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18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独立学院经济学应用型案例教学研究】
 

2018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独立学院经济学应用型案例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7:30 影响了:

  摘要:近些年,随着独立学院的蓬勃发展,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教学的探索也一直没有间断。以经济学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应用型案例教学方法。此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应用型案例教学
  独立学院与其他层次本科教学目标不同,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在此基础上,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具备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公共事务和政策的理性评价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准备。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应用型案例教学方法。
  一、应用型案例教学概述
  应用型案例教学,是指在应用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案例教学广泛引入教学,将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其中,应用型培养目标是目的,是独立学院教学的最终目标;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手段。两者能够有机融合是基于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很好的实现应用型教学目标;同时,在应用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案例教学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应用型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在教学中加入几个案例分析或者设立几节案例讨论课,而是将教学与生活、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将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案例与课堂教学密切融合在一起,通过事实案例引出教学内容,由鲜活的案例来解释枯燥难懂的理论模型,通过案例讨论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很多学生却并没有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使用的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其框架通常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基础上的纯理论分析框架;(2)对经济学理论的论证,大多采用抽象的数学推导和模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感到晦涩难懂。学生从中学到的也只是一些理论及其推导,没能将经济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就没能真正实现经济学教学的意义。
  我们对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经济系、管理系等涉及经济学课程的系部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往课堂效果、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教学的组织、课程建议等几个方面。调查涵盖国贸、金融、会计、信息管理四个专业,共收到有效问卷545份,其中认为自己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多达77.25%,只有13.3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能力”或“能力很强”;认为分析问题能力“重要”的高达93.03%,认为“完全有必要”加强分析能力培养的学生占到了87.71%。
  二、应用型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应是与理论讲授结合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77.80%)也都认同并接受“理论知识学习与案例教学同时进行”。经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应用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从生活出发,以真实案例导入教学
  每一次课或每一次独立教学内容的开始,都以与本次课内容有关的案例尤其是贴近生活的或当下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学习。课堂讲授结束时,再返回到上课之初的案例,最初的疑问也就烟消云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明白经济学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听课变得不再被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讲授过程中,以典型案例解释理论
  经济学理论大多采用推导、论证的方法,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对模型推导普遍感到较为困难与枯燥,而且应用型教学目标的定位也决定了经济学教学应以理解运用为主。
  在讲到某一知识点时,选取一些简短的典型案例,用这些典型案例来解释与印证理论观点,晦涩的理论一下变的清晰明了。例如,讲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可以引用“5个狗不理包子”的例子,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很容易就能够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选取的案例数量不宜过多,也不要过于复杂,要少而精,重点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内容,能清楚地印证理论观点即可。
  3.讲授结束时,以综合案例分析锻炼运用能力
  在某一章或相关的某几章内容讲授结束后,可以安排一次综合性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综合性案例和前节所述的典型案例的区别在于,前者短,后者长,前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相关原理,是为了证明原理的正确性,后者综合性较强,难度也较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理解经济学原理基础上的能力提高。
  对于综合性案例,笔者比较推荐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也比较倾向于小组课堂讨论的形式。调查中发现,有61.09%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现场讨论和辩论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员数量控制在10人以内,组内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和各成员之间的碰撞,可以激发出新的火花,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在一旁观察,鼓励学生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思考。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完善,得出最终结论。在适当时候还可以组织课堂辩论,使学生更为全面的看待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鼓励与引导学生,给他们一定的肯定,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4.课堂外,以实践性案例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要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运用实践性案例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拟定一个大概的选题范围,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自己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如适逢节假日,可要求学生在外出活动时注意观察各地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选取一种商品进行详细调查,找出价格变化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及相应的调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选题难度要恰当。因为经济学一般安排在大二阶段,他们刚刚接触专业课,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且社会经验有限,如果选题难度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不但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如此将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由案例来支撑解释理论,运用理论分析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巩固理论,由此形成一个系统严谨的体系。
  三、应用型案例的选取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针对案例的选取,除了通常所提倡的典型性、本土性和针对性原则之外,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等特点,还需要特别注意案例应用性要强,要考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在选取案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用性
  经济学教学应该突破纯理论授课,要着眼于引导学生用知识解决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在选取教学案例时要注意贴近生活,注意案例的真实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该课程实用性很强,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碰到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意义所在。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比较活跃,参与的社会活动相对较多,对现实经济社会已有一定接触和体会,也更希望教师能够对他们在现实中的困惑与不解给予清晰的解释。调查中就发现,很多学生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度开展教学,多选取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用性强的案例。
  2.时效性
  案例的时效性要强,要尽可能新,教学中要将课堂讲授与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有些案例虽也能够解释某个理论,也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但案例内容已经过时,现在的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阅历,无法真正体会其内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选取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作为课上分析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为经济学的魅力所折服,同时也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以今年农产品价格为例,每个家庭都感受到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若选取这方面的案例,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引起价格上涨的原因,最终印证了价格的变化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从而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3.趣味性
  独立学院学生较为活跃,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却较差。要将学生都吸引到课堂上来并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充分的准备、讲课艺术之外,还要突破原来的课堂形式,以一种更加有趣、活泼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最喜欢视频辅助的,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代多媒体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便利,案例也可以选取寓言、故事、视频音像资料、图片、动画等形式,还可以采用小游戏或小实验的方式。事实证明,应用这种方式,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自然也掌握得更牢固。
  综上所述,应用型案例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广泛地搜集课堂适用案例,并对原有案例进行更新;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案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时代热点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必须时时思考如何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如果能够按照上述原则准备和组织课堂教学,将理论讲授与应用型案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丽.让经济学回归为一门有趣的学问――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体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3):129-13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