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再探索]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再探索]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4:47 影响了:

  徐悲鸿是我国20世纪伟大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所倡导和建立的以西方古典主义和学院艺术为参照的写实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在中国美术教育界推进实施了半个多世纪,对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回顾和研究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对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迪。
  
  一、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形成、发展于他的教育实践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在南国艺术学院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时期的教育实践;二是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时期的教育实践;三是在国立北平艺专及中央美院时期的教育实践。
  1.南国艺术学院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时期的教育实践
  1927年9月初,徐悲鸿结束8年多的留欧生涯,乘轮船抵达上海。是年冬天,徐悲鸿应田汉之邀,参与筹办南国艺术学院。1928年2月成立的南国艺术学院,设文学、绘画和戏剧三科,文学科由田汉、郁达夫、徐志摩诸先生负责,戏剧科聘定欧阳予倩、洪深、赵太侔诸先生,绘画科则由徐悲鸿负责。①在南国艺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徐悲鸿向学生提出学习绘画的要求:研究艺术务须诚实,学习绘画,即是研究如何表现种种之物象,表现的工具是形象与颜色,形象与颜色即是我们的语言。要做到语言精美,须对宇宙万物有非常精确之研究,与明晰之观察。②这期间,徐悲鸿大力提倡写生和素描,强调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他对以往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主张强调笔墨、注重临摹和传统文化的修习表示明确的反对:“临摹家往往认识不到观察世界的重要意义,错误地把绘事看作只是‘笔墨’问题,把眼睛和头脑的作用闲却了,故不可取。”③写实主义的重要实践写生起步于素描,其目的在于训练观察和描写的能力。就写实造型而言,作为基础阶段的素描写生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徐悲鸿强调:研究绘画者之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学问,亦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素描优劣,则于一个物象,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描颜色,纵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④他教学生练习素描时,要求学生尊重客观事物,要以一丝不苟的诚实态度来认识客观存在,并加以提炼和提高,要力求刻意勾划,宁方勿圆,宁拙勿巧,要以直线求曲线,以平面求圆面。当年的学生吴作人深受徐悲鸿的影响,认为“画素描,把轮廓大体画好,定好明暗交界线,大的东西就是这样,不需要这个阶段画到这样,下个阶段再画到那样”。⑤
  2.中央大学艺术系时期的教育实践
  1928年,徐悲鸿到中央大学任职,在那里执教近20年。他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主管西画组及艺术系绘画组期间,通过培养学生、提携新人、聘请同好任教、改革课程等一系列措施,在中央大学积极推行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理念。这期间徐悲鸿在《中央日报》发表参观潘玉良个人画展感言:“夫穷奇履险,以探寻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来作画之士大夫所绝不能者也。惟借《芥子园画谱》一册,或家藏世守古人遗迹山水一二,终身摹仿,浪然得名,著于今世者,盖不可数计。真艺没落,吾道势微,乃欲求其人而振之,士大夫无得,而得于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⑥徐悲鸿不仅对潘玉良“媲美西彦”的写实才能予以高度赞誉,而且还从中国传统艺术衰败的角度看待其艺术风格,认为其写实技巧正是拯救“吾道势微”的良方。这是徐悲鸿“以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思想在学院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3.国立北平艺专及中央美院时期的教育实践
  1946年,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他于1947年推行教学改革,将写实主义素描观扩展到中国画教学中。徐悲鸿提出要教员分工,各本专长,而不要学生专学一位教师,更不要学生专学一国的画,而要中西兼顾。徐悲鸿的中国画教学是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变革唯一的参照对象,因而其中国画教育模式也只能是西方油画教育模式的一种延伸。徐悲鸿将国画专业修业时间定为五年,前两年必须学习素描,达到观察描写造物的静态而后再以积久之功力,进而达到捕捉其动态。其后三年专科中,必须学到十种动物、十种翎毛、十种花卉、十种树木以及界画,使得每位学生具有中等以上的禀赋。徐悲鸿意欲让他的学生,在普学两年素描之后,变更工具,师法造化,从而走向他所标举的“新中国画”创作家。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积极配合新政权的工作。1950年,原北平艺专和华北大学三部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后,担任院长的徐悲鸿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国画改造上。在探索中国画民族化方面,徐悲鸿学派最主要的成果是“新彩墨人物画”。所谓新彩墨,就是在中国水墨画的基础上,参用西方明暗造型方法上彩。徐悲鸿画彩墨走兽,多见此法,人物画不多用。1953年徐悲鸿因病去世后,徐悲鸿的教学体系与解放区的美术教育经验结合后,仍因为较为完善、可行、具有影响力,而在新中国的高等美术教学中继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二、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的内涵
  
