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无声胜有声英文原文书 [此地有声胜无声]
 

无声胜有声英文原文书 [此地有声胜无声]

发布时间:2019-07-15 03:51:47 影响了:

  摘 要: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感、体会文章内涵、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选择素材,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与课文理解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 运用方法
  一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朗读越来越受到众多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并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学习途径和方式。朗朗书声回归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我认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朗读的确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
  (一)朗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和丰富语文知识。
  古人云:“记诵者,学问之舟也。”世界文化精彩纷呈,民族经典浩如烟海。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反复地、持之以恒地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的词语,积累自己喜爱的优美词句,积累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积累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这种丰富的积累,正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强语感、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质的坚实基础。
  (二)朗读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为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口,也是学生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语感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碰撞和交融的产物,其获得是建立在对外在的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的,具有直觉性特征。
  (三)朗读有利于学生领悟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在朗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朗读境界,要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形象甚至是作者自己,引导学生建立作者意识。这样,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就会随作品内在感情的变化而波澜起伏。学生就会喜作者所喜,悲作者所悲,就能够领悟作品中所蕴藏的作者感情,触摸到作品的灵魂。当朗读者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会产生文句如出我手、感情如出我心的奇妙感受。读着读着,朗读者就能领悟文章内涵,灵魂得到净化和滋养。
  (四)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实有效的途径是在声音里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课文内容由眼入,用口读,于心记,运用多种感官,多方感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能更深刻。不同体裁、不同作家作品的语言,都要通过学生用心去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从而形成自己的深刻理解,凝为自己的独特感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持之以恒的朗读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能够获得潜移默化的提高。写作也好,交流也罢,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表达能力都会在朗读中得以形成和优化。因此,我认为,朗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
  朗读是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第一要义。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增强语感,使文意自现,心灵受到震动,情感得到熏陶,表达获得锻炼,写作能力也会在积累中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朗读应该如何安排和设计呢?
  (一)要精心选择朗读材料。
  精心选择朗读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特别是在朗读训练的初期,教师应尤其重视这一点。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凭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能够读懂并有所感悟的浅显的古诗词、文言文、故事、诗歌,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语段。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导,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内驱力,进而发展为喜爱读、乐于读的朗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选择课本以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因为喜欢作品而喜欢朗读,由喜欢朗读而喜欢语文。
  (二)可综合选用朗读方式。
  朗读的方式有范读、个别读、齐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轮流读、比赛读等,教师应根据朗读素材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领悟程度等作出有效选择。如教《口技》时,我先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情感,之后,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疑难。在帮助学生疏通文义、答疑解难、领悟文章内涵之后,我让几名学生有声有色有感情地逐段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查找朗读错误,及时正读。反复朗读之后,很多学生已经达到了熟读能诵的程度。这时,我再让学生选读第二自然段,领悟口技之绝妙。也可按领读、齐读的方式选读第四自然段——由一位学生领读“忽一人大呼火起”,一男生和一女生分别读“夫起大呼”和“妇亦起大呼”,中间“崩倒声”“火爆声”“呼呼风声”“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等则让全体学生齐读,以壮声势,营造火场危险气氛,感受火场紧张氛围。再进行比赛读,比一比谁能把口技表演的精妙读到最好。这时,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也得到了升华,他们会品味出:不仅口技表演绝妙,文章语言也是妙不可言的。
  (三)要耐心进行朗读指导。
  要使学生读音准确、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朗读,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节奏的划分、重音的安排、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要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这样整个朗读才能抑扬顿挫,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朗读才会具有感染力。
  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这方面的指导更重要。精彩的语段,教师要用精彩的范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处理好节奏、重音、语调、语速等。当然,教师的范读绝不是玩弄技巧的舞台表演,而是教师情感的真实流露,是没有矫饰的自自然然,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外化表现。
  (四)要与课文理解、语言品味和整体感悟融为一体。
  朗读作为学生理解文章、学习语文的好方式、好途径,值得我们在语文课上进一步强化。但语文课追求的读并非仅仅是读,语文课不是单纯的朗读指导课或朗读训练课。语文课的朗读不是孤立的,我们应该将其贯穿整个课堂,使它与体会文本内涵,品味语言韵味,感悟作者心声紧密融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在理解感悟中深化对朗读的把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朗读中和文本对话,在朗读中升华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这样的朗读才是语文课真正追求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别样精彩。
  只闻教师的滔滔不绝,不闻学生的朗朗书声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们就要重视朗读,合理安排朗读,这样语文课堂才能进入“此时有声胜无声”的理想境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