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5:40 影响了:

   [摘要]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各个学派争论的焦点。并由此发展出三大语言观:交际观、认知观及温和的认知观。三大语言观的代表人物都积极地为自己的理论辩护。本文予对这三大语言观进行介绍,并试图论证温和的认知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是最合理的。
  [关键词] 语言观 语言 思维
  
  一、引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极为关注的问题。总地来看,目前,围绕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主要发展出三大语言观:交际观、认知观和温和的认知观。目前,提出温和的认知观的典型代表是Carruthers,我们也可以将他的理论称为认知语言观的模块说,他的观点为解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注入了新的力量。
  二、交际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交际观认为,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大于语言。Pinker在其1994年发表的The Language Instinct一书中曾说过,思想不依赖于语言而存在,他在书中提出了关于心语的设想―人们不是用语言来思维的,我们的思想是寄宿在大脑的某个无声的媒介―Mentalese之上,只有在我们需要跟别人沟通时,才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心语独立于自然语言,甚至不受自然语言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自然语言有很多缺陷,而我们的思想却可以正常运行的原因。Pinker颇为得意的证据,是不会说话的婴孩和没有语言的动物类,如猴子,都可以进行一些思维活动。
  三、认知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认知观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思维不可能离开语言。Wittgenstein在Thinking一文中表达了语言与思维同一的思想。思维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就是语言使用。想象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边说边想,我们一般不会说思维比语言来得更迅速,而是思维和语言表达同时进行。那闪电式思想又如何呢?闪电式思想与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数学公式与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得数之间的关系一样。Bickerton在1995年发表的Language and Human Behavior一书中提到,假设思维用意象,而不用语言,那让我们来想象一只猫蹲在草席上,但是我们真能做到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猫,是胖是瘦,胡须是长是短?不,它“仅仅是一只猫”。但自然界里没有“这样一只猫”。因此,那种“我们先有自然界的图像,然后再用语言来表达”的说法是错误的,恰恰是语言勾画了自然界的图像供我们来思维和交流。
  四、温和的认知观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解读
  1.交际观与认知观的不足
  在这三种语言观中,交际观是最薄弱的。认知观相对交际观来说,已有很大进步,但他们的理论太绝对。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的确有不依赖于语言的思维形式。Fodor的心智模块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根据Fodor的理论,人类的输入输出系统中间有语言相联,所以人类不会受到刺激,就马上做出反应。因此,只有人类才能进行有语言的思维。而动物和不会说话的婴孩,他们的感觉肌动模块是直接相联的,受到刺激,就会马上做出反应,他们的肌动输出是可以预测的。因此,他们的思维是没有语言参与的。
  2.温和的认知观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解读
  由上述论述可以看出,思维的媒介决不是心语,也并不全是抽象的语言。因此,Carruthers在其1998年编写的Language and Thought一书中提出,至少某些思维是需要语言参与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和的语言认知观。根据Carruthers的观点,中央认知机制可以使用语言模块的资源来生成自然语言句子表征以进行概念思维。这些句子表征只以LF的形式出现,LF作为各个中央认知准组块之间的中介,使一个准组块的输出可以成为另一个准组块的输入,从而保证各个中央组块合作参与问题解决。那么,为什么是LF,而不是心语作为中央认知之间的中介呢?Carruthers的论证方法是进化论的:想象直立人和尼安德特尔人很自然将这些中央模块的输出作为自己的输入,这样他们才能用语言谈论许多事情。于是,语言便逐渐发展为各个中央模块的中介。由此看来,语言既是有意识的命题思维的载体,也是直接的概念思维的载体。语言和大脑的模块观并不蕴含着语言的交际观,而温和的认知观在模块主义的框架里完全说得通。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解读,并一一作了评价。从上文的论证来看,对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任何极端的立场都是不可取的,应该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Carruthers的理论是目前较为合理的,但他的某些想法还需要更多的论证来证明。让我们期待会有更多的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为解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Bickerton D. Language and Human Behavior[M].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5.
  [2]Carruthers,P. and Boucher,J. Language and Thought:Interdisciplinary Issu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95-98.
  [3]Chomsky,N. The Minimalist.Program[M]. 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5.
  [4]Fodor,J. The Modularity of Mind[M]. 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3.
  [5]Steven Pinker: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M].New York: Perennial Classics,2000.
  [6]Wittgenstein Thinking[A].In Kenny.The Wittgenstein Reader[M].199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