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_新课程语文导刊答案网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_新课程语文导刊答案网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2:00 影响了:

  内容摘要:新课改关注语文生成活动与学习过程。语文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以“语言和意义”的具体教学活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从认知语言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试图对“语言和意义”给予新的解读,探讨在该理论框架下语言使用中意义建构的特征和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育 研究
  
  新课改极大地关注语文生成活动与学习过程。由此可以看到,语文要立足于课程教学,听说读写相互融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经验、生长、生活”的课程理论,指出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和方法。强调“生长”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标。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生长”,而且注重他们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的“生长”。“生活”,指有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或日常问题的解决,并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的教育。所以说,语文的本质,就在于以“语言和意义”的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语言和意义”是语文本体的核心,从来是语文教育学领域论争的焦点。在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好多偏差和挫折,曾经过分地强调“文以载道”,尤其“**”之中,语文成了政治的附属品。随后语文教学一度严重的“工具性”倾向化,突出语文知识性。新课程实施以来,加强了语文教学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探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二是要充分考虑汉语言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言和意义”呈现于语文课程教学中,其实质在于如何对待解“语言和意义”与客观世界的对应关联,解决“语言和意义”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所言的“当代语文教育”,就是在当前实施“课程标准”教学,中掌握语文及其教育的内在规律,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循序渐进地提供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
  当前语文教育要针对语文教学现状,应该基于“课程”和“教学”的元因素,排除不良倾向的影响,突现语文本体的特征,扎实而有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强调语文思维活动特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以认知语言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试图对“语言和意义”给予新的解读,探讨在该理论框架下语言使用中意义建构的特征和过程,进而对“当代语文教育”的深度阐释和审视,形成切实可行的教育观。语文教育要凸显语文学科学理特征,以至“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从“教育”宏观研究着眼,“行走”微观入手,树立“语言和意义”的目标,适应课改背景下语文发展路子;针对当前语文教育中语言教学的问题和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可操作性强;开拓语文教育的理论视阈和实践视阈,建构科学而丰富的“语文世界”建构,是语文教育者重要的工作和使命,实验行之有效的知识综合化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反映语文学习的整体面貌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完整体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是基础学科,是学生养成教育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所以,结合新课改,推动我们语文教育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语文教育”指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式、教学方法,包括语文教学思想,这样既注重语文知识积累,又突出语文能力培养。其结果,一方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使语文课程不囿于具体教学行为而偏颇,纲举目张,行之有效。“行走”,喻为发挥学生教师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以至“心灵行走”,极大激发语文学习的生命智慧。“语言”,无疑语文教学归根到底就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这是基础,但必须提升到理解、应用的层面,从把握“语言”到领会“意义”,前者是听、读,后者是说、写,要弄得听、读的“主题”,更重要的是产生自己的“思想”,可谓“意义”内涵所在。再次,“知识综合化”是很重要的概念,指对语文整体学习和掌握,即我提出的“语文世界”,而且强调语文学科“自立”的学理性质和范畴,不断开掘其理论与实践的领域。
  
  王肃霜,甘肃平凉市教育局语委办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