  把西方写实艺术原则贯穿于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中,是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点,其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调素描教学和造型训练
  徐悲鸿在《中华大学讲演辞》中写到:“研究绘画者之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学问,亦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素描优劣,则于一个物象,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研学素描要下功夫。”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造型艺术必须以素描为基础,要做到“以形为重,以形为先”。1932年,他在南京编写了《画范》,总结了美术教学纲领的新七法:(一)位置得宜;(二)比例准确;(三)黑白分明;(四)动作和姿势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堵。1947年,他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中说:“尊重先民之精神固善,但不需要乞灵于先民之骸骨也。”明确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草草了事仍无功效,必须有十分严格之训练,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印之用……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徐悲鸿辩证地看待西方绘画的写实和中国画特有的“写意”,主张用艺术的“科学性”来改良旧中国画存在的弊端,坚持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来指导绘画创作,用西画体面与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来描绘对象。
  2.重视写实技能的培养
  1918年,徐悲鸿提出改良中国画主张,他认为,写实不是简单地表现、描摹、纯客观描写,不是一种被动地再现和简单地对形象进行立体塑造的过程,也不是一种纯技术的教学过程。在写生时要保持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即通过写生来研究物象的特征从而对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概括,使之达到自然、真实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中国绘画中传统的写实精神,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西方美术中绘画科学的透视法和解剖学已十分完备,足以提供给中国绘画更科学的技法。他认为西方的造型手法必能为中国绘画带来新的面貌。他把西方绘画的造型和技法,尝试融入中国绘画之中。徐悲鸿在传统中国画方面崇尚“师法造化”,否定只重摹古、不知写生的“八股山水”。尤其对明清以来的人物画现状尖锐地批评道:“如画衣服难分春秋,开脸一边一样,鼻旁只加一笔,童子一笑就老,少女攒眉即丑,等等,岂能为后世法度。”
  3.重视以人为主体
  徐悲鸿主张,中国画不论山水、人物、花鸟,一律应该提倡写实主义,呼吁画家“师法自然”。他说:“我所谓中国艺术之复兴,即‘师法自然’,采取世界共同法则,以人为主体,更以人民的活动为艺术中心。”他还认为,“中国画以黑墨写于白纸或绢,其精神在抽象。杰作中最现性格处在练。练则简。简则几乎华贵。为艺之极则矣。”提出要重视人物画的创作,绘画要以人为主体,关注人的成长以及所处的环境;山水画并不是绘画的全部,要把表现人的活动放在绘画创作的重要位置上,才能真的做到师法造化,也是中国画家的历史责任所在。
  
  三、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的意义及贡献
  
  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但是他更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中来,其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美学思想、教学体系对我国学院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确立美术教育目的、创建教育体制、实施教学方法、编制教材等方面均有特殊建树,培养了几代有实学的教育和创作人才,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中,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他主张把西方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引入到我国的美术教学中,开设了油画、水彩、水粉、素描、透视、解剖等西洋美术学科,同时还将中国画艺术、民间绘画艺术等民族艺术纳入到美术教育科目之中,对我国美术教育进一步系统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徐悲鸿的“素描基础论”,核心是以严格的素描基础练习为主的造型研究,鲜明地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作用。这种思想一直沿用到现在,今天的各级美术学校新生入学考试、基本训练教学、习作创作练习都以素描为基础,各大美院以及艺术院校招生都把素描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艺术领域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不良倾向,一些艺术作品品位缺乏、格调下降,艺术评价机制和艺术好坏的标准变得异常模糊,美术教育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一些学生投机取巧、哗众取宠、不注重技法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回顾和弘扬徐悲鸿所提出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美术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进一步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南国艺术学院筹备就绪[N].上海:新闻报,1928-1-26.
  ②王震.徐悲鸿研究[M],杭州: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7-18.
  ③徐悲鸿.与刘汝醴、顾了然谈素描.徐悲鸿文集[C].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44.
  ④徐悲鸿.在中华艺术大学演讲辞.徐悲鸿文集[C].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15.
  ⑤吴作人.素描与绘画漫谈[J].美术研究,1979(3).
  ⑥徐悲鸿.参观玉良夫人个展感言[N].中央日报,1935-5-3.
  作者系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主任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