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作文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3:09 影响了: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自我发展、对工作具有极强破环力的因素。籍以问卷、座谈方式和工作中积累的资料,试图从现实的微观层面入手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缓解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作者简介:吴雪恩,安徽省安庆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30-02
  
  随着党和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战略任务予以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的大发展已经显示出强劲势头,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不得不关注教育发展之本教师的发展。现实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burnout)问题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强力干扰因素。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状态。我校参加的省级课题调研问卷中了解到教师团队职业倦怠问题让我们感到沉重,如何积极面对?本文试图从微观入手,客观地分析其成因,尝试着提出适合实际工作的缓解策略,努力达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绩效,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团队职业倦怠最明显的岗位表现有:工作缺乏热情、缺乏活力和主动性、个人发展无目标和计划、个人发展停滞、个人成就感低等。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从分析来看,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学生的行为问题和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相互作用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升温,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量的方面逐年增加,相应的问题学生群体也随之而持续扩大。“问题学生”的问题又相对集中在“心理状态”和“学习心理状态”两个方面。
  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据调研统计。
  行为自觉性:较好、很好的占17%,其余为一般和较差。
  行为自制性:较好、很好的占17%,53%为较差和很差。
  自信心:较好和很好的仅占19%。
  以上数据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情感投入、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长期以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超负荷日常工作,教师心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情感日益耗竭,这方面班主任及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更为严重。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问卷显示,能基本完成正常学习的心理状态要求的学生仅占五分之一左右,“学习能力”一项不到10%,其余属于在学习心理上“厌学”,在学习能力上“不会学”的庞大群体。
  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研究看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心理正相关。职业中学课程、教材均按正常学习心理青少年基本水平要求设计的,但职业中学学生从知识积累、学习策略、思维策略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老师在社会、学校正常教学期望值与教学对象客观实际的巨大反差中苦苦挣扎,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逐减,形成习得性无力感而失去工作乐趣,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
  上个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曾一度辉煌,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齐而庞大。在世纪之交的前后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一再萎缩、下滑,教师队伍也在逐年萎缩。如我校教师年龄40岁以上、教龄15年以上的占75%,近五年来几乎没有补充新教师。该年龄段、教龄段是职业倦怠高发期,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主体多元,主管部门多,学校分散而量少,与普通高中不相融通,势必造成教师流动壁垒,形成一种相对独立、封闭、固定的办学单元。这种格局的影响之一就是教师与整个教育大环境隔离,而缺乏积极的社会联系,失去活力。
  第二,评价模糊、付出与回报失衡是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诱因。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一个学生,按照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用考上大学的多寡来评判一所学校或一个教师成就高低已成为全社会通识。但学生的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是缓慢的,难以量化和显性评价的。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很难为当前社会多数人所认同,系统内也很难界定一个教师的成就大小,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卫生、上操等)的付出超出了教学任务的付出,教师难以证明自已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教师对教育职业或者工作岗位是否能够满足自已的成就动机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这种模糊的评价导致教师成就感极低而产生付出与回报失衡心理。调查表明对目前收入满意的仅占14%,不满意的为33%,其余为说不清。对所从事的工作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仅占42%,说不清的占25%。
  第三,心理压力大与社会认可度低是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显性诱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管理人员长期心理压力达到极限,经常性产生身体疲劳感、精神疲惫感。一位女教师自从担任班主任后,长期是不该睡觉时想睡觉,该睡觉时睡不着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压力源有:学生的心理异常、心智发育不全、家庭缺陷、留守孩子教育、生命、饮食和交通安全、青春期安全、学生就业压力、学困生压力、实习实训压力、招生压力等,学生管理的压力问题全都摊到教师头上,这些压力全时空、多层面地象一张网罩住职业学校教师。而巨大的压力要以巨大的身体和心智投入为代价,巨大的付出与社会认可度又极不相称,当前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评价非常高,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声望评价偏低,甚至是偏见。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于职业声望的自我评价也偏低,这意味着教师对自已的不满意感。
  上述显性诱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说将是循环往复,永无限期的,它就象影子一样成为职业教育和中职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再好的人身临其境,都将无法摆脱职业倦怠的高原反应。
  从以上分析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是生理、心理、社会、个体、制度、工作对象、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俗话说“干一行,厌一行”这就是职业倦怠,也就是说各个行业都有倦怠的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消除职业倦怠的明确答案。立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现实,尝试着如何实施有效干预和减缓职业倦怠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并结合有关专家研究建议,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施有效干预或减缓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第一,建设以和谐师生关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营造释放身心压力的宽松环境。
  管理中处处体现服务至上,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管理中的情感投入,努力营造校园内轻松、和谐、民主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老师,也包括学生在内,尽可能在这种环境中避免产生不良情绪,既使有不良情绪也可在良好的环境中得以净化,及时排解,减少堆积,缓冲心理压力,减少和缓解职业倦怠。如:师生员工之间见面主动问候的文明礼貌言行,减缓心理压力的温馨提示语等。总体目标是要达到校园内人际关系阳光、合作、轻松、信任。
  第二,立足实际,构建以激励和导向为原则的评价机制,让师生在精神上宽慰。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客观实际,建立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在激励和导向原则下的师生评价制度,在重大制度、工作要求出台前,要充分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畅通沟通渠道,让师生有充分表达自已意愿的机会。在评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在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覆盖面,让师生经常体验成就感给心理带来愉悦。如我校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时将奖励面由原来的15%提高到60%,让绝大多数班主任工作得到充分认可。
  第三,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改革步伐,让师生在教与学中无障碍合作。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实际,加大力度开发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学、会学、想学的校本课程,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改变过去以考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手段,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实施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和进步都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学生有成功体验,同样对教师有着正相关影响。
  第四,经常开展各种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愉悦的集体活动,使校园成为师生心灵乐园。
  在活动中放松情绪,在交流中调整心态,在参与过程中消解压力。应注意的是开展这类活动主要目的是调整情绪、减轻压力,不宜条条框框太多。活动是平台,愉悦身心是目的,同时应注重师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教师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高发职业群体。除环境、制度、社会因素诱因外,个人的自我调节、自我矫正、提高自身缓解能力也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策略。我们有望看到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团队的生命质量同样得到提升,以期达到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2]吴国辉,熊侃.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探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