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新时期怎样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之对策]
 

新时期怎样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之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8:02 影响了: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未成人的德育现状,提出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2)注重实践,拓宽途径;(3)强化师德,提高质量;(4)加强沟通,齐抓共管;(5)深化内容,创新模式。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学德育 未成年人
  
  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水准确实令人担忧,道德缺失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很多未成年人行为失范,游走于违法边缘的比例约10%。(2)厌学情绪明显。有厌学表现和厌学倾向的未成年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20%以上。(3)责任意识淡薄,强调个性张扬,集体观念缺失,约占13%。(4)对社会、他人冷漠,缺少关爱与奉献意识,也达近20%。
  基于上述调查可见,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之重要,形势之严峻,原因之复杂,工作之紧迫,任务之艰巨。现就新时期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发表一管之见,希望与各位同仁商榷,共同做好未成人德育工作。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少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然后,要针对未成年人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目的性强。
  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注重创新,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求真务实,做一个诚实的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才能使未成年人学做一个有健康的体魄、有健康的心理、有规范的行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学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有爱心之人;学做一个明是非、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讲气节、有骨气的人;学做一个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体的经验,有建设家乡的宏愿,有创新精神的新时期主人,从而真正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既有落脚点又有新起点。
  二、注重实践,拓宽途径
  笔者认为道德教育不能脱离未成年人生活和未成年人的现实体验。实践证明,脱离现实的生活和活动,仅靠单纯空洞的说教和灌输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道德教育绝不是一门课,它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只能在生活中展开,只能借助人的实践经验来进行。以往的德育只注重到知识的讲授,而这样的方式又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然,德育离不开灌输,但灌输一旦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只能算是一味地灌输,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往往是重课堂教学,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使其很多学生在教师面前是“很听话”,而回到家里却成了“听他话”。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现象呈现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特征,这种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德育灌输必将陷入困境:被动接受教育,教师告诉学生多少,学生接受多少,一旦离开老师,学生就丧失自律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教师等于离开了监督力,缺乏自制力;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内容缺乏共鸣,老师讲老师的,我做我的,以至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今天说了明天又忘记”的现象。
  从根本上看,“我们必须先进行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这些德性”。即是说,生活和体验才是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所以,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关注“人”,从现实生活出发,基于他们已有的体验,为其创设德育环境,使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相信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未成年人需要的,有效的。
  德育教育应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因为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社会生活是道德实践的精神家园,道德只有回溯到生活世界里,科学教育及于人的理性才能作为理性显现出来。只有在课堂上,在具体情境无关的环境下讲道德,学生没有情感体验,就无法将学到的道理知识升华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将未成年人带入能使他们真正火的生命感动的生活中去。未成年人真正有了感受,有了理解,有了体悟,道德美才能融入他们的生命之中。
  三、强化师德,提高质量
  教育是人的活动,道德教育更是不能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它需要教育和受教育者之间生命的相互关照、情感的相互沟通和人格的相互对话。教师,作为未成年人最重要的道德的榜样,其自身的言行举止、行为示范对未成年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即教师具有怎样的道德态度,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实践能力和修养水平会直接并且深远的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成长。当未成年人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影响时,他们各方面得到的学习会跟着稳定成长。这是道德教育的身教方式,也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在我们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身教常常是被忽视的。道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身教而非言教,或者说身教胜于言教。因为身教的影响是震撼心灵的。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有影响,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在于师生关系中蕴含的道德内涵,即榜样的力量。
  在新时期,必须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打造教师,强化德育意识,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激情投入,力争实现以情激情,以人教人,以心动心。
  四、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第一,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本着自愿原则,成立家长委员会,对学生中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和一些家长的不当行为,及时与家长委员会取得联系,共商解决之道。
  第二,实行课堂开放制度。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可随时走进课堂,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既对未成年人的实际状况能做到真实的了解,又能督促教师规范自身行为和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制订常规教学中德育教育体现办法,通过教务处、教研室对教师评优课条件进行修订,增加德育教育寓于常规教学的要求,改变以往德育教育局限于班会、集会和活动的状况,使学校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深化内容,创新模式
  德育本身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涉及到未成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必须进行深化,在过去单纯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养成习惯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同时在德育教育模式上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提高未成年人参与的兴趣,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以事说理”、“德育评价”、“道德法庭”、“道德再现”、“师生互相监督、点评”、“校委会成员联系班级”、“班级之间选择竞争伙伴、比学赶帮,共创双赢”等活动,使学校德育教育呈现勃勃生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总之,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是一项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站在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去重视、去实施德育教育,我们的育人工作定能实现理想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