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5:06 影响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小学美术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不应该是勉强为之、形式主义的,而应该是贯穿教师创新意识与求实作风,精心策划、设计与操作确有成效的。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知识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创造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必要的,可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教学《小鸟找家》及《春天》,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东洲公园,边欣赏大自然风光,边讲解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帮助小鸟找家,寻找春天,通过活动找到生活与美术的结合点,体会美术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图形,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驱使他们创造图形美的欲望,积极思维,善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二、在观察中激发创新。社会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美术也不例外,然而社会生活是怎样被学生所感知的呢?观察是小学生认识社会的主要途径。
  美术课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并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为做到这一点,我播放战斗机飞行表演的录像片,学生惊叹飞机那么大还能做那样高难度的动作,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飞机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它是受到什么启发而设计制造出来的?”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得出结论:飞机是根据小鸟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大胆设想并设计成功的。我出示小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小鸟的外形特点,并指出小鸟由头、身体、双翅、尾巴、双脚几部分组成。我又出示飞机模型,让学生观察飞机的外形特点,指出飞机由头、机舱、双翼、机尾、起落架组成。通过直观观察和比较,同学们发现飞机的外部结构与小鸟的外形特点简直是太相似了。于是我及时加以总结:重大的发明往往来源于平凡的事物,只要你善于观察,敢于创新,每个同学都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白观察事物重在比较,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为引导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我还搜集了许多常见的较有特征的实物,如:芋头、黄瓜、扁豆等。展示给学生观察,并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观察后的感受,如:黄瓜身上有刺,芋头身上全是毛,扁豆是弯的,等等。接着我要求学生再仔细进行观察:黄瓜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刺的形状是怎样的?刺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它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变化?通过引导,学生知道了观察不能拘泥于常规,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物体作全面的观察,才能深入地了解物体的特征。
  三、在联想中启发创新。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联想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与启发联想结合起来,让观察捕上联想的翅膀,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认识到物体的特征,如果单纯描绘出来,只能是机械性地表现美,就需要在表现美的过程中扩散思维、自由展开联想。我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能准确抓住物体的外形特征:一方面设计提问:“这个毛茸茸的芋头像什么?可以联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像骆驼、有的说像狗熊、有的说像刺猬……虽然同学们说的还不够准确,但整个课堂气氛证明,所有的同学都在积极思考,努力搜寻头脑中相关的形象。为扩展学生思维,我鼓励他们不但从形状上联想,还从色彩上进行联想,如:扁豆,学生不但从形状上联想起毛毛虫的身体由一节节组成,而且还能从颜色上想起毛毛虫的绿色。黄瓜的外形使学生联想到鳄鱼两头小、中间圆鼓的形体;黄瓜身上密密凸起的刺,使学生联想到鳄鱼的鳞状表皮。通过对实物形和色的自由想象,学生头脑中的库存形象快速放映,从而找出了毫不相干物象的共同特征。我还启发学生:“你在平常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物象使你联想到其它的物体呢?”这样,哪怕一片树叶、一棵小草都能使他们展开联想,培养创新意识。
  四、在表现中引导创新。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大胆联想后,为进行创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趁热打铁,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联想到的物象,有的同学虽不能一下将联想到的物象画准确,但可告诉他们如何抓住原物体形象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由原始形象逐渐变形到联想的另一个物象。此时,我发现,同一个原始形象在夸张、变形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表现得各有特点。如:一片狭长的边沿带齿状的树叶,有的学生由它联想到一只小船;在逐渐夸张、变形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它表现成一只漂亮的眼睛,齿状边沿变形成眼睫毛;还有的同学把它表现成一只轻巧的带把手的小锯刀。学生由一个原始夸张、变形表现出多种艺术形象,说明学生在表现形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学生为自己创造的新的艺术形象感到既惊奇、又兴奋,尝试到了创新的成功。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本课学习由一个原始形象根据其形态特征,联想到另外的物象,并把它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总结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大胆联想。勇于创新,一定能发明创造出许多有用的东西”。此时,学生不断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还明白了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从细小的事物中不断创新而产生的。
  五、加强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实践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的绘画水平是通过自己大量的绘画实践提高的。绘画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理解、认识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全面参与的过程,可见,生活是绘画的源泉,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世界,打破思维的定势,同时要帮学生由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理性方面发展,在生活中积累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这样,学生绘画创作时就有物可绘、有物可塑,解决怕绘画和创作的思想问题,从而树立起“我喜欢画画”的意识,那么,绘画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新看法和新思维,创新能力便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绘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经历生活积累、思维训练、创作实践等几个阶段,只要教师尽量鼓励他们、欣赏他们、启发他们,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就会绘出得心应手的创作画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