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动脉瘤脑疝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形成脑疝急诊手术9例报道
 

动脉瘤脑疝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形成脑疝急诊手术9例报道

发布时间:2019-06-13 04:13:45 影响了:

  动脉瘤虽然常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但有部分动脉瘤破裂后可表现为自发性脑内血肿,甚至形成脑疝,其中,尤以大脑中动脉瘤(MCAA)最为常见。由于其治疗的特殊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例MCAA破裂形成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手术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此类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34~62岁,平均44岁。
  1.2 临床表现 以突发头痛起病,伴有恶心呕吐。短时间内昏迷。9例均出现一侧瞳孔散大伴对侧肢体瘫痪。Hunt-Hess分级Ⅳ级。从发病到首次手术时间2~8 h不等,平均3 h。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证实有围绕侧裂的额颞叶脑内血肿,血肿量约40~60 ml;8例合并有SAH。9例在夹闭动脉瘤后行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发现多发动脉瘤。
  1.4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额颞扩大翼点入路,切口适当向颞叶后部延长,尽量咬除蝶骨嵴,向下咬至中颅凹底。除考虑清除血肿和夹闭动脉瘤外,还考虑到减压效果。分别从颞上回和额下回切开皮层,由于动脉瘤常指向血肿腔,顺着血肿腔找动脉瘤增加了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所以先清除部分血肿,以降低颅压。然后循蝶骨嵴到达鞍区,解剖颈动脉池、视交叉池,然后再循颈内动脉逐步解剖大脑中动脉各段。发现动脉瘤后,夹闭之,并通过反复调整动脉瘤夹避免误夹穿支血管。最后再清除残余血肿。硬膜用人工硬膜补片减张缝合,去除骨瓣。术后第一天,行腰池持续外引流。
  2 结果
  术中发现动脉瘤均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瘤颈宽约3~8 mm,瘤顶朝向内下方。
  术后无脑血管痉挛伴发的脑梗死发生。1例在术后1月出现脑积水,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随访4月至4年,1例植物生存状态,8例患者意识清楚,其中5例恢复至术前状态,另外3例虽然意识清楚但都遗留有不同程度智能障碍,肢体偏瘫(肌力Ⅲ~Ⅳ)。
  3 讨论
  MCAA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9%。大脑中动脉位于侧裂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偏瘫,同时发生脑实质内血肿的比例较高(48%~70.2%)。而且,Niemann[1]等发现在动脉瘤引起的超过50 cm3的大血肿中,MCAA更是高达74%。当脑内血肿并形成脑疝时,显微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由于起病后很快陷入昏迷,并形成脑疝,因此第一次术前仅行CT检查,没有时间行CTA或DSA检查。CT显示有额颞叶脑内血肿,8例合并有SAH。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原因很多,如果大脑中动脉瘤顶端朝向内,出血量较大,可形成额颞叶深部血肿,甚至破入脑室。有时与基底节区出血鉴别困难,可被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在接诊后,由于以下原因:①患者无高血压病史。②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脑内血肿位于额颞叶,围绕侧裂。我们当时考虑出血原因可能为动脉瘤,尤其是MCAA,因此未按常规手术清除血肿。来院时患者均已脑疝,没有时间行进一步检查。但术前考虑到动脉瘤的可能性,因此,准备了动脉瘤夹,同时,术中探查了大脑中动脉各段。
  动脉瘤出血早期(0~3 d)手术效果良好率为75.1%,延期(4~10 d)为60.9%,后期(11~32 d)为78.2%.但术前再出血率却逐日上升,从0~3 d的5.7%,上升到15~32 d的21.5%,再出血势必影响到预后 。早期手术时,由于动脉瘤破口处于脆弱状态,其修复及周围粘连作用差,术中极易破裂。晚期手术因动脉瘤周围蛛网膜下腔的粘连,造成分离困难。目前对早期及延期手术虽有争论,但倾向于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下者,提倡早期手术。对Ⅳ和Ⅴ级者,应延期手术。在本组中,虽然Hunt-Hess分级Ⅳ级,但由于脑疝形成,均应急诊手术。Güresir[2]等亦认为对于合并颅内血肿的动脉瘤,虽然Hunt-Hess分级高,但也需急诊手术。同时,他还认为在所有预后因素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在分级高预后好的患者中,手术开始平均时间在发病后3.5 h。本组平均时间为3 h。其中植物生存1例者,恰恰是因为转诊等原因导致发病至手术时间最长者(8 h)。另外,Otani等[3]通过对110例Ⅳ-Ⅴ级的动脉瘤患者研究发现合并血肿的评分和预后较无血肿者差;但在相同评分的条件下,合并血肿者较无血肿预后好,因为部分脑损害是血肿压迫所引起。所以在怀疑动脉瘤的情况下,如能急诊行CTA,对手术更加有利[4]。但若时间不允许,应尽快手术减压,同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手术时,除清除血肿外,还应探查血管,以便发现动脉瘤。合并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患者,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是80%,而血肿清除和动脉瘤夹闭者为27%。如果仅行血肿清除而未行夹闭者,死亡率是75%,而血肿清除和动脉瘤夹闭者为29%。另外,合并血肿的动脉瘤再出血率是无血肿者的3倍(前者为15.9%,后者为6.3%)[2] 。所以,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必须探查血管,以免遗漏动脉瘤,两者缺一不可。
  Wada等[5]根据CTA模拟手术入路,若大脑中动脉M1段位于动脉瘤前方,采取顺行分离M1段到M2段;若M1段位于动脉瘤后方,采取逆行分离M2段到M1段。本组所有患者术前未做CTA,我们术中更常采用顺行分离,但若遇明显粘连紧密的血凝块(此处常为动脉瘤所在),妨碍M1段的分离,可暂停顺行分离,而改为逆行分离更容易到达动脉瘤。本组采用顺行分离7例;先顺行后逆行2例。
  脑血管痉挛继发延迟性脑梗死是术后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生率约40%[6]。通过术中打开颅底各池,充分冲洗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并于术后连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应用3 h治疗,可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本组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梗死,说明通过早期手术,避免蛛网膜下腔内血液成分的分解,对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Heuer等[7]发现超过一半的SAH患者都有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含有颅内血肿者。还有学者对合并颅内血肿的动脉瘤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测发现,预后好的患者,术后7 d的颅内压小于20 mm Hg;而预后差的,则颅内压大于20 mm Hg。所以认为快速控制颅内压可改善预后[4]。在本组,由于患者术前已脑疝,通过术中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除骨瓣来达到控制颅内压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去除骨瓣可使颅内压降低15%,敞开硬膜可使之降低70%[8]。去骨瓣减压不仅有助于控制局部和全脑颅内压,还可提高脑灌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