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语文教师也应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语文教师也应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4:45 影响了:

  在当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外在形式、方式的转变,而忽视了语文教育本质价值的落实,从而大大降低和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属性及其教育功能,决定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追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遵从一般的教学规律,更要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出发,整体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的内在教育价值,有效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实现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概念,是指人从生命最初的“自然人”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每一个人必然的。一个人,一方面需要认同社会,接受社会文化规范;一方面需要发展自我,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以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社会性”学科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中学语文的主体内容是传承人类丰富的精神遗产,品悟文学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文学即“人学”,要让学生明白文学与现实是彼此沟通、相互映照的,我们需要以教材中的丰厚文化财富促进学生理性地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社会生活,提升其心理与智能水平,从而积极地融入社会。所以说,语文教育有着健康地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功能。
  基于这个价值理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拘囿于解读教科书的文字,要有意识地在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引领学生以全面、客观和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水平尚待发展,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判断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情绪化的。
  例如,我们要求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诞生60周年”各写一篇自由命题作文,旨在歌颂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可是在师生交流中,很多学生却不以为然,而是认为改革开放造就了很多人下岗失业、大批官员腐败、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质疑“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创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是不能也是无法回避的。从根本上说,作文素材来自生活,提倡学生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学生没错。语文教育也是现实教育,因为从认识社会到分析现实,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我们需要以现实来理解社会的各种现象,教师应该直面学生,以客观理性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以改革开放促进中国高度飞速发展利大于弊的客观事实说服学生,转变学生的认识误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应该以正面疏导,客观公正地去理性思考社会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多看看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多体会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福祉,坚定不移地鼓舞学生的信心,激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消除学生抵触社会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这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失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自我塑造”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塑造的关键期,他们开始认识自我,有意识地形成自我和发展自我,渴求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助于自我成长的滋养,更需要了解文学作品中那些著名成功人士偶像的成长之路,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借助作品主人公成功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示范性引领,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
  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那么将会对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意志品质、生发民族自豪感等有着直接作用。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时代的发展潮流
  任何学科教育的出发点都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文学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缩影。这就需要我们以时代的视角审视过去,以探索教育的规律带领学生走向未来。学习语文就是要从文学宝库中汲取滋养,获得借鉴,赋予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以理性,能够清醒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突出时代精神,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应从文化的视角,重点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围绕科技进步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文学家、科学家们的科研方法和精神品质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展开教学。
  我们学习语文,不能拘泥于阅读、背诵、默写等老框框,语文教学的发展潮流就是让课堂教学灵动起来,就应该让学生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心灵世界。文学的主角是人,语文教学在人的教育上有独特优势,让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穿越时空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感悟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前人的思想和命运中去反思、追问,丰富自己的学识素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在灵魂深处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的发展合为统一的方向,并将主动探究意识体现在诸环节中,在主动学习中收获心理的发展结果,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自觉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语文课堂是充满诗情的场所,它是见情、见灵思、见神韵的审美活动。我们要引导朝气蓬勃的学子在课堂上发挥灵性,感受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撞击和愉悦的体验。在语文课堂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语文教师要使语文课堂成为一条流淌灵性的生命之河,无时无刻不在构建着语文课程文化,促使学生去把握生命流动过程中创造力火花闪现的美好瞬间,享受价值生命超越的高峰体验,关注人类与自然界所有生命的共同命运,使学生树立不同文化相互沟通理解和彼此尊重的意识,让生命更具开放性。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内在价值的挖掘
  修改教案是科学有效地借鉴他山之石的需要,当自己觉得别人教案中的思路和自己的想法暗合时,可以借鉴、拿来。随着名师教案的大量涌现,许多教师手边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现成版本。笔者认为一味照搬是不可取的。别人的鞋子未必完全适合自己的脚,肯定有一些地方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差距。有的教师在学生搜集资料很困难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面对名师教案的时候,少一些膜拜、懒惰的套用,多一些清醒、理性、巧妙、为我所用的修改是十分必要的。试想,即使是源自自己思想的教案尚且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何况是别人的教案呢。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摒弃追风赶潮的浮躁心理,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据大量的调研和观察,语文课堂教学中,凡是掌声、笑声特别多,凡是幻灯片多、音乐伴奏多、画面出示多,凡是举手如林、热闹非凡、皆大欢喜,这种“虚假繁荣”的课堂,无一例外地都是不大靠得住的。
  语文教学要真真切切、原汁原味、扎扎实实,才能体现其本真。随意地拔高教学定位是不足取的。我觉得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也最实用的方法是追问。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回答结束后教师的一个教学步骤或者说是策略。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只有追问可以最为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和品质。
  笔者曾在一次写作课上说:“学好语文要成为同学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要乐学,不当‘苦行僧’,生活中不能没有快乐,就像大地上不能没有阳光一样。”我又接着追问,“你的快乐在哪里?”
  学生作了如下回答:
  生1:快乐在读书明理的过程中。
  生2:快乐在追求事业的旅途中。
  生3:快乐在抛却物欲后的淡泊恬静中。
  生4:快乐在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从容境界里。
  生5:快乐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
  ……
  我当即对学生的回答作了肯定,一种莫名的激动与兴奋充溢着我的胸口,于是我作了简短的小结:“快乐没有标准,快乐无须参照。环境萧然,两袖清风者,可能笑靥如花,边走边歌,陶然自乐……衷心祝愿同学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用新的教学方式去尝试,挖掘语文教育的内在价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升语文教学的高品位而努力攀登!
  
  张素君,叶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常熟。本文编校:黄碧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