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感恩遇上错的人【我们在感恩教育上犯的一些错】
 

感恩遇上错的人【我们在感恩教育上犯的一些错】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4:21 影响了:

  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的形成,从小处而言,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成就个人事业;从大处而言,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提高民族的战斗力。当前,强调契约关系的社会环境缺乏起码的感恩氛围,加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输入,中国重视群体忽视个人的传统道德观念遭受冲击,感恩意识在当代社会被无情削弱。若任其发展,必然导致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道德沦丧。因此,在广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想讨论感恩教育有何重大意义,而是想谈谈我们在感恩教育上的一些不足,旨在抛砖引玉。
  翻一翻最近发表的有关感恩教育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说得最多的恐怕是“现在的孩子自私、冷漠、不知感恩”这句话。笔者不禁要问:这些孩子的自私、冷漠难道是与生俱来的?不知感恩的孩子不正是我们自己调教出来的?我们在埋怨孩子的同时,是否反思过我们的教育出现的诸多漏洞和缺憾?笔者认为,学校和家庭在感恩教育方面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功利性过强
  
  最明显的莫过于“重学轻德”的倾向严重。在学校里,将升学率摆在第一位,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成绩好,能够上重点学校就是好学生,至于人品方面存在的问题则可以忽略或包容。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非但不知感恩,反倒可能以恩人自居:没有我们,教师就没法成为“名师”,学校的升学率就大打折扣。我们也许真该反思一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除了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在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围着孩子团团转。研究表明,孩子在宠溺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所得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激和珍惜。探究孩子感恩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恐怕父母的溺爱首当其冲。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不停地唠叨自己为他们做出多大的牺牲,花费了多少心血,他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如此分斤掰两的教育方法延续下去,功利心必然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既然父母的付出是因为有所求,那么被抚养的我们对他们的要求高一点,也就理所当然了。因此,当他们将“吃好一点,穿好一点,用好一点”当成天经地义时,我们也无须诸多感慨――根据商品交换原则,在同等价位下任何人都希望获得质量最好的产品――将经济学引入亲子关系,这是我们教会他们的。
  
  二、缺乏长效机制,没有构建感恩氛围
  
  其实,很多学校并不是不理解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们也开展了大量的感恩教育活动:张贴“感恩”标语,创办“感恩”画报,编排“感恩”节目,等等。但热闹一过,紧抓学习又成为学校第一要务。换言之,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并不是正确观念的引导,而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机制。我们要深入研究的是如何解决学校短期效益和学生人格培养的长远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注入感恩因素并贯彻始终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从古典著作中吸取养分。古人的著作《诗经》、《论语》、《弟子规》、《颜氏家训》乃至唐宋诗词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感恩教育素材:“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通过指引学生诵读古典书籍,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国学根基,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教育。(2)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消除过去“重学不重德”的倾向,在设置成绩优秀奖、成绩进步奖的同时,在学生和家长的协助下不妨设置助人为乐奖、尊敬教师奖、孝敬父母奖等肯定学生思想品德的奖项。(3)创建和谐、健康、博爱的校园环境,形成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人格的良好风气。以“感恩”为主题创设校园氛围,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感恩。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教育中师生的平等。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们的校园里普遍存在教师将学生当免费劳动力使用的现象,而且在得到学生帮助后,教师常常认为理所当然而吝于道谢,其原因恐怕是传统的“师尊生卑”的观念作祟。教师不懂得感谢,学生何以明白感恩?(4)整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在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必不可少。有些学生家长存在“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与我们无关”的思想观念,认为“我花钱送我的孩子来,你们就必须将他培养成才”!似乎教育是一个商品买卖过程:我付你钱,你给我教孩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既然这样,孩子们怎么会将我们这些靠学生学费谋生的人当成恩师?进一步往下推,培育他们成才的教师既然无恩可言,抚育他们成人的父母又有何恩?将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之人,父母责无旁贷,甚至应该担负
  起主要责任。
  
  三、教育不得其法,效果不甚明显
  
  目前,学校在德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假大空”。例如,拿一些对孩子来说高不可攀的形象教育他们,使他们
  形成空泛的英雄主义情结,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则缺乏感触。教育如果不能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点滴小事感恩,那么,学生也许永远不会对别人伸出温暖的双手,这样的感恩教育必然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学会换位思考,参加感恩活动,等等。另外,我们经常强调“小我”,却忽视了“大我”。一提到感恩教育,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感父母之恩”、“感教师之恩”,却提升不到国家、民族、社会的层面。感恩包含着孝敬尊长,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珍惜自然,回报社会等伦理价值,大自然的恩赐,社会的包容,祖国的培养同样是感恩的对象。
  感恩教育还应掌握一个技巧问题。从产生功效的角度来说,身教重于言教,软件环境重于硬件环境,动人的事例重于苍白的标语。在校园悬挂千百张“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业不可废,师恩不可忘”之类的条幅,其效果远不如让学生看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或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从学生角度而言,图文并茂的“感恩”画报远不如生病时同桌递来的一杯白开水。与其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怎样学会感恩,不如以自己的行动让孩子懂得什么才是感恩。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原则和运行机制,一个缺乏感恩的民族必然是一个萎靡颓唐的民族。感恩教育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怎么评价它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但由于目前还面临教师素质修养的提高,教育技巧的摸索,情感氛围的建设等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决定了感恩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路修远以多艰”,从目前的情形看,我们的感恩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 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