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创新与责任:电视媒体生存路径:责任路径
 

创新与责任:电视媒体生存路径:责任路径

发布时间:2019-07-16 03:59:15 影响了:

  摘要:2011年电视娱乐节目风起云涌。婚恋交友的热潮尚未完全退却,职场真人秀、婚姻真人秀、梦想真人秀等娱乐节目热播荧屏。“娱乐”已完全渗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并逐步主宰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娱乐乱象”渐入研究视域,“同质化”、“类型化”、“虚假化”等品格低俗的电视娱乐节目挑战了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本文在梳理2011年电视“娱乐乱象”的同时,从电视节目市场版权化、栏目诉求人性化等方面探寻践行电视媒体责任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娱乐乱象;电视媒体;创新;责任;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相亲热”骤然降温,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为代表的“职场真人秀”、以江苏卫视《欢喜冤家》为代表的“婚姻真人秀”热播荧屏,把观众带入了一个由娱乐、信息和消费组成的新的符号世界,电视娱乐节目俨然是欲望诉求的镜像,成为了巴赫金所言的“广场式”狂欢的文化标本。一味的感性狂欢,带来了疯狂的“复制”与“拼贴”,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加剧、“创新力”匮乏,电视娱乐也呈现出失范、失序、失格的“乱象”,这极大影响着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公信力。本文盘点2011年电视“娱乐乱象”,从电视节目市场版权化、栏目诉求人性化等方面探寻践行电视媒体责任的创新路径。
  一、“娱乐乱象”:电视媒体的尴尬境地
  2011年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势头迅猛,“职场秀”、“婚姻秀”等娱乐节目层出不穷。然而,娱乐繁荣的背后裹挟了“娱乐乱象”的种种表征,诸如“相亲”与“职场”的混搭、“形式”与“样态”的复制、“煽情”与“情感”的混杂、以及“虚构”与“真实”的冲突等,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遭遇质疑。
  (一)相亲节目变身职场节目:再掀同质化狂潮
  电视节目同质化主要是指目前电视媒体存在的“以大致相同的节目制作手段、制作流程、节目类型,传递大致相同的各类信息的现象。”继《非诚勿扰》之后,作为职场节目的《非你莫属》,以系列环节的惊人相似成为了“求职版”相亲节目。以《非你莫属》为代表的大量职场节目形成了新一波职场秀节目浪潮。
  2010年末,天津卫视的大型职场真人秀《非你莫属》以及中国教育1频道的《职来职往》登陆荧屏,2011年两档节目进入全盛时期。随后,各类职场真人秀粉墨登场,如宁夏卫视财经频道的《中国职场好榜样》、旅游卫视的《烈焰门徒》等“职场秀”等。细看这些职场节目,其职场节目形态与相亲节目如出一辙,“复制”与“拼贴”的痕迹十分明显。以《非你莫属》与《非诚勿扰》相较,开场惊声尖叫、T型大舞台、LOGO新设计(人形图像)、节目四环节、现场两指导、嘉宾语惊人、命运数盏灯、赞助同一体等惊人相似的节目样态加剧了电视媒体的“同质化”进程,表征了电视娱乐文化“泛化”、“异化”的生态转向,使人们踏上了尼尔·波兹曼所言的“娱乐至死”的不归路。
  (二)争议性话题频出:挑战主流价值观
  职场节目能够吸引观众的不仅仅是节目表现形态,更重要的是不断制造了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这与相亲节目不谋而合。相亲节目曾打造的“马诺”、“朱真芳”、“谢佳”、“马伊咪”、“那笛”等争议性人物成为了节目的看点。将这一特点进一步扩展,除了嘉宾还延及评委,例如《职来职往》中马丁的过分挑剔一改昔日评委的电视形象,成为了争议性的话题人物。《非你莫属》的黄欢语言暴力及乖张行为引起人们的不满。达人/Boss作秀意图较为明显,刘同与马丁、慕岩与刘惠璞等相互攻击制造的话题更是连绵不断。同时,应聘者的争议性也是推陈出新,“伪娘”一身女性装扮,加之言语中透露出的女性气质,成为了舞台上的另类,作秀、表演的意图十分明显;“啃老族”展现的是不思进取的一种萎靡状态。总之,节目中电视节目制作方、作秀达人、利益商家、个性选手多方合力建构了一个话语冲突相互较量的文化磁场,对就业观念造成了某种颠覆的同时,挑战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婚姻秀”合力故事潮:探底真实底线
  在职场节目火爆的同时,江苏卫视的《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浙江卫视的《婚姻保卫战》等“婚姻秀”的热播占据了电视荧屏的一方空间。《欢喜冤家》与《老公看你的》作为江苏卫视的两档“婚姻秀”,前者重在节目矛盾,后者旨在秀出夫妻恩爱。夫妻生活本是普普通通的,经由荧屏的修饰,煽情与真情已难分伯仲,观众是被电视的煽情打动还是被故事的真情感染,已不得而知,影像与现实的冲突不言而喻。秀出的婚姻能够长久吗?同时节目中的故事备受“真实性”的拷问,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老公看你的》在喧闹中遭遇“限娱令”后节目被迫宣告停播。
  电视新闻故事类节目《传奇故事》、《王刚讲故事》、《说事拉理》等的热播,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开启了电视节目新的叙事文风——“故事潮”。“故事潮”主要是以真人真事作为母本通过再现与演绎的方式呈现出的特色鲜明的谈话节目、栏目剧。2011年的电视娱乐善于运用“故事潮”来表现特定的情感。江苏卫视的《欢喜冤家》就是通过再现故事主人公的矛盾,并试图通过多方力量进行调解。但是,节目制作方往往给故事打上某种惊异的标签以期获得观众的眼球,诸如“我不愿做后妈”、“犹豫男孩的悲恋三人行”、“复婚之路遭遇情敌求婚”、“老公保留前女友物品”等暴露个人隐私性话题制造噱头。主人公略显拙劣的表演让人对其真实性表示质疑。
  无疑,异彩缤纷的电视娱乐节目疯狂复制,彼此“模仿”、“拼贴”、“抄袭”的现象日趋严重,“克隆”成风导致节目“同质化”、“类似化”现象严重,麻痹了人们的神经系统,消解了电视艺术的崇高感。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产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包括全球化进程中消费主义与流行文化盛行、电视媒体在收视率面前的妥协、经济利益驱使下商业文化的盛行、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导致严重失语等,并进一步导致了“娱乐乱象”的盛行。电视媒体如何摆脱“乱象”的阴影成为了电视工作者的棘手问题。
  二、电视媒体的创新途径与责任彰显
  电视“娱乐乱象”削弱了媒体公信力,消解了哈贝马斯所言的“公共领域”的合理性建构。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唯“收视率”是瞻的评估体系有着深刻的关联。在“收视率”至上的时代,电视媒体不惜一切代价来提高收视率,规避踏上“末位淘汰”的终结列车。2011年,中央电视台对节目评估体系进行了改革,自7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评估标准,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与专业性成为了四个重要的指标。这一评估体系的实施,正式宣告了央视实施6年之久的“末尾淘汰制”的终结。北京台也提出了新的节目评估体系,“社会责任、品牌价值、文化品质和专业品质”四个可测量指标取代“收视率”唯一的标准。可见,电视媒体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