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_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发展适应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_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发展适应力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5:26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而信息技术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基于这几年致力于计算机教学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任务驱动学习模式,顾名思义,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把教学内容分成几类:
  1.一类是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对所学课程有基本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称为"敲门砖",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的任务设计成第一层次的任务:基本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学习。我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需要"照猫画虎",在"照猫"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在"画虎"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技能。
  2.完成基本内容的教学后,学生入了门,进入第二类教学内容,进行第二层次的任务设计:提高性任务。即一部分任务内容由教师明确要求,另一部分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例如:讲发送电子邮件时,就可以设计一个"给教师发邮件"的任务,"给教师发邮件"任务是确定的,而邮件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这种形式的教学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中间教学阶段。第三类教学内容是每个模块学习完后的电子作品设计教学阶段,也就是第三层次的任务:开放性任务。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其形式和内容完全由学生去组织安排。比如Word模块的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语文、数学甚至体育等科目的相关内容,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领域的内容,制作一张电子版报。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综合学习阶段。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不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课堂内容,也使他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运用到其他领域,获得了更大的提高!
  3.第四类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仍然心存疑虑难以明白的内容,即教学难点,这类内容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采取与学生讨论研究、演示和鼓励多实践的教学方法,属于大多数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与同学一道讨论研究,属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则单独进行辅导。
  这样,从教师带着学到自学加辅导,学生就会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二、采用研究型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让学生对信息课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研究型学习模式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堂的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社会类问题等。在这一模式下,要求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任务一旦提出,教师就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动态过程交给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对教师而言,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的原则安排课题。在初中阶段多以安排较为直观和浅显的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三、采用竞赛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在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的竞赛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而且对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举例来说,当进行键盘和中英文输入的教学时,笔者开展了"中英文录入大比拼"活动。而在完成了Word的教学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电子版报"的制作比赛。如果说研究型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协作,学生要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最终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话,竞赛模式则是强调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学习策略,并能独立的解决学习问题,在竞争中进步。
  针对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特点,学生要学会"做中学,学中做"。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时代。信息技术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正入古人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