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_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_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0:26 影响了: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号角。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绘就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蓝图,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为契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正确的办学定位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项核心任务。协调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是实现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层次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类型属于技能型,也就是说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坚持高职教育办学定位,既不能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盲目追求升格;也不能做中职的简单提升,停留在中职水平,而要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高技能培训,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内涵建设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并把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作为重点列入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作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为主线的重要部署。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提升,在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十年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职院校。
  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几方面密切联系、相互支撑,是有机的统一体。没有一定的规模,办学效益就不会高,就难以满足社会对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合理的结构,再大的规模也难以产生高效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更谈不上高质量。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基本上完成了院校合并、新校区建设,在校生均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初步实现了规模扩张。但是,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的方面。
  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形势,高职院校必须转变办学方式,尽快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加快由注重规模扩大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转变。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强化校企合作,走集团化发展之路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高职教育集团,发挥他们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要坚持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惠双赢”的原则,开设的专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把供需链条与企业紧紧连接在一起,将行业的有关专业办成品牌专业,培养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技术培训、产品开发、成果孵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进行相关实验,使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参与,学校主动服务”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鼓励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等,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工作,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支持职工做兼职教师,在合作学校设立奖学金,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依托学校开展新职工培训。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形成集团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四、培育办学特色,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色发展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强化办学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共识。高职院校必须形成鲜明的带有行业、地方经济与文化特色烙印的办学特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1.专业设置要体现行业和地方特色
  专业设置要紧跟行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布局。
  2.培养目标要富于发展特色
  要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使教育、培训、就业等工作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在系统设计的工学结合的培养过程中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3.打造特色文化
  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让职业价值观培养与职业精神塑造切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要以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文化为建设内容,打造与企业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体验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培育办学特色,尽快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应当坚定信念,坚持高职教育科学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改革探索,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
  (作者系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一 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