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高校有哪些公共课_论高校公共课高雅音乐教育
 

高校有哪些公共课_论高校公共课高雅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5:20 影响了: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大学为主要空间,以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音乐审美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有许多新的体会,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普通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几乎没有大学生说自己不喜欢音乐,喜欢音乐已经成了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一个标签,但什么是音乐?喜欢什么音乐?在大学生的印象里,音乐指的就是流行歌曲。学生谈及歌星或流行歌曲头头是道,对歌星的状况、隐私等更是如数家珍,但真正了解世界优秀流行音乐的人却寥寥无几。
  有的大学生不会简谱,而精通五线谱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学歌只是随CD或MP3哼唱。很多学生表示对高雅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京剧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舆论界及演出界给予这方面的宣传几乎是代替了一切。
  在国外,人们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视的,音乐教育从儿童就严格、系统地抓起,在许多的大学里分门别类地开设了许多音乐选修课、必修课,如古典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技巧、声乐理论、作曲理论等专业的课程。但在国内,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缺少了这方面的知识,纵观书店里的音乐图书,大部分是写给专业人士或是已具备了一定音乐修养的人看的,当代的大学生很难光顾这些书籍,使这些严肃音乐一再束之高阁,走不进大学校园。欣赏音乐需要懂一些音乐基础知识,更要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和背景。而我们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些,所以听不懂音乐,这是由于音乐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决定的。首先,音乐没有空间的造型能力,它不能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现象;其次,音乐的基本构成也不是语言符号,它不能表达任何概念,音乐的声音自身没有任何的定义,因而不懂音乐表现的是什么,而民族音乐常常被人视为比较高雅的、难度较大的“阳春白雪”,所以被大多数人敬而远之,只好放弃听一些民族音乐、高雅音乐而转向于通俗易懂、从歌词便可了解所表达的内容的流行歌曲。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使大学生接受美育熏陶,必须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及高雅艺术。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着特殊的素质教育功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有句名言“音乐是比―切智慧、―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应该列入青年的音乐课程里。”纵观历史,许多著名人物都喜欢音乐。恩格斯在学生时期就喜欢德国民歌,常听音乐会,最喜欢贝多芬的交响曲。让学生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民族音乐、高雅音乐,可以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那么,在普通高校的校园和课堂里,如何让高雅音乐、民族音乐不再走马观花,停下它们匆忙的脚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应当拓宽大学生民族音乐的视野,让他们知道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有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风格独特的民歌。还有各种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都是珍贵的艺术宝藏。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民族文化营养滋润,培养民族情感。创造一个良好而浓郁的民族音乐社会氛围,以配合音乐教育。各种传媒应以健康多彩的优秀民族音乐节目为宣传主流,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二、应当让大学生了解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例如西洋古典音乐,应当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响乐、交响诗、协奏曲、独奏曲、室内乐、咏叹调等,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哪些流派,世界上著名的演奏家、指挥家、歌唱家有哪些,了解他们的风格特征、主要作品及代表作是什么,他们在音乐发展史的地位、作用、特色、贡献等等,在介绍每一部作品时,要具体讲解这首乐曲产生的年代、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作曲家生平、反映的社会内容等。围绕作品,积累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切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通过反复的聆听,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熟悉和了解,才能不断有所感悟,才能逐渐提高欣赏能力,才能真正体会到欣赏音乐的乐趣,只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并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不仅让同学们在欣赏中要有官能的欣赏和感性的欣赏,同时还要达到理智的欣赏,真正领略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美感。
  三、要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性课程,是高校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的实践,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无法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通过一些形式,如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管乐队等,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索、领悟、体验时,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成立艺术团体就是为了给学生创造学习音乐、学习乐器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得到艺术熏陶和教育。而乐队办得是否成功,不只在于专业水平的程度和社会知名度,而在于能否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音乐的殿堂中来,能否给更多的人以音乐的感染。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学生音乐兴趣,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学校的音乐教育要主动与社会合力,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关于高等院校提供交响乐音乐的讲话》中就强调了具备必要的音乐文化修养是提高青年知识分子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要让高雅音乐进校园。此外,还在其著作《音乐笔谈》中也大力倡导推广高雅音乐,而大学是青年人的世界,是新知的摇篮,更是艺术的殿堂,在这样一个大好的环境里,也大可仿效国外学校的音乐教育,让校园音乐生活成为社会音乐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成立的艺术团、管乐队排练各种节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也可走出校园参加社会的音乐活动。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邀请有名望的艺术家到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把音乐欣赏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利用校园广播台播放经典音乐,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了解与民族音乐、高雅音乐相关的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帮助学生去形象、准确地感受和认识;通过欣赏各种音乐会,提升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美妙意境,并在浓厚的音乐艺术氛围和多元音乐文化的浸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进行音乐文化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受教育对象的音乐文化素质。同时,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可以和其他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其他方面的文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总之,要逐步使大学生树立音乐美的意识,达到对音乐的理解和领会,在青年学生中大力提倡高雅音乐艺术教育,培养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适应高校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艺术系)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