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简述苏健文职业指导思想:2018最新党的指导思想
 

简述苏健文职业指导思想:2018最新党的指导思想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3:09 影响了:

  本栏目由湖南农业大学《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课题组协办      摘要:抗日战争期间,昆明职业指导所在后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职业指导运动,苏健文作为该所主要见证人,总结归纳了职业指导的内涵、范围以及实施办法,本文即对苏健文职业指导思想观念进行梳理介绍,希望对现今的职业指导有所帮助。
  关键词:苏健文;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李兴军(1983―)男,湖北保康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指导。刘艳艳(1980―)女,山西晋中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1-0059-03
  
  1939年2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云南成立办事处,同年5月15日成立了昆明职业指导所,由喻兆明主持工作,后因喻兆明无暇兼顾,9月改由苏健文主持职业指导所工作。
  昆明职业指导所在艰难困苦之中,开展了有声有色的职业指导工作,内容涵盖了升学指导、职业调查、职业询问、职业演讲、职业训练等十几个方面。苏健文根据平时的经验积累,加上浏览各种材料,于1945年著成《实验的职业指导》一书,阐述了自己对于职业指导的见解,其中蕴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现兹以介绍。
  
  一、倡导职业指导的缘由
  
  1945年成书之时,苏健文称本书的动机源于战后社会重建计划,同时援引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认为战争是由社会的竞争和社会的不公引起的,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在办理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都是些社会问题。于是,苏健文承认,矛盾和问题是随时存在的,“人类就天天在这种矛盾的统一中过活着”,职业指导的功能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一切失业问题与整个社会事业的合理发展”,但是在抗战建国时期,能使得部分社会事业与人才得到适当配合,在战后工业化过程中,在可能的范围内,使一切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人类造幸福,为社会求进步”。
  苏健文认为,在夹缝中生存的职业指导其功能肯定是有限的,其目标也是改良性质的,其作用在于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战时的职业指导面临许多困难,诸如人们认识的缺位、求人者的急躁、求职者的迷茫、诚信的缺乏、青年学生职业技能的低下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单单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苏健文认为,提倡职业指导的理由有四个方面:
  (一)对于个人来说,“职业占人生一大部分的时间,每天除了睡眠休息之外,差不多其余的时间都花在职业里。”如果择业不当,就会影响到人生的愉快,理想的职业分配,是要使人人乐业。同时,人是个别的,各有特长,职业也是个别的,各有特性,“适当的职业选择,能使每人充分发展和利用他故有的能力及特长”,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依赖于职业指导。
  此外,不少青年求学、择业“完全是东碰西撞,没有一个确定的计划”,到了从事的时候,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见异思迁,“这种情形,对于个人在时间上及经济上都是莫大的损失”,确需职业指导。
  从大的方面讲,“心理健全的第一要素是有组织完全和发展平衡的人格”,而其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是要有一个人生的中心目标”,然后人生才有意义,“而职业或事业,乃是人生最有力量的目标。”所以,职业指导对于个体是很有价值的。
  (二)对于社会来说,“社会上最大的浪费,是人力、才力的不经济”,不少毕业生不是“用非所学”,就是“学非所用”,而社会上却存在“有事无人”的现象,所以“人尽其才的实施,首先就要各人的职业,合于个人的个性、能力和兴趣”,而这些必须依靠职业指导来实施。
  (三)对于学校来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做人、做事,造成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升学、就业加以指导。学校的责任不能止于学生毕业,应该继续指导,“使他们在社会上,在职业上,能得到一个圆满的适应”,这必须借助于职业指导。
  同时,学校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要考察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改良学校的课程、设施,使得学校的教育符合社会的需要,这些没有职业指导,是很难施行的。
  (四)对于实业机关来说,“任何组织,若能事事得其人,能人人尽其才,这个组织一定发达”,苏健文援引欧美专设人事部的实例,说明“职业指导看似一个小问题,但其影响工作至大”,所以要在实业机关中推行职业指导。
  
  二、职业指导的现实意义与具体含义
  
  苏健文认为,“职业是人人应有的,因此职业指导是人人所需要的”。一方面,在过去的封建时代,出身决定了个人的职业,个体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权,加上社会不发达,职业指导功用不大。而在新时代,职业的范围不断扩充,个人有了择业权,“一个人在社会里职业界上之地位,乃个人自身努力之结果”,所以择业必须依靠职业指导,进行缜密的考虑。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职业本身发展迅速、更迭频繁,职业分化日益精细,因而择业越来越困难。“值此抗战建国之时,国家遭受空前巨创……事业废弛,才弃于野……如果没有一个调整救济之机关专司其事,则后患无穷。”所以,职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职业指导就是职业介绍”的观点,苏健文解释说“在日本,职业指导工作是包含在职业介绍事务局里面的,而在欧美各国,却适得其反,职业介绍不过是职业指导所里面的一部分工作,故可以说职业介绍也即是职业指导。”
  苏健文针对有些人对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分不清楚而言“教育即是指导”的观点,解释说,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有密切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预备学生在能适用于某种职业上种种职务,例如电气之工程者、土木工程者、化学工程者……后者乃以某种职业为根据,用以增加普通智慧使视某种职业为某种事业(如政治、文化、经济等事业)中之一项,增加对于此事业的欣赏及兴趣……给人关于某种职业范围内之职业认识、兴趣,关于某种职业范围内之职业理想。”
  苏健文辨析了若干与职业指导相关的概念之后认为,“职业指导,乃是供给事实、经验及意见,去帮助个人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及改进职业,同时协助社会事业合理之发展。从经济组织的现阶段观察,使个人促进社会,使社会亦因各个人之群策群力,得以调制生产维持经济的现状,适应经济的社会需要。从人生哲学上说,是在于指导受教育者,获得相当生活的基础,并充分发展其天赋才能,以造福人群。”
  
