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几点要求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几点要求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1-14 04:50:45 影响了: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有效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师 学生
  
  一、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应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但是,老师面对那教材崭新的“面孔”,数学活动为主线清晰了,而知识技能线却模糊了;面对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面对一个个表现欲望极其强烈的学生,课堂气氛活了,而如何捕捉有效信息却变难了。因此,如何清晰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及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因此,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做到:
  1.根据知识技能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要明确教材编排意图,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要确定好课时教学目标,要抓住重点灵活使用教材,要抓住重点开展教学活动。
  2.要考虑学科知识的有效联系。首先,应考虑学科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新知识与哪些旧知识有内在联系,是哪些后续知识的基础。其次,应考虑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之前,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科问题,教学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解决学科问题,教学之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与技巧思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学科价值观。
  3.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等人文精神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爱祖国、爱人民、尊敬老人、遵守社会公德等社会道德意识和交通安全等意识。教师既要有整合观,又要有学科观,当学生联系的思路无边无际,严重偏离教学重点或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给予引导转向。
  二、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多种多样的学生的,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因为学生又是变化的。所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体到一节课而言,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采取资料介绍、观看影片片段,课本剧、辩论赛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丰富的教学或学习资源,扩展教学或学习空间,使教学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形声并举,教材表现力的提高,使学习更有趣,更有效,也更加简便;媒体的信息表现技术的优势,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实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扩展了人们学习的空间、时间和途径,它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各方面的技能。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
  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思考是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必须做到: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思考。只有三思而问,才能豁然开朗,才能在无疑之处见疑,乃至通过思考发现真理。
  2.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了走过的路线,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分析思考,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
  3.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教师应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将具体问题变形、转化、假设、分解、类比、重组、统摄、拓宽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五、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应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