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进入动画效果》教学案例】 ppt进入动画效果在哪
 

【《进入动画效果》教学案例】 ppt进入动画效果在哪

发布时间:2019-01-27 04:04:35 影响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演示文稿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能够帮助听众更加准确、形象、直观地理解演说者的意图。尤其是动画效果可以强调重点,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抽象的表述变得具体、形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基于童话故事这一情境,将动画效果的知识与技能创设于一系列问题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发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二是学习需求理论,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信息技术》学科小学4年级第2册第23课的内容,使用的软件是金山演示2005,知识结构如图1。
  图1
  正如图1所示,设置对象动画效果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似的操作。相比之下,“进入动画效果”使用频率高、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准备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授课,先学习“进入动画”的设置,理解知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其他三种“动画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我这样安排课时。
  第一节课:设置进入动画效果,包括:添加动画效果、删除动画效果、修改动画效果、调整动画效果顺序。
  第二节课:动画效果的综合运用,包括强调效果、退出效果、路径效果的学习和应用。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第一课时的。
  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等操作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但对于设置动画效果是初次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运用“设置动画效果”的各种操作,来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这一点比较难。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不但要理解各个操作的目的,并且还得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这些操作。
  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以问题的形式,将各个操作串联起来,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金山演示2005、学习材料、教学课件。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动画效果,能够给对象添加进入动画效果,能够删除动画效果,能够修改动画效果,能够调整动画效果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并亲自实践为对象设置“进入动画效果”的过程,学生初步掌握在演示文稿中设置动画效果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重点:设置进入动画效果。
  难点:理解各个操作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发现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故事、看动画,你能从动画中发现几处与故事情节不符合的地方吗?
  放映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上的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马、蜗牛、乌鸦”的故事。(停顿一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再放映幻灯片。)
  故事内容:一只乌鸦飞入了一片森林中,看见一只蜗牛缓慢地从远方爬了过来。就在这时一匹跑得飞快的马超过了蜗牛,然后回头对蜗牛说:“你跑得真慢!”这时乌鸦答话道:“马儿,马儿,你真可笑,有本事和我比比,看谁飞得高?”
  师:我讲的故事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边讲故事边放映演示文稿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以下几点:(1)乌鸦没有动;(2)蜗牛的速度比马的速度快;(3)大树从天上掉了下来。这些地方存在内容与形式不统一、不合理的问题。如果有遗漏,可以再重新讲一遍,直到找出所有问题,帮助学生对“进入动画”产生感性认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添加“进入动画效果”
  师:如何让乌鸦飞入森林呢?需要给乌鸦添加一个“进入动画”的效果。
  板书:添加进入动画效果。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让学生认真阅读,有问题举手示意。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自主尝试。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方法:选定对象,设置“自定义动画”―“进入动画”―“飞入”这样的顺序,给乌鸦添加一个动画效果。
  教师指导:如果没有“选中”乌鸦,能不能给乌鸦添加动画效果?如果飞入效果默认是“从底部飞入”,乌鸦应该从哪儿飞进来?
  2.出现新的问题,引出“调整动画顺序”
  学生放映幻灯片,发现新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新添加的动画效果,默认是最后出现的,所以当学生放映时,会发现乌鸦是最后一个进入的对象,还是与故事不匹配,产生新的疑问。
  提示学生:观察如图3所示菜单,看看这两个按钮是干什么用的。让学生尝试一下。
  图3
  板书:调整动画效果顺序。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选择“动画顺序编号”来确定要调整的动画效果,不要直接选择对象。
  3.解决第二个问题,引出“修改效果”
  师:马还没有蜗牛跑得快呢!
  教师提示学生分别选择“动画顺序编号”,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修改的方案。如图4所示。
  图4
  板书:修改动画效果。
  4.解决第三个问题,引出“删除效果”
  教师:大树应该是不动的,那么如何修改呢?我们让乌鸦动起来是“添加动画效果”,那么要是删除“动画效果”会怎么样?
  板书:删除动画效果。
  教师让学生自主尝试,强调删除动画效果,而不是删除对象,如图5所示;强调要先选中“动画顺序编号”再进行操作。
  图5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发挥自学材料的作用,实现辅助学习,使学生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编故事,运用动画
  教师总结板书和相应的知识点,强调:各个操作的作用和使用时机;在调整动画效果顺序、修改动画效果、删除动画效果时,如何选中动画的。
  板书:选中动画顺序编号,并给出课题――设置进入动画效果。如图6所示。
   图6
  教师出示量规,鼓励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主创编一个新的小故事,借助演示文稿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创编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故事,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验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巡视指导,弥补活动中的不足,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落实面向全体。
  (四)交流汇报,评价拓展
  学生自愿讲故事给大家听。教师根据量规,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欣赏教师演示文稿,你发现其他动画效果了吗?(引导学生观察进入效果还有强调、退出、路径。)下节课我们将对此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学生增强了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他人。欣赏教师作品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作者单位:北京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 北京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点评
  此课以故事的形式在演示文稿中加入进入动画的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演示文稿的用途。教师针对学生在制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设计知识点学习和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理解各个操作的作用。教师将学习内容和任务,分解成小问题并配以辅助性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操作文档的能力,其中自学材料的设计,也分为“辅导性”和“引导性”两种,形成有梯度的支架效果。
  1.选取了基于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喜爱的童话故事作为学习情境。
  2.将所学内容巧妙、自然地融入童话故事创设的一个个实际问题中,突出了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突出了为对象选择恰当进入动画效果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恰当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中的能力。
  
  (点评人:北京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 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