  三、职业指导内容与方法
  
  苏健文认为,职业指导应该包括职业选择、职业训练、职业介绍和职业改进,他们四位一体,互有密切的关系,缺少任何一种,则职业指导的工作就不健全了。在一般社会里,职业介绍是最迫切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对于职业选择、职业准备以及职业改进也应给予同样的重视。
  对于职业指导过程来说,其方法一般有调查、宣传、登记、观察、考验、谈话等。职业指导的任务,至少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这六个方面分别是:
  (一)关于职业内容的事实收集。因为职业指导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因此,第一步就应该调查各种职业的内容。具体包括职业的性质、工作环境及待遇情形、该项工作所必须的资格和训练,获得该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的机会与场所等。具体的调查方法可以有与雇主及工人谈话、观察、印发调查表等。
  (二)事实的利用。事实收集之后,必须设法将此种事实传播给学校里的学生和社会中需要此种事实的人们,具体的传播可以通过编辑书报、讲演、参观、实习、职业课程、利用原有学科传授职业知识等方式和途径来实现。
  (三)个性的考察。个性包括体格、智力、特殊能力、兴趣、品格等,其考察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使用客观的心理测验,二是凭借指导者的主观评判。
  (四)指导。在调查职业和个体之后就可以进行指导工作了,指导包括择业的指导和预备职业的指导。一般采用与被指导者谈话或者与其家长谈话的方法来进行。
  (五)职业介绍。职业介绍的对象一方面是人,一方面是工作。所以,介绍者一方面应该与地方上职业界联络,随时探听职业界有无空缺位置,一方面应登记求职人群,以便随时介绍。
  (六)服务指导。服务指导的目的在于继续考察已有工作者在职业中能否有圆满的适应,并加以指导,以改进其职业生活,达到乐业的境地。服务指导的方式一般包括谈话和通信等。
  四、职业指导的机关组织及实施策略
  苏健文认为,职业指导组织应该认清现实,充实职业指导,进行社会职业调查,深入继续研究,从而将职业指导推而广之。关于职业指导的机关,可以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对于其中的具体设置,苏健文的观点是:
  (一)职业指导委员会。苏健文认为,无论职业指导的机关类型如何,都应该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功能在于确定本机关的工作种类及范围、辅助实施方法的改进、供给解决指导问题的意见和参考、联络与指导社会各界,以及评定指导事业的效果。
  对于职业指导委员会的人选,苏健文认为要十分审慎的选择,不能只看他们的社会声望和经济能力。有几种人是很重要的,他们是:地方学校校长或重要职员、实业界领袖、职业指导专家等,这些人应该大力吸收。
  (二)职业指导所的内部构成。苏健文认为职业指导所的主任应该有很高的水平,其资格的最低限度应该是:大学教育院系毕业,并且熟悉职业指导的理论与方法,曾经在学校进行教育服务一年以上,年龄在25―50岁之间,应该具备一定的行政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于职业指导内部的组织架构,苏健文认为,应该按照事实范围,予以确定,但是最基本的组织应该包括总务部、指导部、介绍部、研究部和推广部。整个职业指导所的组织及其职责如图所示:
  
  (三)职业指导所的工作。苏健文认为,职业指导所的工作一般应该包括:1.聘请各业专家进行职业演讲;2.收集职业问题方面的图书资料;3.施行适当的职业心理测验;4.实施择业、训练、就业、升进、改进、修学及升学方面的指导;5.对求职者进行登记;6.对求人者进行登记;7.联络求职求人双方,进行介绍接洽;8.对就业后的效率、升进、成功问题进行指导;9.调查当地职业状况及需求;10.调查当地学校及学生状况;11.编辑出版职业指导的相应刊物;12.对供求关系进行统计研究;13.联络学校、实业界以及社会其他组织;14.辅助地方学校进行职业指导设计;15.代理实业界招考、录用新员工;16.代理用人单位训练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健文.实验的职业指导[M].北京.世界书局,1947.
  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
  3.龚自知.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五年来工作纪要[B].1944.
  4.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二十四周年纪念刊[B].193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