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外媒评价08奥运开幕式_由外媒评价反观中国媒体的奥运报道
 

外媒评价08奥运开幕式_由外媒评价反观中国媒体的奥运报道

发布时间:2019-07-12 04:00:41 影响了:

  此次伦敦奥运会,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团队前往报道,人数之多,阵容之强,手段之先进前所未有。伴随着中国健儿的摘金夺银,大量精彩的赛事报道传回国内,振奋国人;然而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外国媒体加入到质疑中国的和声中来,把对中国的负面评价(诸如举国体制、金牌至上、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对立起来等等)传向世界、误导世人。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报道团队的兴奋点大都集中在赛事本身,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我们常常陷入“缺席审判”的被动境地。
  当然,一些外媒的报道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不足为凭。但是从外国媒体反观我们自己的奥运报道,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媒体报道视野狭窄、手法单一
  在奥运报道中,国内媒体大都习惯性地采用典型人物的报道手法,突出表现运动员的夺金业绩和他(她)们的心路历程;还有许多媒体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摘金者所经历的痛苦与磨砺,包括“多年未见父母”,“亲人离世的消息被隐瞒”,“重伤不下火线”等等,电视屏幕上也常常可见运动员泣不成声的回忆和家长们催人泪下的哭诉。给人的印象是,中国的竞技体育是一项悲壮、悲情的事业,运动员长期处于重压之下,唯一的目标就是夺取金牌,不负众望。或许这种报道没有偏离事实,但是以全球视野观之,考虑到不同国家竞技体育的组织管理方式以及人们对于奥运会和奥运精神多样化的理解,国内一些媒体的这种呈现方式还是显得过于简单、狭隘了,也容易为涉华报道中的各种歧义之见提供口实。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它的文化、精神内涵也是相当丰富的;它不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境界,也强调通过参与感受快乐,实现身心的超越与升华。因此,伴随着奥运内涵的现代化进程,国内媒体应当突破传统的、相对单一的报道模式与框架,由专注于体育赛事进入到更加广阔、丰富的精神、文化层面。
  其次,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不够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奥运会(包括本届奥运会)期间,有关赛事,尤其是中国赛事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权始终掌握在规则制定者和西方媒体手中——从之前国际乒联改变赛分制,限制球拍、限制发球、限制参赛人数;到本届奥运会世界羽联决定临时改制,中国被规则打败并被送上道德审判席;再到有消息传出国际奥委会打算撤销乒乓球、羽毛球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等等,西方国家及媒体针对中国的议程设置接连不断,并持续产生着影响。对此一些媒体不但反应迟缓,缺乏必要的应对,有的媒体还不假思索地跟着西方媒体跑,在别人设置好的框架内报道,把话语权拱手让出。事实上,只要媒体准确判断,主动出击,既有的议程设置不但可以突破,还有可能以新的议程取而代之。例如不久前世界羽联已经表示,对“消极比赛”的运动员处罚仅限于本届奥运会,下届比赛将修改赛制。这就说明世界羽联对于临时改制已经感到理亏,同时也说明这方面的议程设置是有空间的。当然,设置议程要求新闻记者具有敏感性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尚待提高。
  第三,整体性的国家形象传播意识有待加强
  奥运会不仅是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也是国家形象展示的有效平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年的奥运会虽然远在伦敦举办,中国奥运报道团队无疑担负着同样的使命。可能由于这方面的意识淡泊,我们看到的情形却是,前往伦敦报道的中国媒体大都聚焦于体育赛事,尤其是中国有望夺金的项目,对于如何更好地说明中国、提升国家形象,扭转舆论上的被动局面则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整体上的配合。结果是,伴随着中国奖牌数目的增加,对中国的指责与非议也日渐增长。事实上,当媒体聚焦于场内赛事的时候,发生在场外的一些事实或许更具说服力——今年不但是中国体育健儿远赴他国参加奥运会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中国公民追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国观看奥运赛事人数最多的一年。另据英国旅游局的官方统计显示,奥运会开幕仅一周,中国游客在英国的人均消费就已高达203.04英镑,位居世界第一。回想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的时候,英国首相卡梅伦亲自撰文,欢迎中国人去伦敦看奥运。如今中国人不但去了,还为伦敦奥运会增添了人气和热度,为伦敦的“奥运经济”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与英国、与世界的互利互动。这本身就是国家形象塑造的良好契机。令人遗憾的是,比之海量的赛事报道,这方面的事实没有得到充分的开掘与展现。国家形象塑造是一项宏观战略,需要整体性的筹谋擘画。政府重任在肩,媒体也责无旁贷。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