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在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生活”课堂教学尝试: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生活”课堂教学尝试: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6 04:07:22 影响了:

  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创造,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领悟信息技术的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笔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要善于挖掘信息技术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信息技术贴近生活。要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信息技术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如,在学习“设计节日贺卡”这一节课中,笔者结合“母亲节”创设了一个给妈妈送礼物的情境,对学生说,“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向你们的妈妈表达敬意呢?”这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有的说,“我回去帮助妈妈干活”;有的说,“我送给妈妈一枝康乃馨”;有的说,“我送给妈妈贺卡”。这时,笔者便引导学生,“你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示感激,但在我们还没有经济能力时,我们何不用我们所学的技能亲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呢?这样的礼物不是更有意义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母亲节贺卡,好吗?”这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种紧扣教材且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到新知识中去,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借助生活经验解决信息技术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信息技术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
  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来讲解,“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有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就会派专人送到邮箱,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使用这个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信件。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发送和接收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件。即我们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在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收发电子信件。”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美国一名学者曾说,“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用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只教会学生活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活用知识,使信息技术知识真正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让信息技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学有所用。如,在学习Excel的统计数据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帮助班主任统计每位同学的总分,并排出名次。运用所学的知识,就可以很轻松地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即生活,只有信息技术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技术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会学,才会更加热爱信息技术,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新课程中所要求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实验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