛在于正确地认识自己,而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就是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数学生态课堂倡导在回顾中凝练、在反思中提升。
  
  五、在动态生成中“灵活开放”教学评价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那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数学新课程理念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
  1.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舆论环境
  生态型的课堂评价,应是民主的、自然的、生成的、智慧的。学生是具有元认知行为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情感、行为具有认知能力和调控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外界的引导和评价,从而不断反思、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可见,评价在生态课堂上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评价共同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耐心地协商,教师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尤其是运用教学机智在众多的信息中捕捉、提炼,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抓住其内核进行评价。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融入到评价中,才能促进学生的反思、建构、创造的过程。
  2.营造成功体验,促进自动延伸
  学生体验成功是心理需要,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是学习的一种内隐动力,因此,在课堂生活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可给予鼓励和赞赏,让学生欣赏自己的“学习成就”,增强数学的魅力;对一些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赏识是一种积极强化手段,民主型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让教师、学生以肯定的态度,欣赏自己的学生,鼓励自己的同伴,鼓励学生确认“我能行”,不断为学生不起眼的进步喝彩,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敢于求异求新,向纵深延伸提高,拓宽知识结构。实践证明,教师的欣赏、夸奖、同伴间的互相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体验,而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更能带来更多的投入、带来巨大的信心。
  总之,构建数学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灵活地进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管理,形成平等、民主的生态课堂,这是新课改、新时代的需要。当然,课堂生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生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元素都是那样的变动不居、难以预测,这就对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时间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权利怎样适度平衡、课堂气氛如何恰当调控,教材如何处理等,这些都成为制约生态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还需要我们为此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学.学苑出版社,2004,(5).
  [3]张武升.关于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研究,2005,(10).
  [4]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人民教育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