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30 03:57:33 影响了:

  曲岸说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有人将“课程整合”解读为只局限在教室中进行的“课堂整合”。怎样在整合实践中拓展学习时空,实现“教室-社会-虚拟技术空间”的整合?在这一期《曲岸说案》中,我们为大家推出了鲁祖军老师的地理整合案例《中国的水资源》,希望能对广大一线学科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联系方式: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1.思路概述
  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初中地理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试图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自我探究学习方式,开放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2.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南水北调”工程。培养学生搜集、讨论分析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理知识,并利用Word或PowerPoint制作报告,或利用Excel统计调查结果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的水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3.学习重、难点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4.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网上浏览和利用Word、Power-Point等方式制作探究报告的方法,打字和浏览速度较快,有一定演讲能力。学生对地理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能踊跃地参与课堂的每个教学活动。
  5.教学流程图(如图所示)
  6.学习环境选择与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的选择: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要求学生深入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网络中去,拓宽学习环境。课室要求是具备上网和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有数码投影仪。
  学习资源的设计:自制课件及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习资源。
  
  教学准备资源:用水问卷.doc;分组名单.doc;评价量规.doc;中国经济“瓶颈”之水资源危机――搜狐财经.html;Flash动画《乌鸦喝水》;教学课件《中国的水资源》;罗展鹏小组探究报告.ppt;视频:《南水北调》;学生家庭用水调查.ppt。
  7.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各小组题目如下: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周边河流受污染的情况、学校不文明的用水现象;开展家庭用水调查以及利用网络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种调水方案。
  课前指导学生根据所选的题目制订调查计划、实地考察、查找资料,并用Word或PowerPoint整理出自己的探究报告。
  8.学习评价的设计
  根据《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规》,通过自评、他评、教师评等环节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结果、小组合作情况、演示文稿制作技术水平、演讲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请欣赏Flash动画《乌鸦喝水》(https://www.省略/xswz/wuya.swf)。
  问题思考: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搬倒瓶子,装石子,打碎瓶子吗?动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专题一:中国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
  (1)问题思考
  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有什么特点?
  ②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和时间分配上有什么规律?
  ③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2)学生活动
  ①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本组对“中国的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②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点评。
  ③应用所学的原理思考和交流: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专题二: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1)问题思考
  ①首都北京已相当干渴了,我们有什么办法替她解渴呢?
  ②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③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以及地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师生总结得出解决办法:限制人口、节约用水、提高水费价格、海水淡化、调整产业结构、污水处理、人工降雨、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②学生自学得出解决办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平衡的途径――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途径――跨流域调水。
  (3)问题思考
  从输水线路长短,施工难易程度,水质优劣,经济效益等方面说一说“南水北调”的三种调水方案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学生活动
  ①学生观看录像《南水北调》。
  ②小组代表陈述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方案的研究。
  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东线调水工程――水源保证,工程量和投入少,技术简单,收效快,但有水的污染和供水区偏东、不能直供到特大城市的问题;中线调水工程――优点是水质优良,总干渠较高,可引水自流,不足之处是人口迁移和管理运营成本很大;西线调水工程――所调水清洁优质,且调水距离最短,但工程地段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极大。
  专题三:缓解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1)问题思考
  ①我们身边有没有存在一些浪费水的现象呢?
  ②我们身边有没有存在一些水污染的现象呢?
  (2)学生活动
  ①小组代表汇报家庭用水的调查结果。
  ②小组代表介绍学校用水情况及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用水现象。
  ③小组代表介绍身边的河流受污染的情况。
  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他们会发现很多人的节水意识还很差,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浪费水的现象。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假如我们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干渴的日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教学实施效果
  
  由于课前对学生作了充分动员,学生都积极参与并组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出去调查、访问,有的负责制作探究报告,有的负责统计调查结果,还有些小组的学生甚至发动了家长的力量,可谓“全民参与”。
  组织课堂教学时,适当穿插和引用了部分小组学生的探究结果,有些还直接让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汇报。课堂上,学生热烈、积极地讨论问题,流利大方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探究结果。
  课后要学生以“合理利用每一滴水”为题设计一幅漫画或宣传画,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分工明确,很好地开展了合作学习,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结合了所在地区的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师生共同讨论,双边交互多;教师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和“教材资源的使用者”到“教材资源的开发者”的转变。当然,学生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过于简单,有的不够科学,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总体来说,教学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