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地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因素分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地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23 04:47:09 影响了:

  摘要:试点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扩张对农用地压力的有效途径。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河北省涿州市义和庄新民居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1988-04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Inclination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New Residence Construction in North China Plain
  ――Taking the Project of Yihezhuang for Example
  
  SHI Zheng1a,2,XU Yue-ming1b
  (1.a. College of Agronomy; b. School of Business,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071001, Hebei,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s, Baoding 071001, Hebei, China)
  
  Abstract: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ing land replacement were the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pressure of agricultural land caused by the city expansion in North China. Take the representative demonstrration project of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 Yihezhuang,Zhuozh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and the Logistic model of factors about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as made from the farmer's perspective, so as to find both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e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to give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Key words: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fluencing fators; Logistic model; correlation analysis
  
  近年来,随着华北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广大平原农村宅基地闲置、不合理利用等现象仍然严重,具备很大的整理潜力。因此,在华北平原地区酌情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行土地置换,试点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是缓解城市扩张对农用地压力的有效途径[1]。新民居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重大意义,而农户作为参与此项工程的最广泛群体,其意愿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无疑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大影响。研究以新民居建设中农民的意愿为出发点,选取较有代表性的“2010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批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涿州市义和庄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其影响因素和实施机制,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1研究对象概况
  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全境平原,毗邻首都北京,工商、旅游业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在区位、规模、经济水平、面临问题等多方面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华北平原地区临近中心城市的样本进行研究,其方法、结论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2]。“涿州市义和庄项目”是2010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首批批复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该项目目前已进入前期实施阶段,共涉及里渠、邓渠、大兴庄、四树、古城、刘家园6个村庄,1 114户,4 000人口。拟采用村庄合并的新民居建设类型,以里渠原址为核心合并村庄,项目期限
  4年,总投资达8亿元,合并前村庄占地143.008 5 hm2,规划新村占地面积33.627 7 hm2,其中,部分利用原旧村址,新增24.453 6 hm2用于归还周转用地。规划新村建筑面积30 000 m2,全部为多户型6层砖混结构楼房,搬迁村民每人30 m2免费面积,并可按成本价增购,原宅基地及住房均按评估价给予补偿。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和随机抽样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采集原始数据,共取得有效数据112份。
  2.1理论模型的构建
  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意愿并非单纯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结果,而是受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研究在对已有相关研究[4-9]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选取3组共1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入模型(表1)。
  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的计量模型可归纳为:
  y=f{g1(m),g2(n),g3(p)}+ε=f(x1,x2,x3,…,x14)+ε
  (1)
  公式(1)中,y表示农户参与意愿(取值为1和0,“愿意参与”为1、“不愿意参与”为0);ε表示随机干扰项,在此处无实际统计意义。
  2.2计量方法的选择
  农民参与意愿只有愿意、不愿意两种情况,所以因变量为“0,1”型二分类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假设影响因素xi对农民选择愿意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概率为Pi,则1-Pi为不愿意参与的概率,则Logistic回归方程如下(β为待估系数):
  2.3关于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研究所涉及自变量包括被调查者个人特征、被调查者家庭特征、被调查者住房及宅基地特征三部分(表1)。
  在被调查者个人特征中,对于性别因素,一般男性较女性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适应力,而女性则更多注重稳重保守,故假设男性较女性更愿意参与;对于年龄因素,一般认为年轻人更倾向城镇生活,观念开放,故假设年轻者较年长者参与意愿更强;对于受教育程度,一般认为受教育层次越高越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故假设受教育程度和参与意愿成正相关;对于政策认知程度,假设对此次搬迁政策领悟越深刻参与意愿越强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被调查者家庭特征中,依据此项目规定,按家庭人口数折算免费面积,每人可免费获得30 m2的免费新房面积,故假设家庭人口越多参与意愿越强;对于家庭年纯收入,假设收入越高参与意愿越强;对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假设比例越高意愿越强;对于被调查者家庭成员是否有干部,假设有干部的意愿更强。
  在被调查者住房及宅基地特征中,对于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因素,假设有建房计划的意愿更强烈;对于住房已建成年限因素,假设住房越旧,搬迁意愿越强烈;对于户均宅基地面积因素,假设宅基地面积越大,补偿越多意愿越强烈;对于住房类型,假设住房户型结构越落后参与意愿越强烈;对于对现住房的满意程度因素,假设对现住房越不满意搬迁意愿越强烈。
  2.4回归结果
  运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用向后逐步选择法,即先将所有变量全部引入回归方程,再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逐步剔除检验值不显著的变量,直到方程中所有变量的检验值基本显著为止。在此过程中,变量x5、x12、x2、x4、x9依次被剔除,说明家庭人口数、住房类型、年龄、对政策认知程度和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这5个因素与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参与新民居工程的关系不够显著,将这5个自变量删除,然后重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2,从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看,Cox-Snell R2与Nagelkerke R2的值分别为0.551和0.612,据此认为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对模型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等考察,将影响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归纳如表2。
