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6:05 影响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实验,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
  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学校管理应该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学校建设的第一要务。学校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肩负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事关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学校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保护广大师生的利益,尊重师生,发挥师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学校建设的基本内容,全面推进学校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安全工作、后勤工作等,促进学校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努力形成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的生动活泼,运作高效的管理局面,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战略眼光,统筹兼顾、协调统一、妥善处理。
  二、坚持校务公开、强化民主、加强监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校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体现了学校对广大教职员工的信任和依靠。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他们思想觉悟高、民主意识强,他们对于学校的焦点、热点问题、切身利益问题、改革问题特别关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把重要事项通过教代会讨论、审议,倾听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的监督,采纳合理化建议。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又确保了权力的规范使用。实行校务公开有利于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校园。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化改革
  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学校领导的带头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构建和谐的校园需要有和谐的领导班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和谐的领导班子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和谐的年龄结构、和谐的学科配置、和谐的学历结构、和谐的气质组合等等,一个结构合理、作风优良、团结一致、勇于创新、敢于改革的领导班子,一定与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一定能够带领广大师生并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开创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工作局面,一定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当然,领导班子的和谐并不是说领导班子没有矛盾、一团和气,班子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说班子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不同意见在充分讨论、推敲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要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扯皮。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走制度化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起点、归宿、动力和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既要人性化,又要制度化。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要做到赏罚分明,制度一旦定出,就要按制度办事,不能搞双重标准,要让师生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认同感,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要坚持校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校务公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工程。校务公开的宗旨,是让师生员工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决策权、监督权。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是施行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是对每位师生的权利和人格的尊重。它不仅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认同感,而且可以提升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促进学校建立自我激励、自主建设、自律约束的科学发展机制。还需从公开的内容及重点、公开的程序及形式、公开的途径及信息反馈,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加以规范。要创建有利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的激励机制。学校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师资力量的竞争。因此,重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为此,学校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来发展自己的人才战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比如质量目标引领机制;课程管理创新机制;师资团队合作机制;教学过程规范机制等等。学校应该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培训、学习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采取这些举措,必将使教育教学管理更加严格、全面,教学评估更加客观、公正,教学决策更加缜密、科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加快捷、稳健,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
  四、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
  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直观性的文化,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必须注重环境文化这一门隐性课程的重要功能,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熊。合理布局,优化环境。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它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生发,同时加强师生对学校的留恋和热爱。这是一种“无声之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校园“文化气息”和育人的“氛围”好,学校的有声文化(校园广播)和无声文化(石刻标语、墙面标语、校园网、墙报、板报、宣传窗、配套教学设施、名人名言及名人塑像等)得到充分利用。正如塞缪尔所说的:“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这些文化使师生把人文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乃至行动。
  五、创建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构建和谐校园,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因此,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教育,培养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应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牢固树立安全理念,防患于未然,把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从许多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往往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巧合。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小题大做”,在思想深处筑牢安全防线,做好一切可能的防范准备:安全工作重在防范,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学校的安全教育应从小抓起,加强对他们“珍爱生命”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强化安全意识、知晓安全知识、培养自护能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有长远的规划,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班主任,都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的预见性,从机制、制度上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构筑起校园安全的坚固堡垒。从人力、物力上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细节工作中,防微杜渐,避免小隐患酿成大祸害。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检查督促。可以采用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抽查与普查相结合、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等方式。总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只有通过广大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每个人在工作、学习过程中精神轻松愉快,心灵宁静致远,情绪热情饱满,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激情无限而又运作高效的和谐校园。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