  3实证结果分析
  3.1动力因素分析
  由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到,x1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农民是否参与新民居工程的意愿,在此方面男性往往更加具有开拓精神和尝试意愿,因此较女性更希望改变现状,参与搬迁。x3受教育程度因素显著影响参与意愿且成正相关,与之前预期一致,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农民对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理解程度,文化层次高的农民比较了解新民居建设的方针政策,能够理解搬迁后的各项环境条件会更加完备,同时较少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容易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意愿强烈。x8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干部对于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作用,与预期一致,可理解为有干部的农户家庭较一般农民眼界更宽,在参与意愿上有更多的考虑,一是基于项目本身,能得到更为细致准确的信息,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拆迁及补偿的政策办法,能够理解此工程确实是一项惠民工程,二是目前新民居建设工程更多的是一种行政行为,干部家庭基于自身身份特殊,有必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因此意愿较强。x10住房建成年限与参与意愿成显著正相关,与预期一致,住房建成时间越久损耗越大,越破旧,同时受限于当时的建房条件,老房子大多存在结构、采光、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农户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比较强,此外,在拆迁折算方面,因为主要是按住房面积补偿,因此老房子具备较优的性价比。x11户均宅基地面积同参与意愿显著正相关,与预期一致,宅基地面积越大,获得的补偿款越多,意愿越强。
  3.2阻力因素分析
  x6和x7即家庭年纯收入和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与参与意愿成显著负相关,这与预期相反。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此新民居示范工程所涉及的6个村庄与北京市大兴区毗邻,交通便利,工商业繁荣,村民很多从事非农产业,人均收入较高,因此,相比搬迁至中心村这种模式,这类家庭更希望多花钱搬迁至条件更好的城镇居住;另外,还有部分高收入农户利用自家宅院从事工商业,搬迁后无法满足这部分需求,因此搬迁意愿反倒不强;同时,非农收入比重往往与家庭收入密切相关,越是收入高的家庭非农收入比重越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x13对现住房满意程度与参与意愿成负相关,与预期一致,对现住房越是满意就越缺乏改变居住环境的意愿。
  3.3非显著相关因素分析
  x2年龄因素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且成正相关,这与此前估计有出入,经实地调查发现以下现象,即一方面,年轻人更渴望现代生活,更容易接受改变,另一方面年长者因为年龄逐渐增大,造成体力变差和收入减少,因而没有精力和金钱来为自己建房,此时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比较大了,同时,还发现被调查的老年人倾向于住进中心村,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目标村庄多空巢老人,因分家或子女外出经商、打工,老人在家无人陪伴,往往向往热闹人多的地方,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模式对这些农户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不少接受调查的中老年人表示“喜欢住到热闹些的地方”;第二,中心村提供的完善交通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对农户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x4对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应理解为政策宣传讲解到位,89%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对此次搬迁及补偿政策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所以导致因素趋同。x5家庭人口数对农民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这与此前设想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项目户型较全面,可选择的余地较大,理论上不同规模的家庭均可以选到合适面积的住房。x9和x12即5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和房屋类型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可以理解为建房计划和搬迁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趋同性,可以相互替代,而房屋类型和补偿款数额之间并无明显关系,因此造成此种结果。
  4结论与启示
  1)新民居建设的前提是必须获得政府的全力支持。事先在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充分论证、合理规划和布局,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扶植,政府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民居建设工程免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并保证拆迁农民的经济利益得到补偿;同时,政府部门的行政强力行为在平衡各方利益、通观全局以及执行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之下,这是保障新民居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2)明确政府和农户在新民居工程建设中的双主体地位。新民居建设是各类经济力量以及农户自主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10],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农民“被上楼”的过程,更不是官本位思想下宣扬政绩的“面子工程”,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主体作用在于制定政策和方案,拟定整体规划和布局以及财政支持等,在动员农户搬迁之前要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农户的意愿和诉求,不能强拆强迁,同时新民居的设计要考虑到农村劳作的实际需要,不能虚有其表,要让搬迁进来的农户住得下、住得安心。“涿州市义和庄项目”的调查满意度高达86%,就得益于此。
  3)提高农业人口的自身素质对新民居工程乃至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都用重要意义[11]。农民才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农业人力资本的提升所带来的效用是全方位的、颠覆性的。
  4)必须有统一的整体规划。要分析地区的特点、经济基础、制度环境等约束条件,做到实事求是,宜城则城、宜乡则乡[11],酌情开展整理整治,而不能盲目上马,例如“涿州市义和庄项目”,就是在前期近三年的分析调研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才批准实施的,项目对于土地置换效率、耕地保护、农民利益、未来经济发展等都做了详尽的考虑,也只有这样的项目才真正对周围农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5)对拆迁及补偿政策的宣传意义重大。使拆迁农民真正了解自己的所得所失,使其认识到搬迁的好处,真正理解政府的所作所为,对于消除农户的抵触心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很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吕月珍.农户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愿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 史峥.华北平原地区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7):1742-1746.
  [3] 柳岸青,张蓉,曹星,等.城中村居民拆迁意愿调查研究――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村的调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3):33-34.
  [4] 欧阳彦.基于农户角度的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 陈荣清,张凤荣,郭力娜.外出务工农民放弃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学会.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土地学会,2009.
  [6] 洪涛.中心村建设用地规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7] 卢拉沙,唐焱.无锡市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意愿调查[J].信息系统工程,2010(8):112-113.
  [8] 冯媛媛.城镇化进程中关于农村宅基地置换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35):26-29.
  [9] 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81-185.
  [10] 谢晖.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户搬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小城镇建设,2008(3):52-54.
  [11] 刘志青.新农村建设中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98-3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